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如果對教會歷史感興趣,你可以去買一本書,叫做《歷史的軌跡——2000年教會史》這本書淺顯易懂,簡明扼要很好的 4.2000多年基督教歷史發展中,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是哪些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那么,教會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第十五世紀末至第十六世紀)
一: 現代國家的誕生
二: 文學、藝術和科學的革新
叁: 未能滿足基督信徒期待的教會
四: 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的發跡
五: 宗教改革者百家爭鳴的現象
六: 加爾文在法國 瑞士的改模洞圓教運動
七: 歐洲宗教地理的新局面
第二章天主教的改革(第十六至第十七世紀)
八: 天主教人士自教會內部的改革
九: 特里騰大公會議
十: 天主教的改革 反改革
十一: 十七世紀歐洲宗教政治局勢
十二: 十七世紀初法國天主教圣賢輩出
十叁: 天主教徒生活的革新
十四: 教會內部的新沖突和新危機
十五: 楊森異端
十六: 法蘭西主義 法國誓反教的命運
十七: 寂靜主義所引發的神修問題
第叁章向全世界傳播福音(第十五至第十八世紀)
十八:世界傳教工作向歐洲外地傳教初期的動機狀況
十九:殖民主義 基督信徒的良知
二十:非洲的開教
二十一:南、北美洲的開教
二十二:圣方濟各沙勿略赴印度日本傳教
二十叁:中國、中南半島和朝鮮的傳教
二十四:歐洲眼中的傳教工作及其危機
第四章啟蒙時代與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教會(第十八世紀)
二十五:十八世紀歐洲思想變化中的教會
二十六:在啟蒙運動圍剿中掙扎的教會
二十七:誓反教與東正教的復興
二十八:法國大革命初期動蕩中的教會
二十九:法國大革命逼教會走上苦路
叁十:拿破侖與天主教會
叁十一:法國革命的遺產
第五章歐洲與教會的重建及自由主義(1815年至1870年)
叁十二:法國的君王復位與教會的復興
叁十叁:歐洲政局的改變與教會的新發展
叁十四:一八叁O年革命之風橫掃歐洲
叁十五:拉梅奈與"前途"報
叁十六:一八四八年:法國曇花一現的興奮
叁十七:梵一大公會議的政治與宗教背景
叁十八: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的召開
第六章俗化現象,宗教的維護,多元主義(1870年至1939年間政治社會中的教會)
叁十九:從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結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的教會
四十:法國天主教徒與第叁共和
四十一:法國走向政教分離
四十二:第旦塌一次世界大戰及戰後的教會
四十叁:公教進行會的誕生
四十四:天主教與意大顫答利法西斯主義
四十五:天主教與德國納粹主義
四十六:天主教與無神主義
第七章普世性的基督信仰(1800年至1940年)
四十七:十九世紀傳教復興的背景
四十八:十九世紀傳教工作的籌劃
四十九:十九世紀的傳教工作與殖民主義
五十:十九世紀歐洲移民潮與傳播福音
五十一:歐洲傳教士再度前往東方傳教
五十二:歐洲傳教士再度前往非洲傳教
五十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傳教工作
第八章現代化的負擔:面對經濟社會、當代思潮和教派林立的基督徒
五十四:教會面對的新挑戰
五十五:十九世紀的父勸主義與改革思想
五十六:天主教社會思想的誕生
五十七:天主教傳統面對現代思潮的挑戰
五十八:現代主義者的危機
五十九:教會對現代主義的譴責與修和
六十: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東正教與誓反教
六十一:非天主教基督信徒大公合一運動的誕生
六十二:天主教內部大公合一運動的困難
第九章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39年至1958年)
六十叁:大戰給基督信徒帶來的災難
六十四:庇護十二世教宗在戰爭中的緘默
六十五:戰爭使教會反省并趨於成熟
六十六:大戰結束與冷戰期間的歐洲教會
六十七:西方殖民地的獨立與新興的教會
六十八:牧靈工作與神學研究的活力
六十九:大公合一運動與神學的進展和危機
第十章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會(1958年至1980年)
七十:若望二十叁世與梵二大公會議的召開
七十一:若望二十叁世與梵二第一期大公會議
七十二:保祿六世續開并結束梵二大公會議
七十叁:梵二大公會議的後果
七十四:梵二大公會議帶來的失望與希望
七十五:走在梵二大公會議所辟的路上
七十六:普世教會,地方教會,羅馬教會
教會二千年歷史速寫
每一頁的教會歷史都是救恩歷史的一部分,借著教會的宣講及生命的見證,把神的道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境況活現出來,成為一種改造生命的動力。從另一個角度看,教會每一頁的歷史都是堅貞不移的信徒用血和汗寫成的。不少信徒為了忠于神所托付的使命,不辭艱苦地將福音帶到不同的地域與文化,并且在面對逼迫時,不惜將生命澆奠。他們的血便仿佛種籽一樣,在不同的地區萌芽生出教會來。然而,在過去一千九百多年中,教會也經歷了多次的挫敗,有時面對挑戰時畏縮妥協;有時被外在的勢力滲入,分化教會,使教會淪于敗壞光景;有時因人的軟弱,在高舉教義真理時卻忘記了愛心的實踐,因而造成教會分裂,使神的名受到莫大的虧損。正因為教會經歷過多次的挫敗,我們更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教會的歷史是神的信實不斷展現的歷史。無論在什么時代,當教會處于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神便興起瓷的仆人,配合各種環境的因素,潔凈教會,復興教會,使她從頹敗中起來,拓展神的國度。
在我們比較深入去談論教會在不同時代的發展所遭遇的各種困難之前,我們不妨概略地將教會接近二千年歷史的一個輪廓勾劃出來,好讓大家先有一幅比較完整的圖畫。
為了方便起見,很多史學家稿裂都將教會的歷史分成三段。
對于教會史一般有以下幾種分法。
(一)三分法——將教會的二千年歷史分為三個時期:
1、古代教會30-590A.D.
