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學實驗興趣小組?(1)MnO 2 +4HCl MnCl 2 +Cl 2 ↑+2H 2 O (2) 濃鹽酸的濃度隨著反應的進行降低到一定數值以后,將不再反應;加熱時濃鹽酸因揮發而損失。那么,某校化學實驗興趣小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答案】(2)①
Br2
②
Fe3+
(3)
選用試劑
實驗現象
方案1
b
CCl4層呈無色
方案2
d
溶液變血紅色
(4)
2Fe2++Br2=2Fe3++2Br
-
(塵寬5)1mol/L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若發生反應,則溴將Fe2+氧化,生成Fe3+,Fe3+呈黃色,可用KSCN溶液檢驗Fe3+;若不發生反應,則呈黃色的是Br2,可向溶液中加四氯化碳,若四氯化碳層呈紫紅色,則說明含有Br2。(4)氯化亞鐵溶液中滴加溴水生成溴化鐵和氯化鐵。(5)設FeBr2物質的量為x,則Fe2+和Br-物質的量分別為x、2x。因還原性Fe2+>Br-,由得失電子相等得:x+x=0.1mol×2,x=0.1mol。
考點:化學實驗
點評:還原性I->Fe2+>Br->Cl-,向溴化亞鐵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只有Fe2+被氧化;通派正亮入清緩足量氯氣,Fe2+和Br-均被氧化。
(1)濃鹽酸與足量MnO2反應制取Cl2,反應需要加熱,氯化氫易揮發,反應消化氯化氫,隨反應的不斷進行濃鹽酸的濃度逐漸變稀,稀鹽酸不反應不與MnO2反應,制得的Cl2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總是小于1.12L,
故答案為:小于;
(2)①硫酸銅吸水生成藍色團世塵硫酸銅晶體,檢驗含有水蒸氣,
故答案為:無水硫酸銅;證明有水蒸氣產生;
②干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說明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與次氯酸,鹽酸不具有漂白性,所以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是次氯酸,故次氯酸漂白性,
故答案為:氯氣無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用四氯化碳吸收氯氣,防止干塌禪擾G中氯化氫的檢驗,
故答案為:吸收氯氣;
④氯化氫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反應離子方程式為Ag++Cl-═AgCl↓,
故答案為:Ag++Cl-═AgCl↓;
(3)氯氣與水反應會生成鹽酸,干擾G中氯化氫的返伏檢驗,故在F、G之間加一裝置,用碘化鉀淀粉試液檢驗氯氣是否被完全吸收,
故答案為:F與G;碘化鉀淀粉試液.
解題思路: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是: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要注意配平.實驗儀器的名稱比較容易,都是常見的儀器.為達到粗略測定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acbd.在源搭實驗中,試管口應該雹前拿放一個棉花團,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根據高錳酸鉀的質量算出產生的氧氣質量為理論值,如果實際測得氧氣的體積超過理論值,可能的原因是:未冷卻到室溫就讀數,氣體的體積受熱膨脹.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底應放少量的水或鋪一層細沙,防止集氣瓶炸裂.
(2)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即可,還要注意不要漏掉反應條件.故答案為:2KMnO4
△
.
K2MnO4+MnO2+O2↑
(3)本題考查的實驗儀器是試管和量筒,故答案為:試管;量筒.
(4)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acbd,注意c、b的連接,因為氧氣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氧氣應該從c進入.故答案為:c b
(5)試管口應該放一個棉花團,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否則氧氣會成為紅色.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底應放少量的水或鋪一層細沙,防止集氣瓶炸裂.未冷卻到室溫就讀數,氣體的體積受熱膨脹,導致數值偏大.故答案為:①試管口沒有放棉花團②集氣瓶底沒有放少量的水或鋪一層細沙③未冷卻到室溫就讀數
,9,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目的:①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
②粗略測定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2)反應原理: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
(3)儀器認識:寫出上圖中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②______.
(4)裝置連接:為達到實驗目的②,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______→______→d
(5)問題分析:①實驗過程發現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_____;
②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發現瓶底炸裂,悔姿發生失誤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根據高錳酸鉀的質量算出產生的氧氣質量為理論值.如果實際測得氧氣的體積超過理論值,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
(20分) (1)D(2分) (2)4H + +2Cl - +MnO 22H 2 O + Cl 2 ↑+Mn 2+ ;(3分) (3)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濃度變稀將不再反應(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4)①證明有水蒸氣產生,并吸收水蒸氣,避免對后面探究氯氣的性質實驗產生干擾;(3分) ②氯氣無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3分) ③吸收氯氣(2分) (5)E,F;(2分) AC(2分) |
試題分析:(1)制取氯氣的方法由多種,但共同點有1個,都是濃鹽酸作還原劑,所以合適的氧化劑與濃鹽酸反應可以制取氯氣,題目所給方法都可以,答案選D; (2)實驗室制取氯氣采用MnO 2 和濃鹽酸混合共熱的方法,離子方程式為4H + +2Cl - +MnO 22H 2 O + Cl 2 ↑+Mn 2+ ; (3)二氧化錳與稀鹽酸不反應,所以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濃度變稀,反應停止,制得Cl 2 的體積(標況下)總是小于1.12L; (4)①用無水硫酸銅來檢驗是否有水產生,若有,則固體顏色由白色變為藍色,后面的實驗要求氯氣源旁使干燥的,所以裝置B同時還可以吸收水蒸氣,避免對后面探究氯氣的性質實驗產生干擾; ②干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說明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氯氣與水反應產生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③氯氣亂塌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較大,所以裝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氣; (5)裝置E吸收氯氣,但不能證明氯氣是否被吸收干凈雹陪橡,所以在E、F間應加一個裝置,用來檢驗氯氣是否除盡,從而判斷通入AgNO 3 溶液中的氣體是否只有一種;檢驗氯氣是否除盡的試劑可以是濕潤的淀粉KI試紙,若試紙變藍,說明氯氣未除盡;還可以是濕潤的紅色布條,若布條褪色,說明氯氣未除盡,反之則除盡,答案選AC。 某生物興趣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