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課?(如、第1自然段,要讀出春雨柔和,輕聲呼喚的語氣,感受“潤物細無聲”的意境美。第2自然段,要讀出柔弱,撒嬌的語氣。第3自然段,讀時聲音要稍大,急促、粗重、讀出個性,最后兩個自然段要讀得亮亮,自豪、表現筍芽兒長大時的欣喜。那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篇一 】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了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了解故事內容,并懂得成語背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鷸蚌的圖片。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匯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課文,并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開火車。
擺脫趙國燕國罷兵懶洋洋勸說夾住
鷸蚌相爭毫不示弱魚翁占便宜
5.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7.指名朗讀課文,評一評,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一、 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么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 篇一 】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重點讀準“匹”“綴”字的讀音;重點指導“綴”字的書寫,看圖理解“綴滿”“稠密”的意思。
2.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積累描寫喇叭花的句子。
3.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喇叭花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找出描寫喇叭花生長過程的句子,根據特點感受喇叭花的美。
教學難點: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喇叭花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喇叭花”
(1)同學們你們一定也喜歡花,瞧這一朵朵花像什么呀?
出示生字:“喇叭”叭讀輕聲
(2)花型像喇叭,我們就叫它喇叭花。
(3)仔細看老師在黑板上寫。
板書:喇叭花
2.揭示課題,齊讀。
(1)、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就是喇叭花,補充課題42,齊讀。
(2)、聽老師來介紹喇叭花,仔細聽,用心記,過一會兒,請你把聽到的句子說給大家聽。
聽記:
喇叭花可漂亮呢,就像一個個小喇叭,有紫紅的,有藍的,有白的。
(3)、指名說。
(4)、引讀。喇叭花可漂亮呢,形狀——就像一個個小喇叭,顏色——有紫紅的,有藍的,有白的。
(3)、有人介紹得更詳細。請你們自己讀讀介紹,對喇叭花又有了什么了解?
出示:
聽人介紹,喇叭花要到暑假才能開,花兒可漂亮呢,就像一個個小喇叭,有紫紅的,有藍的,有白的。
【 篇一 】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積累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象的心理變化。
4.明白適合自己的才是的這個道理。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大象的心理變化。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圍繞著大象的耳朵,通過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馬等小動物的議論,告訴我們對別人的說法,要動腦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這個道理。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開頭,并圍繞著“耷拉著”這個話題,每個小動物都發出了自己的看法,從而導致大象不安起來,進而用兩根竹竿撐起耳朵。由于撐起耳朵給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讓耳朵“耷拉著”。文章前后呼應,結構明了,語言生動活潑,很容易理解。
教學建議
1.引入法。大象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孩子們都知道大象有大大的耳朵,粗粗的腿。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出示大象圖片”“講‘曹沖稱象’的故事”來引入本課的學習。
2.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法。抓住重點詞句,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小動物們對大象耳朵評論的句子以及體現大象心情的句子,在對這些句子的點評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主題。
《找春天》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作者是經紹珍,朗讀人是梓君。課文講述了春天到來時,孩子們尋找春天時的興奮情景。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找春天》課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找春天》課文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們仔細地找啊,找啊。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凍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聲吧?
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教材簡說:
春天來了,她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本文的課題呼喚著我們──找春天去吧!我們到校園里找一找,也許能在操場邊發現剛探出頭的小草;我們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許能在天空中發現飄飄搖搖的風箏;打開課本,我們還會在課文插圖中發現春天的影子;讀著課文,我們會感覺到自己就是那幾個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體會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現春天的欣喜。
以上就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課的全部內容,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師: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課文中的小朋友現在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呢?(高興的、急切的、激動的)請你也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第一、二自然段吧?自由讀。指名讀本段,讀后評價悟出應把“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