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零五網八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七上語文補答案零五網 蘇教版初一語文補充答案零五網 零五網七年級人教版語文補充 零五網七年級語文補充蘇教版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試卷及答案
:wenku.baidu./link?url=Awgn3RdAfTE6Iu9Kjn4z6yIShaAq0A81sEdLrs2HAZRBv8zlpnY7d7QWOZPDx6QkgOIpJk9UK-CCqTopCblLcp2-i87qFpvYRqWLUAJWi僅供參考
希望能幫助你。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單元試卷答案
基礎練習一、選擇正確的讀音。低垂選第一個,其余選第二個。二、照樣子,寫詞語。1.朵朵 匹匹 棵棵 座座 張張2.血流如注 如狼似虎 如花似玉 往事如煙三、把下面句子改成句末是句號的句子,意思不變。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2.無力地垂著頭,顯得更加嬌嫩。3.爸爸 媽媽 薩沙 薩沙 薔薇花 保護比自己弱小的發展練習一游談、日積月累。零五網編輯建議同學們背誦,真正做到積累。二、選擇下面的詞語寫一段描寫雨景的話。今天,非常悶熱,午后,忽然有了涼風,緊接著烏云密布,雷聲大作,不一會兒,大雨如注,我家附近曠地里那些纖弱的小草,都被雨水打得貼在地上,雨后,天氣涼爽多了。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試卷答案蘇教版答案
:wenku.baidu./link?url=u91APC4-YgDHuvIVmvk7Gco-SAHgwEb--GfBrWtLntZ1Lbw5qz3pEoSJhAuJs4NL1AeFt0bofY945G25iiOYFG9W7RoZCpZPQQ3DSAqyi9i如果幫助了你,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四年級上冊語文(蘇教版),數學(蘇教版)櫻穗,英語(人教版)試卷及答案
同學,這樣子是不對的,我小時候也這樣,但是最后還是只能讀最爛的中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試卷及答案
:wenku.baidu./album/view/b9dd0694dd88d0d233d46a33.如果幫助了你,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神頌碰回答】按鈕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考試卷和答案
雖然有的題目比較費時間,但是也只能 這樣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多和老師交流老師是很樂意學生去問問題的,問多了 老師也會給很多學習上的建議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的答案
語文期末試題(90分鐘內完成,滿分100分)
一、基礎知識(60分)
1、讀拼音,寫詞語。(10分)
luò tuó wān yán ɡònɡ xiàn shāo huǐ shùn jiānchénɡ fá pí láo biàn lùn xī ɡài yú chǔn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并用“ √ ”標出。(4分)
浙江(zhé zhè) 啄食(zhuó zuó) 棲息(qī xī) 剝皮(bā bāo)
3、多音字組詞。(4分)
nán( ) juàn( ) sāi( ) tán( )
難 圈 塞 彈
nàn( ) quān( ) sài( ) dàn( )
4、比一比,組詞。(4分)
忘( ) 繞( ) 采( ) 徽( )妄( ) 饒( ) 睬( ) 微( )
5、先將成語中的錯別字用“_”標出,并把正確的字寫在( )里。(4分)
清撤見底( ) 賞心閱目( ) 氣極敗壞( ) 攻棋不備( )
具精會神( ) 魚慣而行( ) 迷或不解( ) 波闌壯闊( )
6、在( )里填上合適的詞語。(8分)
( )的鮮花 ( )地奔跑 表演得( ) 盡情地( )
7、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 )里。(4分)
(1)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攀”字應先查( )
A、“ 棧”字部 B、 “ 大 ”字部 C、“ 林 ”字部 D、“ 手 ”字部
(2)選詞填空。
一只美麗的蝴蝶,( )落在了小姑娘那胖乎乎的手上。
A、竟然 B、果然 C、自然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 )的詩句。
A、王維 B、蘇軾 C、陶淵明 D、白居易
(4) 下面句子中引號的作用是( )
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的稱謂 C、表示特殊含義
8、按要求寫句子。(14分)
(1)改寫句子。
①有哪一個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
改寫成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盲女孩抓住了睜著眼睛的蝴蝶。
改寫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寫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①在慶“六?一”活動中,我校的全體師生和班主任老師登臺表演了文藝節目。
②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受了我。
(3)造句。
①從詞語“悄然、贊賞、爭先恐后、氣喘吁吁”中,任選一個造句。② 雖然......但是.......9、填空。(8分)
(1)把下面語句補充完整。
①愛人者,人恒愛之; 。
②水滴穿石— 。
(2)先把詩句補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童孫未解供耕織, 。”詩句選自宋代詩人范成大的《
》。其中“未解”的意思是 。“供”的意思是 。詩句的意思是: 。
得分
二、閱讀(15分)
(一)閱讀語段,回答問題。(5分)
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1、按原文填空。(1分)
2、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1分)
慌張——( ) 愛惜——( )
3、這段話主要寫 (1分)
4、劃“——”線句子的含義是什么?(2分)
(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0分)||看完電視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沒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漢打電話,直到九點,那端才傳來兒子的聲音:“爸,什么事?”老王連忙問:“昨晚的天氣預報看了沒有?寒潮快到武漢了,厚衣服準備好了嗎?要不然,叫你媽給寄......”
