孫中山的歷史貢獻?孫中山的歷史貢獻是1905年8月20日成立中國同盟會 ,建立共和體制、建立中國國民黨,開創中華民國、創建黃埔軍校、中山大學 ,領導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那么,孫中山的歷史貢獻?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自詡“洪秀羨棗豎全第二兄大”。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提出巖稿三民主義,,,,,and so on
孫中山一生的功績可以總結為三方面:
一、發動和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二、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拆激反對北洋軍閥復辟帝制和獨裁的斗爭;
三、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推動國民大革命的開展。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孫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外語,有醫生學歷,在中國內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
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后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擴展資料:
孫中山早期曾努力爭取日、英、法、美等國援助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但均無所獲。他在斗爭中認識到,要爭取中國獨立富強就必須努力推翻帝國主義。晚年,他同帝國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1924年(民國十三年)10月,奉系軍閥的張作霖和直系將領馮玉祥聯合推翻配御帶曹錕為總統的直系軍閥政權。
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先后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接受邀請,并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作為解決時局的辦法。11月,離廣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繞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達北京。
1925年(民國十四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1)孫櫻埋中山領脊輪螞導了辛亥革命;
(2)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桐殲觀念深入人心。
(1)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升昌推翻清朝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絕笑悶略勢力。 (3)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4)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雖然辛亥革命是偉大的、劃時代的,共和思想由此深入人并彎心,中國由此進入了近代,但是,辛亥革命在根本意義上并未成功,因為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改變人民無權和貧困的狀態。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廳慧國近代史上孝叢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了巧伏櫻《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可以知道,孫中山先生一生最突出的歷史功績是領導了辛亥革命.
故選C.
以上就是孫中山的歷史貢獻的全部內容,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如下:1、發動和領導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終結了中國封建專制統治,推開了中國躋身現代化國家的藩籬。2、提出和倡行“三民主義”,關注民族、民權、民生問題,開鑿了實現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先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