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的歷史簡介?旅順歷史比較悠久,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漢代時屬沓氏縣,東晉時名“馬石津”,隋唐時謂“都里鎮”,元代時稱“獅子口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云、那么,旅順的歷史簡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旅順是作為大連市的一個區,但不被算在市內四區。 戰國末期,大連地區屬燕國遼東郡。秦統一全國后,襲燕國舊制,仍屬遼東郡地。兩漢時期屬遼東郡沓氏、平郭和武次縣。西漢時在境內始設縣治,屬沓氏(三國時稱東沓)、汶縣、平郭等縣。三國時期屬魏遼東郡沓、平郭和西安平縣。西晉時屬遼東國,東晉時屬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到隋為高句麗占有。兩晉、前燕時期分屬遼東郡平郭和西安平二縣。前秦屬遼東郡平郭和武次二縣。后燕屬遼東郡平郭縣。唐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遼屬東京道的蘇州、復州、寧州和順化城,金屬東京路復州所屬的化成、永康二縣(化成后升為金州)(一說:遼代屬東京道遼陽府復州、蘇州和穆州。金代屬復州和金州)。元屬遼陽路金復胡慧知萬戶府。明屬遼東都指揮使司的金州衛和復州衛。明初于遼南先后設金州(金州衛)、復州(復州衛),實行州衛并行制。1395年廢州制專行衛制。清屬奉天府的寧??h(后升為金州廳)、蓋平縣(后分設改升為金州廳)、岫巖縣(后劃歸莊河廳)(一說:清屬盛京奉天府復州、寧海縣和岫巖州。)。1843年移熊岳副都統衙門為金州副都統衙門,統管金州、旅順水師營、復州、蓋平(今蓋州市)、熊岳八旗軍政事務。同年,又升寧??h為金州廳,設海防同知衙門,隸屬奉天府,掌管金州五社一島的民事務。
旅順歷史比較悠久,五千年前就有亂兄嫌人類居住,漢代時屬沓氏縣,東晉時名“馬石津”,隋唐時謂“都里鎮”。
明朝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云、葉旺兩將軍率軍隊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今。
1880年,清政府在此興辦北洋水師,建軍港、修炮臺、筑船塢、扎營盤,旅順口成為軍事要塞,旅順軍港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五大軍港之一。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旅順作為主戰場,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旅順曾被沙俄侵占7年,遭日本奴役40年,在長期的殖民統治中飽經滄桑,素有“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之說。
1960年2月20日與大連合并成為旅大市,1981年改為大連市,旅順口成為其轄區之一。1996年7月1日,旅順實現局部對外開放。
擴展資料:
一、旅順地理位置:
旅順口區隸屬于遼寧省大連市,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是中國東北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原屬旅大市。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塵宴大連市區,距離32公里。
二、旅順行政區劃:
旅順口區轄12個街道:登峰街道、市場街道、得勝街道、光榮街道、水師營街道、龍王塘街道、鐵山街道、雙島灣街道、三澗堡街道、長城街道、龍頭街道、北海街道。
關于近代史:近代史是1840年到1949年,幾乎110年。
關于旅順口:從1894中日甲午戰爭日軍占領旅順起,一直到1955年蘇聯歸還旅順,(末尾檔攔隱按1949年算)差不多55年。
110的一半是55,所以旅順口半個近代衡讓史。
這是從時間上來談旅順的戰略地位之重。而為什么時間這么長還是源于其地理位置,旅順口為世界五大軍港之一,特點“不凍港”,只有一個進出口,易守難攻。
至于日軍為啥拼了行廳老命也要把旅順口給打下來:,答案來自一段話“只要旅順口的俄國艦隊還存在,日軍就無法決定戰爭的結局。如果俄國歐洲地區的艦隊東調,還可能改變海上形勢,并切斷日軍海上補給線。因此日軍不惜重大代價攻取旅順,歸根到底是解決日俄戰爭的根本問題——制海權。“
旅順口在明代是隸屬于金州衛的一個海防哨所,稱為金州中左所。北洋艦隊時期旅順在近代是著名軍港,西方人稱之為“亞瑟港(英語:PortАrthur,俄語:Артур)”。1880年代,李鴻章在此經營多年,建成北洋艦隊的主要基地。在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中,旅順被日軍攻占。按照馬關條約,清朝割讓包括旅順在內的遼東戚段蔽半島給日本。此舉引發其它列強的睽覷。在俄國、高州德國、法國等國的斡旋下(“三國干涉”),日本同意由清政府出錢贖回遼東半島燃局。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稍後又于當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1900年,義和團事變中,俄國占領了東北全境。1903年,從哈爾濱到旅順、縱貫整個滿洲的東清鐵路南滿支線全部完工。俄國租借旅順的7年期間,給旅順留下了一批俄國風格的建筑。俄國搶占日本通過馬關條約獲得的利益,獨占滿洲,并進而威脅朝鮮,引發日本強烈不滿,日本受此羞辱,臥薪嘗膽,富國強兵。1902年又締結了英日同盟。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爭(1904年-1905年)爆發。
旅順口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三面環海,一面與大連市區相連,隔海與山東半島相望。
全區土地面積506平方公里,其中城區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69公里。
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和歷史文化名城。
旅順口區距大連市中心45公里,有三條高級公路通往大連市區。
旅順是“南滿鐵路”的終端,旅順火車站是1902年修建,現在仍然在使用,客貨運輸十分方便;旅順
新港建于1986年,原址“羊頭洼港”是個者嫌千年漁港,從旅順新港到山東蓬萊僅66海里,是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最近點,被稱為“黃金水道”,旅順港有通往蓬萊、龍口、 秦皇島的班輪和滾裝船,大連至煙臺火車輪渡選址旅順新港為起點;旅順距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僅30公里。
旅順口歷史悠久,最早的名稱叫“將軍山”,將軍山是老鐵山的一部分。
早在四五千年前,老鐵山下就有人攔桐類的活動,現今鐵山街道郭家村北大嶺新石器時期遺址就證實了這一點。
鐵山街道于家頭坨出土的銅器則告訴我們商朝時期人類在這里活動的情況。
戰國時這里屬燕國的“遼東郡”。
漢朝時,在今天的鐵山街道于家村東邊的山坡上修建了“牧羊城”(又稱“木羊城”),是旅順成為軍事重鎮的開端,牧羊城出土的“河陽令印”、“武庫中丞”封泥充分證實了旅順與中原地區的密切關系。
以上就是旅順的歷史簡介的全部內容,1、旅順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與威海衛隔海相望,共扼渤海門戶。旅順作為北洋水師重鎮,由李鴻章耗時十六年、耗資數千萬建成,船塢、炮臺、軍儲的實力為北洋軍之首,被稱為“遠東第一軍港”。旅順不僅背靠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