兒子漫不經心地說:“不要緊的,還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說。”老王絮絮叨叨,兒子不耐煩了,說:“知道了,知道了。”說完就放下電話。||
||老王剛準備再撥過去,電話 *** 突然響了起來,是他住在哈爾濱的老母親打來的,聲音有點兒發顫:“天氣預報說,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沒有?”寒風陣陣,穿過窗戶的縫隙吹進室內,老王還來不及答話,打了一個大噴嚏。
母親聽到兒子的噴嚏聲可急了 已經感冒了吧 怎么這么不聽話 從小就不愛加衣服 絮絮叨叨,從他七歲時的“劣跡”說起。老王趕緊截住母親的話:“媽,你那邊天氣怎么樣呀?”老人回答道:“雪還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襲的清晨,老王深深牽掛的是北風尚未抵達的武漢的兒子,卻忘了勻一些給住在北風起處的故鄉的已經年過七旬的老母親。
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為什么竟是這樣的?老王自己都有點發愣。
1、給第四自然段沒有標點的地方加上正確的標點符號。(2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1分)
急忙——( ) 到達——( )
3、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括號里。(1分)
老王深深牽掛的是北風尚未抵達的武漢的兒子....... ( )
A、拉 B、牽涉 C、掛念
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寫的是:
(2分) 5、給短文加一個題目,最合適的一項是( )。 (填序號) (1分)
A、母親的電話 B、父親的嘮叨 C、牽掛 D、電話
6、文中表現老王和老母親說話時共同特點的一個詞語是 。(1分)
7“人間最溫暖的親情,為什么竟是這樣的?”含義是什么?(2分)得分
13. 母親對我的啟蒙、教化將引導我畢生的行程,母親對子女的深愛和犧牲精神是我畢生的滋養和力量。
14. 選材上都選擇了父母疼愛子女的生活細節。慧或這樣寫真摯、親切,親情的溫馨、細膩與深遠,于細微處見真情。在寫法上注意虛實相生,將往事與想像融為一體,憶事與抒情互相交融。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家園的依戀與感激,營造了一種深遠的意境,虛仿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15. “襖”比喻家園親情給子女溫暖。“鞋”比喻家園親情激勵子女闖蕩人生之路。“傘”比喻家園親情為子差碧纖女擋風遮陽。“餅”比喻家園親情不斷地激發子女的精神力量。“線”比喻家園親情是子女無法割舍的珍貴感情。
16. “家園如夢”即家園像夢一樣溫馨美好。全文的選材組材都是圍繞家園“溫馨美好”來寫的。
七年級上冊的語文單元測試,相關的語文試卷到底有什么考點呢?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七年級上冊單元語文試卷帶答案,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語文試卷題目:
一、 積累與運用(24分)
1. 按要求默寫古詩文。(每空1分,共10分)
(1)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而雪驟,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3)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抒發托月相送的詩句是早亮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默寫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拼音寫詞語。(4分)
(1)但在南國,雨仍然鍵此偶爾造訪大地,但它變得更lìn sè( )了。
(2)在無zhē bì( )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3)她常常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 )地睡不了覺。
(4)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的,笑著,走著。
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11月4日,在第十五屆全國追求卓越大會上,某電機公司因“專心專注保質量,精益求精鑄品牌”獲得全國質量獎鼓勵獎。
B、他在工廠務工甚是老實,從不與人爭,從不拈輕怕重。
C、司機開車時漠不關心,東張西望或打盹,極易引發事故。
D、各級宣傳部門要精心制定宣傳方案,讓黨的會議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4. 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猴年春節,鋪天蓋地的各類網絡紅包,讓人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B、學校宣布將開展食品安全常識教育活動,用以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C、在8.1級的強震中,尼泊爾許多以磚木結構為主的古建筑出現了受損和坍塌。
D、熟練規范地書寫漢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
5.根據語境,仿照劃線句子,續寫兩個句子,構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4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灑下一片綠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我們共同創造輝煌。
二、 閱讀(46分)
(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9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 選擇下列各項中加點陸運詞語含義相同的一組()(3分)
A、下車引之/盈縮之期B、陳太丘與友期行/行之有效
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言而有信D、期日中/遙遙無期
7.翻譯。(3分)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君”“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分)
平原君患盜,誅之不能禁。或曰:“更賞之,足則戢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賞罰以勸懲善惡,衰世之政也,雖微猶足以激其趨。故賞禁僭,罰禁濫,縣衡以稱之,猶懼其不平也,而況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輕禁以逞欲,如水之決,必有所自。求而塞之斯可矣。今此之不塞,而力遏其流,至于不能制,乃不省其闕,而欲矯以逆先王之法度,是猶欲止水而去其防也,其庸有瘳乎?夫民有欲而無厭者也,節以制之,猶或逾焉。盜而獲賞,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趨焉。趨而禁之,是貳政也;趨而不禁,人盡盜矣。是鼓亂也,不臧孰甚焉?”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盡散其私財以濟貧乏,申明舊章,而重購以賞獲盜者。于是趙盜皆走之燕,道不拾遺,虞卿之教也。
注釋:(1)戢:停止。(2)僭:超越本分。
9.下列加點字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平原君患盜(禍患)B、雖微猶足以激其趨(尚且,還)
C、是鼓亂也(鼓勵,鼓動) D、道不拾遺(丟失的東西)
10. 請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斷三處)(3分)
平 原 君 豁 然 而 悟 起 再 拜 受 教 盡 散 其 私 財 以 濟 貧 乏
11. 用自己的話,趙國的盜賊為什么都逃到了燕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①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壤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②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12.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并其作用。(6分)
(1)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對畫波浪線的兩個句子含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描寫黃白相間的山坡,春風化雪,不久人們就會見到山坡原有顏色。