2、中世紀教會590-1517 A.D.
3、近世紀教會1517-現在
二)四分法——將教會的2000年歷史分為四個時期:
1、早期教會(初期教會)30-590A.D.
2、中古時期590-1517A.D.
3、改教時期(復原時期)1517-1648A.D.
4、近則鏈代時期(現代教會)1648-
1517 年,馬丁路德公布了“95條”綱領,正式開始“宗教改革”(又稱“信仰復原”)。宗教納盯滲改革是一場大運動,大約維洞脊持了一百年,到了1618年有了一個初步的定論;可是接著發生了“三十年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是與宗教改革有關的。所以宗教改革時期就定在這個三十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即1648年。
1648年以后,歷史一般認為人類進入了“現代”的時期。所以教會的第四個時期,稱之為近代時期的教會。
1.基督教的歷史
基督教最早由猶太人建立,被古羅馬立為國教。
在古羅馬分裂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西羅馬帝國時,基督教也分裂為東正教和天主教(也可稱公教或羅馬公教)。16世紀神學教授馬丁路德撰文叱責教皇銷售贖罪卷惡行,拉開宗教改革的序幕,提出因信得救的教義,分裂出天主教建立新教,這事件引起連鎖反應,許多西歐國家也紛紛脫離了天主教的控制,建立起如安立甘宗、信義宗、歸正宗等其他各派,東正教、天主教、新教(現在基督教泛指新教)及其他教派的共同教義是敬畏上主是人的光榮、夸耀、喜悅和歡愉的冠冕。
敬畏上主,悅樂心神,賜與喜樂、愉快和長壽。敬畏上主的人,終必得福;在他臨終之日,必蒙祝福。
(參考尼西亞信經), 盡管有三大教派,但是基本教義都是相同的。即上帝創世說,原罪救贖說,天堂地獄配裂說。
《圣經》,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部分組成,是基督教的經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標志。
他們信奉的“上帝”或“天主”本體上是獨一的,包括圣父、圣子、圣靈(圣神)三個位格,格不能亂,體不能分。
2.基督教的歷史
基督教產生之初只是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猶太教宗派,它的成員以真正的猶太教徒自命。從l世紀中葉起,隨著越來越多的非猶太人被吸引到基督教的社團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義、組織制度和禮儀等。
沈陽東關基督教堂是一座具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宗教活動場所,位于沈陽市大東區東順城街三自巷八號,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古老、人數最多的新教教堂。教堂現今所保留的大禮拜堂主體復建于1907年,為西式青磚建筑。東關基督教堂始創于1876年,歷經清朝、民國、偽滿、新中國等各個歷史時期。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時年三十歲新婚不久的羅約翰牧師,受蘇格蘭長老會的差派,攜妻子遠渡重洋,經物搭煙臺抵達當時商埠牛莊(今營口地區)購地筑室。 1876年(清光緒二年)羅約翰在中國傳道人的幫助下在奉天省城(今沈陽)小北關租房設堂講道。第二年,遷至西華門,不久又遷四平街(今中街一帶),這是東關教會初創時期。1888年在大東門外購地,即今天所在位置并開始籌建東關教堂大禮拜堂,當時峻峭巍峨的大禮拜堂,足能容納八百個座位,于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10月22日舉行隆重的落成典禮,這里也成為當時東北最大的基督教堂。1890年東關教堂按立第一位華人牧師劉全岳牧師,管理教堂事務,傳揚福音。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教堂被毀。 1907年,在被焚禮拜堂舊址上再復興工建筑罩螞拿,經半年竣工,這就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東關教堂大禮拜堂主體。
以上就是教會歷史的全部內容,(一)三分法——將教會的二千年歷史分為三個時期:1、古代教會 30-590A.D.2、中世紀教會 590-1517 A.D.3、近世紀教會 1517-現在 二)四分法——將教會的2000年歷史分為四個時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