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酸堿鹽試題?中考化學酸、堿、鹽試題匯編——1. (2008年鎮江市)今年春節前,我省發生了特大冰雪災害,為確保道路暢通,交通部門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鈉融雪劑。下列關于該融雪劑的說法中,那么,初三化學酸堿鹽試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江西省金溪一中2011—2012九年級化學
第十單元測試卷
姓名班級學號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1.正常人的體液pH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否則人會生病.下列人體體液中,酸性最強的是()
A.唾液(pH:6.6-7.1) B.血液(pH:7.35-7.45)
C.膽汁(pH:6.8-7.4) D.胃酸(pH:0.8-1.5)
2.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氣中,因發生化學變化而使溶液質量增大的是()
A.濃氫氧化鈉溶液B.濃鹽酸C.濃硫酸D.飽和食鹽水
3.鹽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產生H+,故有許多共同的性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打開盛有濃鹽酸和濃硫酸的試劑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霧
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鐵銹
C.濃鹽酸、濃硫酸都可用來干燥氧氣
D.在稀鹽酸、稀硫酸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4.下列對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不正確的是()
A.若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刻用濕抹布撲蓋
B.若不慎將燒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將腐蝕性藥液濺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沖洗
D.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5.碳酸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稱是()
A.純堿 B.燒堿C.小蘇打D.熟石灰
6.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宜食用的是()
物質橘子葡萄牛奶玉米粥
pH3~43.5~4.56.3~6.66.8~8.0
A.橘子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
7.用一種試劑一次就能將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三種無色溶液區分開來的()
A.紫色石蕊試液B.稀硫酸C.碳酸鈉溶液 D.氫氧化鋇溶液
8.下列幾組物質按酸、堿、鹽順序排列的是()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
C.H2SO4、Na2CO3、Ba(OH)2D.HNO3、KOH、CuSO4
9.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方法正確的是()
A.CO2(CO)——通入氧氣中點燃
B.SO2(HCl)——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C.KCl固體(KClO3)——加少量二氧化錳固體并加熱
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
10.在一定質量的甲溶液中逐漸加入乙至過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乙的質量關系,能用下圖曲線表示的是()
序號甲乙
①H2SO4溶液NaOH溶液
②HCl溶液大理石
③BaCl2溶液Na2SO4溶液
④H2SO4溶液鋅粒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選擇題(每小題有1~2個選項符合題意.)
11.檸檬酸(C6H8O7)是一種常用于制汽水、果凍、水果糖的添加劑.檸檬酸屬于()
A.酸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12.類推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以下類推結果正確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中和反應有鹽和水生成,所以有鹽和水生成的化學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C.有一些金屬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是金屬
D.燃燒一般都伴隨發光和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和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燃燒
13.如右圖所示裝置,將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變得左高右低,則X、Y對應的試劑組可能是()
選項
試劑A.B.C.D.
XH2OH2OH2O鹽酸
YNaClNH4NO3生石灰Na2CO3
14.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斷加水稀釋
B.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不斷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質量的鎂和氧化鎂的燒杯中分別加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至過量
D.將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氣的密閉容器中加熱至燃燒
15.將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測得反應前后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此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物質甲乙丙丁
反應前質量(g)20508030
反應后質量(g)010020x
A.反應后丁的質量x為30 g
B.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量比為1∶4
C.若乙為單質,丁為化合物,則該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D.若甲、乙、丙分別為酸、鹽、堿,則丁可能是水
三、填空題
16.(1)填寫下表(類別按酸、堿、鹽、氧化物、單質填寫):
俗名————生石灰
化學名稱氫氧化鈉硝酸
化學式CuSO4Hg
類別
(2)現有氧化鈣、鎂、水、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用以上物質按下列要求寫出化學方程式:
①分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化合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置換反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中和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并用pH試紙檢測其酸堿度.當pH=10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當pH=7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當pH=3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
18.已知A、B分別是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右圖表示向A中加入B時溶液的pH變化曲線.
(1)A是 ,B是 .
(2)你從曲線圖中獲得的信息是:
, .
19.鹽酸既是重要化工產品,又是生產硅材料的重要原料. 右圖歸納出了鹽酸與其它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圖中“——”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
(1)若X是與其它三種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X可以是(填化學式) .(2)根據右圖所示物質間關系,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
20.通過學習堿的性質,我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實驗室的“氫氧化鈣是否變質以及變質的程度”展開了探究活動,請你一同參與:
(1)提出問題:氫氧化鈣是否變質?