B、表現濟南冬天的溫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動;“山的肌膚”指山坡草地。
C、表現濟南冬天的溫和,有水蒸氣蒸發升騰的美景,不久雪就會全化了,山坡
上原有顏色更美。
D、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像穿著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膚”指春天來臨后滿山的花草。
(四)溫暖心窩的話語(16分)
①初中時,語文老師是個嚴厲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時我剛從農村轉來縣里中學,由于不了解這個老師,被她狠狠地批評了幾次,以致一見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陰影。
②當時我寫字極潦草,雖然在王老師的調教下,已經工整了許多,卻依然難以入眼。來新學校上學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對作文還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寫得難看些,作文的質量也能彌補不足。而且,聽說王老師就要調走了,這些天上課一直有個年輕的林老師跟著聽課,準備接手我們班的語文課。
③當我滿懷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發下來時,迫不及待地翻開,卻如遭了當頭一棒,我的三頁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師有這個習慣,誰的作文寫得不好,都會撕掉重寫。我就經歷了好幾次。可是沒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這個命運。而且全班就我一個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極點。當我把重新寫的作文交上去后,過了兩天,課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來。我翻開一看,還好,這次沒有撕。
④我隨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鮮紅的評語:“你的作文寫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來,留著作紀念了!”那一瞬間,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沒有了怨恨和不滿,眼睛一下子就濡濕了!我跑去辦公室,卻見那個一直跟著聽課的林老師在那里,她說:“王老師已經走了,調到別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師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話,久久地溫暖著我的學生歲月,及至以后走上寫作這條路,與此也有著極大的關系。只是那以后,到現在的二十多年里,卻再也沒能見到她。
⑥大學畢業后我走上社會。有一年,我去了一個極偏僻遙遠的大山深處的村莊,當了一段時間的代課老師。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對那些純凈的笑臉和清澈的眼睛,我漸漸地愛上那里。每天,除了給孩子們上課,更多的`時候,孩子們會問我山外的事,聽著我有聲有色的講述,他們的眼中全閃著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個月,離開時,正是秋天,滿山的樹和花正絢爛得一片深情。孩子們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個當班長的女生給了一張疊著的紙,讓我出了山再看。當我來到鎮上,坐上通往縣城的汽車,大山已被遠遠地甩在了身后。我打開那張紙,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師,可不會留您,以后我們會去山外找您!二十個字,二十種筆體,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個孩子每人一個字寫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淺影,又在我濡濕的目光中朦朧起來。
⑧這幾句溫暖心窩的話語,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開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鄉的縣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時后來教我們語文的林老師,她都已經有了白發,提起曾經給我作文本寫下那句話的王老師,她卻笑著說:“其實,那句話是我寫的。王老師走了,我怕你對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對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陽光下,我的眼睛剎那間又濡濕了。
15.對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師和林老師分別作了什么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濕”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請從修辭運用的角度賞析第⑧段中畫線的語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據你的理解,談談林老師是一位什么樣的老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作文(50分)
題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②文體不限,除詩歌外;③不少于500字。
四、 附加題(10分)
大約十多年前罷,S城中曾經盛傳過一個名醫的故事:
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他們只得都依他。待去時,卻只是草草地一看,說道“不要緊的”,開一張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錢,第二天又來請了。他一到門,只見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藥,好得多了,所以再請你來復診一回。”仍舊引到房里,老媽子便將病人的手拉出帳外來。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沒有脈,于是點點頭道,“唔,這病我明白了。”從從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藥方紙,提筆寫道:
“憑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畫押。
“先生,這病看來很不輕了,用藥怕還得重一點罷。”主人在背后說。
“可以,”他說。于是另開了一張方:
“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畫押。
這樣,主人就收了藥方,很客氣地送他出來了。
1.“名醫”行醫的態度如何?表現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系《父親的病》后面的情節,這位“名醫”是怎樣醫治他父親的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從行文看,你看出作者對這些“名醫”持有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1.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大雪紛紛何所似
(2)日月之行 星漢燦爛
(3)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4)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1)吝嗇(2)遮蔽 (3) 翻來覆去(4)花枝招展
3. C (C 項應把漠不關心改為漫不經心,這樣才符合語境。漫不經心指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中。漠不關心指對人對事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4.C(C項缺少賓語,應改為出現了受損和坍塌的現象。)
5. 如果你是一顆小草,就增添了一份春色;如果你是一只雄鷹,就搏擊萬里長空。
6. C (C、前后兩者都指信用。A、前一個“之”指他,元方;后者指的。B、前者指同行,后者指實行D、前者指約定,后者指期限。)
7. 正午時分還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8.“尊君”指您的父親,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君”指您,對別人的尊稱。“家君”指我的父親,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9.A
