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廟歷史?夫子廟位于中國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一座以紀念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儒家文化代表孔子而建立的廟宇。夫子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34年北宋太祖趙匡胤派人來南京時開始。當時,太祖趙匡胤在政治上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對,那么,南京夫子廟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南京夫子廟的由來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立太學于秦淮河南岸。當年只有學宮,并未建孔廟。孔廟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的。因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稱夫子廟。
1、歷史:夫子廟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高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2、故事: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立太學于秦淮河南岸。當年只有學宮,并未建孔廟。
孔廟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的。因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稱夫子廟。在學宮的前面建孔廟,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賢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和特有的風貌,曾被歷代文人所謳歌。 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
擴展資料
夫子廟已成為富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十里秦淮風光帶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軸線,左右建筑對稱,占地約26300平方米。現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夫子廟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
是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人們通常所說的夫子廟,實際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主大建筑群。
南京夫子廟始建于宋代,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夫子廟的小吃是我國四大小吃群之一,這里的飯店,茶樓,街邊的小吃滿目皆是,形成獨具秦淮傳統特色的飲食集中地.經過多年的努力,七家小吃因制作精美,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而著稱-----
據導游講,南京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其全稱是'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廟.'簡稱'文廟'.孔夫子自古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這座廟于1937年遭侵華日軍焚燒而嚴重損毀.1984年市,區人民政府為保護古都文化遺產,經有關專家科學論證和規劃,幾度撥專款,后經數年的維修和復建,如今的夫子廟以煥然一新,這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歷經滄桑,,幾度興廢,終于再展輝煌.有道是'一帶秦淮河洗盡污泥濁水,千年夫子廟輝兼歷代古貌新姿.''
身在夫子廟門前,仿佛進入了歷史隧道,在這里聆聽一個個神奇的傳說.那些久遠的回音,在耳畔一次次涌動,那些傍水的酒館閃亮起點點銀紅,'秦淮人家'四個大字遠遠照亮了夜晚的秦淮河,停泊在河畔的燈樓畫舫,隨波搖曳,河面倒影五光十色,一下讓我聯想起明代時'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逐流.'的盛況.
這里的餃子,混沌,烏飯涼粉,鴨血湯,小香干,五香豆,大氣的小籠包,酸辣血湯,鴨油餅等還有很多很多-----
因為坐了一天的車,晚上才到這里,很是疲憊,再加上還沒有適應這里,沒有心情去品嘗,只看遍這里的繁華與興旺.一個小時后,我們回到了下榻的酒店,可是,關于夫子廟的種種傳說猶如歷史的回音,還在耳畔輕輕的呢喃------
南京夫子廟是孔圣人的祭殿,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始稱文宣王廟。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重建,名叫建康府學。元朝時改為集慶路學。 明朝初年作為國子學,繼之為應天府學。清朝時這里成為江寧、上元二縣學,并進行了重修。
廟內有奎星閣、 明德堂、梨香閣等建筑。夫子廟聲名遠揚,不在于它是孔廟、府學,而是 因地處六朝金粉佳麗之中。秦淮河古稱淮水。據說秦始皇時 鑿通鐘山即今紫金山,引通淮水,橫貫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為內 河和外河,內河是十里秦淮最繁華的 地帶。
當年河水清如碧玉,有文德、 利涉、淮清等橋橫臥其上,而沿岸歌 樓畫館林立,歷代風流名士涉足其間。特別是到了明代,科舉貢院沿河而建, 考生云集,青樓妓院也應運而生。明 末清初,秦淮河畔還真出現了幾個憂 時憤世、深知亡國之恨的風塵女子, 諸如顧橫波、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等等,成為文人墨客題詠編撰的素材。
擴展資料:
南京夫子廟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人們通常所說的夫子廟,實際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主大建筑群。
夫子廟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江南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
1、歷史:夫子廟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高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筑;另外廟東還有魁星閣。
2、故事: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立太學于秦淮河南岸。當年只有學宮,并未建孔廟。
孔廟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的。因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稱夫子廟。在學宮的前面建孔廟,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賢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和特有的風貌,曾被歷代文人所謳歌。 夫子廟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
擴展資料
夫子廟已成為富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十里秦淮風光帶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軸線,左右建筑對稱,占地約26300平方米。現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夫子廟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
是由文教中心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人們通常所說的夫子廟,實際包括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主大建筑群。
以上就是南京夫子廟歷史的全部內容,1、歷史:夫子廟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廟前的秦淮河為泮池,南岸的石磚墻為照壁,全長110米,高10米,是全國照壁之最。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建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