(2)猜想與假設: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樣品存在三種可能情況:沒有變質;部分變質;完全變質.
(3)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及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樣于試管中,加入足量蒸餾水振蕩,靜置
①取上層清液,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②倒去上層清液,再向試管中注入稀鹽酸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②部分變質
①無色酚酞試液不變紅
②
①
②沒有氣泡產生
(4)小結與思考:
①小蔓同學根據上述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確定該樣品已部分變質,請寫出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②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農業上常用來.
21.某興趣小組同學將CO2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象.
(1)寫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為探究CO2和NaOH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王強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實驗,驗證CO2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現象為:A中試管內液面上升;B中氣球脹大.
①王強認為上述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質疑,她認為上述實驗不嚴謹,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對比實驗是.
③楊紅通過檢驗生成物:向B實驗后的溶液中加入,觀察到現象,從而也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
22.如右圖所示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圖中 “→”表示轉化關系,“—”表示相互能反應.
已知A是人體胃液制作皮蛋的方法有多種,一種制作含鋅皮蛋的方法是把鴨蛋放在培養液中浸泡,培養液由水、食鹽、氫氧化鈉、少量硫酸鋅等物質配制而成.
(1)取少量培養液于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后變紅,則培養液的pH7(填“”或“=”).
(2)在(1)的試管中滴加過量稀硫酸,紅色褪去,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在(2)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種鹽溶液產生了沉淀,該鹽可能是 (填序號).
A.BaCl2B.CuSO4C.AgNO3 D.KNO3
18.下圖是對生成氯化鈉反應關系的歸納與整理.
(1)物質A是常見的堿,寫出A的化學式: .
(2)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出NaHCO3在醫療上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③、④、⑤、⑥能夠進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室配制200g 8%的NaCl溶液,需要水的質量是___________g,配制過程中為了加快NaCl的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食品腌制中會產生亞硝酸鹽,因亞硝酸鹽易誘發癌癥而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有人設想:先向含有亞硝酸鹽(NaNO2為例說明)的腌制食品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銨,共熱后生成無毒、無害的氨氣、水、和氯化鈉;然后再持續加熱,使過量的氯化銨分解為氨氣、氯化氫氣體,經過這樣處理的腌制食品就可放心食用.請寫出設想中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2).
20.已知A~G七種物質都是初中化學課本中出現過的化合物,其中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為常見的單質,各物質之間存在如下轉化關系(反應條件如下圖所示).
(1)寫出物質的化學式:B,E,F,D,藍色溶液中的溶質包含.
(2)寫出化學方程式及其所屬基本反應類型:
②,屬于 反應.
③ ,屬于 反應.
④,屬于 反應.
(3)反應①是分解反應,物質A中包含的元素有 .
21.以電解食鹽水為基礎制取氯氣、氫氧化鈉等產品的工業稱為“氯堿工業”,它是目前化學工業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粗鹽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雜質,不符合電解要求,因此必須經過精制.以粗鹽為原料的“氯堿工業”流程如下:
(1)氯氣、氫氧化鈉在工業上有廣泛的用途.下列關于氫氧化鈉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能去除油污,可做廚房清潔劑B.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D.可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2)操作②的名稱是,該操作所需的玻璃儀器是 ;操作④的名稱是,該操作需玻棒不斷攪拌,這是為了防止 .
(3)操作①②間除雜質時所加的三種試劑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均過量),其順序要求是:Na2CO3溶液必須在BaCl2溶液之 (填“前”或“后”)加入.有同學提出用 溶液代替BaCl2溶液可達到同樣的目的.
(4)電解飽和NaCl溶液的化學方程式是 .
(5)該流程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四、計算題
22.在一燒杯中盛有22.3g Na2CO3和NaCl組成的固體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漸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放出氣體的總質量與所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曲線如圖所示:
(1)當滴加了73g稀鹽酸時,放出氣體的總質量為g.
(2)當滴加稀鹽酸至圖中B點時,燒杯中溶液里的溶質是(寫化學式) .
(3)當滴加了73g稀鹽酸時(即A點時),燒杯中為不飽和溶液,試通過計算求出其中所含溶質的質量.