10.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盡散其私財/以濟貧乏
11.趙國的統治者平原君聽從忠言,堅持先王賞善罰惡之法,并發動群眾捉拿盜賊,迫使惡人在趙國無法立足。
附:原文翻譯:趙國盜患嚴重,平原君采取殺的辦法也不能禁止。有人說:“改為賞盜,他富足了,盜行就收斂了。”虞卿說:“不可如此。先王建立賞罰制度是為了勸善懲惡,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還足以能激發人們的歸附。所以獎賞能禁止越軌行為,懲罰能禁止惡行泛濫,以懸衡來稱量它,還怕它不公平,而何況是倒行逆施呢?對那些盜賊如果放松了禁令而使他們的欲望得逞,如同河水決口,必定有決口的地方,找到決口而堵塞它,這就可以了。如今不堵塞決口,反面用力阻擋流水,以致不能制止,就是因為弄不清它的決口在哪里,而想矯正它,卻用違背先王法度的做法,這就好象要阻止水患,卻去掉了防患的措施一樣,那怎么能防治呢?那些盜賊是些貪欲無厭的人,節制并阻止他,有人還要逾越。盜竊若再獲賞,好處沒有比這更大的了,有利的地方,百姓必定奔赴那里。人們都奔赴那里,而再禁止他們,這是變更無常的政令啊;都奔赴那里而不禁止,人們就都去當盜賊了。這是鼓動人們作亂,還有什么(比這)更不好的呢?”平原君猛然省悟,起身再拜虞卿并接受指教,便散發了他的全部私有財產,用來救濟貧窮的人,重申先王的法制,并用重金獎賞那些捕獲盜賊的人。于是趙國的盜賊全跑到燕國去了。趙國社會安定,路不拾遺,這是虞卿指教的結果啊!
12.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13.(1)擬人。“忽然害了羞”把物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一個“羞”字,不僅繪除了雪景的“色”,與“粉色”相貼切,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內在美。
(2)比喻。把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了濟南冬天“晴”的特點。
14. D
15.王老師不滿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師則以王老師的口吻給我寫了肯定勉勵的話。
16. 三次“濡濕”所包含的感情不同:第一次“濡濕”體現“我”因被老師肯定認同后喜悅,高興的心情;第二次“濡濕”體現“我”對孩子們的留戀(或離開孩子們后感到內疚);第三次“濡濕”體現“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7.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這些話語的美好和溫暖,表達出“我”永遠回味,永遠為之感動的心理。(或生動形象地表現這些溫暖人的話語,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永久的回味。)
18. 林老師用巧妙的方式來維護學生尊嚴和勉勵學生進步,她是以為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學生、呵護學生成長的好老師。
三 作文(略)
四 附加題
1. “待去時,卻只是草草地一看,說到“不要緊的””體現了名醫馬虎草率,草菅人命的態度。“開一張方,拿了一百元就走”“憑票付英洋壹佰元正”這些情節,體現了名醫貪財、不關心人生死的性格特點。
2. 后來這位“名醫”對父親的病也只看錢不看病,拖到病重束手無策時卻推薦生手醫生陳蓮河來使自己脫離關系。
3. “憑票付英洋壹佰元正。” “憑票付英洋貳佰元正。”這些句子語含諷刺,表達了魯迅對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極大不滿和痛恨。
1. 文言文全解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于隨我后,升派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貍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貍。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象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成語:狐假虎威啟示: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善于去偽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 這個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千萬不要因一孔之見,便洋洋自得,不要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2. 語文閱讀理解解鄭笑卜題技巧
一、現代文閱讀回答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回答問題要圍繞“中心意思”作答,這也是歸納中心意思的意義所在。
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內容不少,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沒有圍繞中心答題。每道答喊穗案都爭取做到與中心意思有關。
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話答,這是一條黃金法則。因為主觀閱讀題考查的是學生有沒有看懂文章,不是對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寫作意圖的內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現錯誤觀點。
3、聯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盡量與文章具體內容結合,這樣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準確。例如題目問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僅答“承上啟下”是遠遠不夠的,答案中要詳細出現承上面什么內容,啟下面什么內容,為什么需要這樣寫等等。
4、不用修飾性語言答題。通俗地說,文章為表現需要是“濕乎乎”的,而你的答案為明了需要則需是“干巴巴”的,有些考生在答題時所用語言比文章本身還要有文采、有內涵,試問閱卷老師尚需體會分析才能明了的答案,如何能讓別人看得出你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簡單地說,回答主觀閱讀題要直來直去,不要拐彎抹角。
二、注意固定題型。 閱讀題除了考查考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之外,還會考查學生的文法常識。
例如很多對文章結構的認識:開篇作用不外乎引起下文,設置懸念引起讀者思考注意,為下 *** 鋪墊等;中間部分文段主要是過渡,起承下啟下用;結尾一般是與上文呼應,升華主題;環境描寫主要是為了渲染氣氛,表現人物心態等;運用修辭都各有固定作用。 三、要學會揣摩答案。
揣摩的主要依據就是題目本身,考生一定要嚴格按照題目本身的語言順序組織自己的答題語言順序,看“先問什么,后問什么”,必要是將題目片斷做到答案之中。另外還要尤其注意例如“聯系文章”、“從第幾段來看”等等隱含提示信息。
這些對于答題方向都有暗示作用。 記敘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1.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詩歌、、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如何找主題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文章內容(中心)如何表述?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格式: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5.如何分析文章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如何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7.如何分析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如何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作用: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夸張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作用: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作用: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作用: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作用: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懸念 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曲折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
3. 文言文全解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
(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注釋1、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
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1644)。2、俱:都。
3、絕:消失。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詞,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
定,開始。5、余:第一人稱代詞,我 。
6、拏:通“橈”,撐(船)。7、擁毳(cuì)衣爐火: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
毳衣:細毛皮衣。毳:鳥獸的細毛。
8、霧凇沆碭:冰花一片彌漫。霧,從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氣。
凇,從湖面蒸發的水汽。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曾鞏《冬夜即事》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11、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這里指蘇堤。
一,數詞。痕,痕跡。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像小草一樣微小)。
13、而已:罷了。14、氈: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
更,還。16、拉:邀請。
17、強(qiǎng)飲:盡情喝。強,盡力,勉力,竭力。
一說,高興地,興奮地。18、大白:大酒杯。
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19、客此:客,做客,名詞作動詞。
在此地客居。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22、喃喃:低聲嘟噥。
23、莫:不要。24、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
25、更:還。26、癡似:癡于,癡過。
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為癡迷的意思。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1.大雪三日 大雪: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
3.擁毳衣爐火 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4.與余舟一芥 芥:小草,這里名詞活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古今異義1. 余住西湖 余:古義:我。(例:余住西湖)今義:剩下。
2.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白:古義:名詞,古代罰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今義: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義:這。
今義:判斷詞(與“非”相對) 一詞多義 是:1.是日更定:這2.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ēng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時罰酒用的,泛指酒杯。大:1.見余大喜:非常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大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2.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多 通假字 挐:通“橈”,撐(船)、劃。
4. 文言文 讀書要三到 全解 快 急
【原文】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舍于其間。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于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于公論而無以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觀書之法也。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翻譯: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里面的話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進一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對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單獨列為一說,順著文章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別沒有明顯含義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說相比較道理就已經自動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然后尋求它的道理的穩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況下慢慢地停下來看,處理靜止狀態觀察動態的,像攻擊堅硬的木頭,先攻擊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擊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這就是看書的方法。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凈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必須要讀的每個字都很響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扣難道會不到嗎?
5. 求5篇文言文閱讀,含有原文、閱讀題目、閱讀答案和注釋
【一】晏子之御晏子為齊相,出。
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
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
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損抑⑦。
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為大夫。
注釋:①御:馬夫。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里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
⑦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譯文]: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一天出去。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抽打著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很是神采氣昂。車夫回來后,他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聞各國。
今天,我看他出門,智謀深遠,態度謙虛。現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卻做人家的車夫,可是看你的樣子,好像還覺得很滿足,我因此要求離婚。”
從此之后,她丈夫處處收斂,謙卑多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怎么回事,車夫據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1.解釋下列短語。(1)意氣揚揚: (2)名顯諸侯: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選出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
( ) A.本文是寓言,簡短精練,含義深刻,含蓄地表明觀點、說明道理,說服力強。B.本文非常細膩地敘述了一個故事,雖鮮明生動,但讀者難以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
用這樣的手法推薦國家大臣,似乎也不夠慎重。4.晏子是古代名相,結合文段,用自己的話他選用人才的標準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氣揚,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諸侯各國都有很大的名聲。2.今天我看他出門,雖然志向遠大,深謀遠慮,卻總是顯出自己很謙虛的樣子。
3.B4.晏子的標準是:有了缺點能虛心接受意見,并及時加以改正。【二】子魚論戰宋公及楚人戰與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濟(③)。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陳(⑤)而后擊之,宋師敗績。
(節選自《》)【注釋】(1)泓:泓水 (2)既:盡,完了 (3)濟:渡過 (4)司馬:統帥軍隊的最高長官,這里指子魚。 (5)陳:同“陣”,擺好陣勢。
[譯文]:宋襄公領兵和楚軍在泓水地方交戰。宋軍已經排好隊列,楚軍還未全部渡河。
子魚說:“他們人多,我們人少,趁他們尚未全部渡河,請下令攻擊他們。”襄公說:“不行。”
楚軍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隊列,子魚又將上述意見報告襄公。襄公說:“還不行。”
等到楚軍排好了陣勢,然后才攻擊他們,結果,宋軍大敗。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譯下面的句子。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3.用原文語句答題。(3分)文中“宋師敗績”是因為宋公錯失了發動進攻的時機:(1) , ;(2) 。
答案:1.隊列2.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濟而未成列【三】孔子見齊景公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②。
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駕,辭而行。(節選自《呂氏春秋》)注:①廩丘:地名。
②養:供養之地。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
④丘:孔子,名丘。[譯文]: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贈予廩丘邑,以此作為孔子供養之地。
孔子拒絕不接受贈地,回到住處,對弟子說:“我只聽說,君子應當有功勞而受祿。時下我游說景公,景公并沒有按我的勸導行事,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駕車,辭別景公離去。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孔子辭不受 辭:(2)今說景公 說: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3.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之地呢? 答案:1.(1)推辭,拒絕 (2)游說,說服2.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 3.孔子認為自己沒有功勞,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資格受供養之地。
【四】[甲]: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
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夫以孔子之圣,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⑥乎?(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注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
③[審]詳細。④[。
ɡuāi qiǎochú chuānɡ lǐbàilièfènɡchōuyē
( 乖巧) (櫥窗)(禮拜 )(裂縫 ) (抽噎)
wú lài shēnɡ xiùxiázi dǎjiǎodònɡ jiānɡ
( 無賴) ( 生銹)( 匣子)( 打攪 ) ( 凍僵 )
三、補充詞語并完成練習。
魚( 貫 )而入(滿)不在乎 與世(隔)絕聞( 所)未聞
落( 荒 )而逃( 游 )手好閑 出類( 拔 )萃當( 機)立斷
背(道)而馳( 好 )逸惡勞 眾志(成)城針( 鋒)相對
1.寫出與帶點詞語構詞相同的詞語:精益求精、 微乎其微、 忍無可忍
2.寫出畫"--"詞語的近義詞: 同舟共濟 、 萬眾一心
3.任選上列兩個詞語寫一句話:他整天游手好閑的什么事也不做,只會在家里喝酒玩電腦,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
一、按要求寫句子
1.我現在開始鄭重其事地考慮我目前的情形和環境。(用帶點詞寫句子)
他鄭重其事地告訴我他不來學校上課了,因為他爸爸病了,需要人照顧。
2.從飛機上看長江,它綿長曲折,潔白閃亮。(改成比喻句)
從飛機上看長江,它像一條銀色的巨龍,綿長曲折神兄,潔白閃亮。
3.人們成群結隊地擁向河岸,去迎接那兩個乘敞篷車歸來的孩子。(縮句)
人們擁向河岸,迎接孩子。
4.魯濱孫是一個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 的人。(至少填上三個恰當的四字詞語)
二、判斷句子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正直是道德之本。"這句話是英國的戈爾丁說的。(×)
2."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和"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時她媽媽穿的"這兩句話的破折號用法相同。( √ )
3.《凡卡》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結尾都采用了似喜實悲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的悲慘命運。(√)
4."湯姆有幾個好朋友:喬恩、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鎮上那個臟兮兮的流浪兒哈克。""臭味相投"一詞說明了哈克和湯姆是最合得來的好朋友。( √ )
一、 閱讀課文選段,完成練習。
1.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少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你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嗎?請寫一寫。
她看見過暖和的烤爐 ,她看見過 噴香的烤鵝 ,
她看見過 美麗的圣誕樹,她看見過 慈祥的奶奶 ......
2.讀畫波浪線的句子,想想小女孩死了,為什么還捏著那把燒過了已經沒用的火柴梗?
因為小女孩要緊緊抓住那短暫的幸福,捏住火柴梗,好像就捏到了幸福,所以她至死還不放手。
3.小女孩凍死了,為什么嘴角還帶著微笑?
因為小女孩在臨死的時候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想,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別是見到了最疼愛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還帶著微笑。
二、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 依次寫出文中帶拼音的詞語。
( 瑰麗 ) ( 顫抖 ) ( 蔚藍 )( 熙熙攘攘)
2. 給文章的最后自然段加上合適的標點。
3. 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風平浪靜芹瞎頃( 波濤洶涌)罕見( 常見)
4. 父親創造了怎樣的奇跡?用橫線畫出課文中的句子。
嫌陸5. "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的憂傷。"父親在憂傷什么呢?(聯系短文內容,用排比的句子寫一寫。)
父親憂傷著,他再也不能為女兒唱搖籃曲了;再也不能替她系美麗的蝴蝶結了;一家三口再也不能手拉手去散步了;從此再也看不到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了......
6. 請你給短文加一個含義深刻的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并理由。
這是醫學界的奇跡,而創造這種奇跡的真正原因則是-責任!父親堅守著自己對女兒的責任是其堅持下去的動力! 這種偉大的父愛與責任創造了奇跡
18 跨越百年的美麗
1.自學生字,重點學習"藤""銜"的寫法和"卓"的讀音。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初步理解"人聲鼎沸、煙熏火燎、卓有成效、執著、侵蝕、盛名......"詞語。
2.查找一些鐳和居里夫人的資料。
一、看拼音,寫詞語。
qīn shí liǎn páng dìng gé tí liàn qí shì
(侵蝕)(臉龐) ( 定格)(提煉 ) ( 歧視 )
fēnxīyōu àn zhí zhuózhóuyǒuchéngxiào
( 分析 )( 幽暗 ) ( 執著)(卓有成效 )
二、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人聲(鼎 )(沸 ) ( 肅 )然無聲(煙 )熏( 火)燎一如(既 )往
嚴(以 )律(己 ) 公正不(阿)毫不氣(餒) 眼(花)耳(鳴 )
三、在括號里填入用"莊"字組成的詞語,不能重復。
1.居里夫人用(莊嚴)的目光環視會場,她那美麗而(莊重 )的形象,深深刻在人們的心中。
2.平時一副神態(端莊)的他,原來也有幽默的一面。
*四、根據句子寫出成語。
1.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順藤摸瓜 )
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走馬觀花 )
一、在括號里填入合適的關聯詞語。
1.(盡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了新的思考。
2.( 雖然 )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負擔,( 但)她什么都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3.( 雖然 )居里夫人一生獲得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兩次諾貝爾獎,(但 )她視名利如糞土。
二、根據課文內容,將句子補充完整。
1.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
2.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 融入了一個美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3.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 。
三、將下列句子整理成段。
(6)大家都傷心地說,小街在房子的下面。
(2)來的人越來越多,房子都不夠住了,大家就開始建房子。
(1)一條小街非常熱鬧,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游玩,大家都住在小街上。
(3)房子越建越多,小街上到處是房子。
(5)有人問,小街到哪里去了。
(4)后來,大家再也看不到原來的小街了。
這段話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一、閱讀下列這段話,并完成相關練習。
1.找出文章中一對反義詞。
人聲鼎沸--肅然無聲
2.讀畫線部分描寫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更加突出了居里夫人堅毅執著的精神。她為科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使之成為世人欽佩的女性。而她卻對功利不放在眼里。
3.讀句子回答問題。
"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
(1) 用"﹏"畫出作者感受的部分。
*(2)根據你對居里夫人的了解,你覺得那雙眼睛看透的"一切"、"未來"指的是什么?
"一切"指人世間的榮譽、功利以及科學領域。"未來"指科學界未來發展的趨勢。
4.學了這篇課文,你對鐳了解了多少?
鐳是一種金屬元素,銀白色,有放射性。1898年被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現。
5.這段話采用了倒敘的手法,描寫了居里夫人做報告的場面,將的形象凸顯在讀者面前。
*19千年夢圓在今朝
一、 看拼音寫詞語。
ɡuī lì chánɡ shì tànsuǒ jī láo chénɡ jí
( 瑰麗)( 嘗試 ) ( 探索 ) (積勞成疾)
xié zuòwǎn rúzhèn fèn fēnɡhuā zhènɡ mào
(協作)( 宛如 )(振奮) ( 風華正茂 )
二、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炎)(黃)子孫嫦娥( 奔)(月) 鯤鵬(展 )( 翅 )
夜(以 )繼日猝然長( 逝 ) 風華正(茂)
(震 )耳(欲 )聾鍥而不(舍)(堅 )( 持)不懈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絢麗 )的曲線 ( 出色 )地完成 實現(夢想)
( 茫茫)的蒼穹 ( 艱難)地苦戰 承擔(責任)
( 堅持不懈 )的奮斗 ( 順利)地著陸 掌握(方向)*三、根據課文內容,照樣子填詞。
1.古人的奇思妙想--美好夢想
2.萬戶的火箭飛行--( 夢想失敗)
3.人造衛星的發射--( 實現夢想)
4.載人航天技術的實施--( 美夢成真 )
5."神州5號"載人飛船的發射--(超越夢想 )
一、下列破折號在句子中分別是什么作用。
A 意思的轉折 B 解釋說明 C 意思的遞進D聲音的延長
1.簡單的三句話,對無數參與航天工程建設的人們作出了崇高的評價--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就不會有這飛行正常、使人感覺良好的飛船,就不會有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B)
2.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讓富有激情和魄力的炎黃子孫有了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遠的太空。( B )
3. 到山上打柴的記憶至今都是幸福而快樂的--盡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種勞作。 (A)
4. 文章要多讀,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C)
二、照樣子,用畫線的詞語寫句子。
1.盡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盡管條件很惡劣,卻阻擋不了我們完成任務的決心。
2.為了探索航天技術,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與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為了在這次拔河比賽中取得勝利,有的同學一下課就練手勁,有的同學每天研究拔河的技巧,有的同學研究隊形的排列,有的同學一起練喊加油的節奏。
一、讀一讀下面這段話,完成相關練習。
"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簡單的三句話,對無數參與航天工程建設的人們作出崇高的評價--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就不會有這飛行正常,使人感覺良好的飛船,就不會有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
1.你認為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為什么?試著讀一讀,抒發這種感情。
應該帶著崇敬的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因為這段話表達了作者對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評價。
2.如果讓你和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作太空對話,你打算說什么?請寫下來。
"航天叔叔,你們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是你們完成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我們永遠會記住你們的名字。
二、讀下列這段話,聯系上下文完成練習。
1.在方框處加上標點符號。
2.把句子補充完整。
3.讀畫線句子,文中的"夢"指 飛上太空
"一箭飛沖九霄"指中國的載入飛船飛上了太空
*4.文中幾個成語來源于神話故事,請選擇一個寫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話來介紹一個神話故事。
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一年,天上出現了是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老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這件事驚動了一名后羿的英雄,他用神弓射下了九個太陽。不久,后羿娶了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路經昆侖山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吃了藥能立刻升天成仙。在一次后羿外出打獵時,心懷鬼胎的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死他對手,就一口吞了藥。她的身體立刻離開地面,飛向天空。由于牽掛丈夫,嫦娥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5.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文中表達了作者對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贊揚的情感。
中國航天歷史記錄
▲2007年10成功發射嫦娥一號。
▲2005年10月12日成功發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
▲2003年10月15日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
▲1999年成功發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
▲1988年成功發射"織女一號"火箭。
▲1986年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
▲1970年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
▲1958年興建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56年,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6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
▲1956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以后
1.自學生字,注意"漩"的讀音。理解"司空見慣、追根尋源、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等詞語的意思。
2.讀課文,想想課題中包含的意思。
一、 看拼音,寫詞語。
xǐ zǎodàn shēnɡzhùmínɡjiàn wēi zhī zhù
(洗澡 )(誕生)( 著名) (見微知著 )
yánjiūyǎnjīnɡtàn suǒsī kōng jiàn ɡuài
( 研究)( 眼睛 )(探索 )( 司空見慣 )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科學--( 迷信 ) 普通--(特別 ) 開始--(結束)
三、將下列成語補充完整。
( 追 )根(尋)源香氣撲(鼻 )無獨有(偶 )
百( 折)不(撓 )鍥而不(舍)(堅 )(持)不懈
一、讀下列句子,用畫線的詞語造句。
1.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生活中處處都有真理,只在于你有沒有發現。
2.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班固曾說過:智者,知也。獨不見前聞,不惑于事,見微知著者也。
二、選詞填空。
敏銳敏感
1.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謝皮羅教授卻(敏銳 )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誰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
2.如果你是個(敏感 )的人,那么你的情感世界將會變得豐富多彩,內心語匯肯定是繽紛的。
反應 反映
1.這部(反映)了殘酷的現實生活和斗爭。
2.為什么濺上鹽酸的紫羅蘭花瓣會出現變紅這樣的( 反應 )呢?
閱讀下列選段,并完成相關題目。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是為什么呢?謝皮羅緊緊抓住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向順時方向旋轉;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種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1.讀劃線句子,完成練習。
(1)句中"?"表示 細小、司空見慣的主任現象中產生問題;
"!"表示 把產生的問題進行了解決
那么放洗澡水這個事例中,"?"表示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時,誰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呢?
"!"表示他解決了這個問題,認為這種漩渦于地球的自傳有關。
2.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概括性語言寫下來。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謝皮羅教授發現并解決了放掉洗澡水時水流漩渦于地球的自傳有關。
3.這兩個自然段在論證上方法是不同的,第一自然段用概括敘述論證法,第二自然段是用__舉例子的論證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過這反復論證證明什么?
作者通過這反復論證證明了許多真理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發現的。告訴我們真理就在我們身邊。
文章最后總結論點時,運用了很多連接詞,使得論述非常有條理。例如"只要、那么、當然、如果......那么、只"等,你能運用兩三個類似的詞語陳述你的觀點呢?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 , 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等等。
*21我最好的老師
一、看拼音,寫詞語。
jiǎngshòudú tè ɡùyì mù dèng kǒu dāi
( 講授)( 獨特 )( 故意 )(目瞪口呆)
pànduànhénjìjiàoxùn zhōng shēn shòu yì
( 判斷)( 痕跡 ) (教訓)( 終身受益 )
二、比一比,再組詞。
定(定理 )調(調節)側( 側面 )疑(疑問)
綻(綻放 )凋(凋零)測(測試)凝(凝望)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意料之中(出人意料 ) 相信( 懷疑)真誠(虛偽)
一言不發(侃侃而談 ) 趣味(乏味)平常( 獨特 )
一、按要求改寫句子。
1. 改成陳述句:難道你們根據錯誤的信息得出的錯誤的答案,還應該得分不成?你們 根據錯誤的信息得出的錯誤的答案,不應該得分。
2. 縮句:我們明白了不要迷信數百,也不要迷信權威的道理。
我們不迷信書本和權威。
3. 改成直接敘述:他告訴我們,當時他讓我們傳看的知識一個普普通通的貓的頭蓋骨。
他告訴我們:"當時我讓你們傳看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貓的頭蓋骨。
二、根據課文內容,將句子補充完整。
1.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從來 沒有貓猬售。
2.懷特森先生總是 想方設法讓我們接受他的挑戰。
3.課堂上他曾提醒過我們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從來沒有發現過這種動物的痕跡。
一、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完成練習。
1.我最好的老師是(懷特森先生),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 )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 )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 懷疑 )的能力。
2.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 迷信 權威 )。
3.從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中我讀懂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懷特森老師的做法。
二、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二)老師領進門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六周歲,到鄰村小學讀書。
老師姓田,私塾出身。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開學第一天,田老師就教我們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后,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里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小喜神兒。她剛要動手,媽媽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兒聽了媽媽的話,就縮回了手。后來,這八、九、十枝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了,此地就成了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紀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侯的語文叫國文。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門下收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土。
今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像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陰罷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1. 看拼音,寫詞語。
yá shengsi shu
教師生(涯 ) 引人入(勝)(私 塾)
wěiwěi línjìng ér zhǐ
(娓)( 娓 )動聽身(臨)其( 境 )戛然(而 )( 止 )
2.讀畫線句子把 上千個故事比作點點入土的春雨。作者特別感激老師把自己領進文學之門,永遠記住老師的教育之恩,結尾點明了作者的感激之情。
3.你認為文中的田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
我認為田老師是個關心學生、善于教學、懂得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