五、附加題
23.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烯烴反應領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們研究烯烴反應的示意圖:
該反應屬于四種反應類型中的()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24.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為探究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取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根據上述實驗可推斷:原白色粉末的組成有種可能.
為進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組成,取實驗(1)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產生白色沉淀,則可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還含有 .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若不完成附加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若完成附加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DBDDADABBC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題號1112131415
答案CABCADBD
三、填空題(除特別說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16.(4分)(1)H2、O2或Cl2 (2)CaO或MgO(3)Mg(OH)2(4)CaCl2 或MgCl2
17.(3分)(1)> (2)2NaOH+H2SO4===Na2SO4+ 2H2O (3)AC
18.(6分)(1)NaOH(2)2Na+2HCl====2NaCl+H2↑ (3)治療胃酸過多
(4)因為有水、氣體或沉淀生成 (5)184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19.(4分)(1)NH4Cl+NaNO2 N2↑+2H2O+NaCl(此空2分)
(2)NH4Cl NH3↑+2HCl↑ (此空2分)
20.(13分)(1)CuO Ca(OH)2 CaCO3CO2CuSO4、H2SO4
(2)H2SO4+ CuO === CuSO4+ H2O 復分解
Fe+CuSO4=Cu+FeSO4,Fe+2HCl =FeCl2+H2↑(此空2分,每個方程式1分) 置換
CaCO3 高溫 CaO+CO2↑ 分解
(3)Cu、C、H、O
21.(10分)(1) C(2) 過濾普通漏斗、燒杯、玻璃棒蒸發局部過熱,造成溶液飛濺
(3)后 Ba(OH)2 (4)2NaCl+2H2O通電2NaOH+H2↑+ Cl2↑(此空2分) (5) NaCl
四、計算題(共10分.)
22.(1)4.4(此空2分)
(2)NaCl、HCl (此空2分)
(3)(此小題6分)
73g10%的稀鹽酸中含HCl的質量是:
73g×10%=7.3g
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x,反應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為y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0673117
x 7.3gy
=x=10.6g(2分)
=y=11.7g(2分)
燒杯里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 117.g + (22.3g-10.6g) = 23.4g (2分)
答:(略)
五、附加題(每空2分,共10分.)
23.(2分)D
24.(8分)(1)CuSO4(2)CaCO3 5BaCl2、NaOH
向試液中加入鹽酸,觀察,液體過了一會才產生氣泡,說明有NAOH存在。
C
硫酸銅
鹽酸和硝酸銀
NA2CO3和氯化鋇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
硫酸銅
碳酸鈣
氯化鋇
硫酸鈉
氫氧化鉀
中的一種或幾種,為證明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則白色沉淀可能是_____,原混合物一定不含______.
2.向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且生成無色氣體,則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
3.將實驗1中得到的濾液分成兩份,將實驗2中產生的氣體導出后再通入其中一份,無沉淀產生.氣體導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濾液中,立即產生白色沉淀,在過濾,出現上述原因是實驗2中產生氣體里含_____.
第一題:因為氫氧化鈉變質會形成碳酸鈉碳酸鈉水溶液也顯堿性所以應先除去碳酸鈉在檢驗氫氧化鈉 第一步:加入過量的氯化鈣除盡碳酸鈉(氯化鈣中性無影響)第二步:加入無色酚酞溶液發現溶液變紅證明溶液中還有氫氧化鈉
第二題:應選【C 】 解析:A中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B中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D未反應
第三題:兩種溶液應為 硝酸銀溶液 和 氯鹽形成的溶液如:氯化鈉
補充的問題:初中學過的有色溶液不外乎CU2+ ( 藍色)fe2+ (淡黃色)fe3+(紅棕色)所形成的溶液,所以兩種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種沉淀.
(1)若兩種溶液均為無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則兩種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或硝酸銀和硫酸(或硫酸鈉,硫酸鉀等),或氯化氫(或氯化鈉,氯化鉀等);
(2)若兩種溶液均為無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氣體產生,則兩種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氯化鈣(或硝酸鈣,或氫氧化鈣),或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或硝酸銀和碳酸鈉(或碳酸鉀);
(3)若一種溶液有色,另一種無色,生成的沉淀溶于稀鹽酸且無氣體產生,沉淀可能是氫氧化銅(或氫氧化鐵).
銅鹽溶液呈藍色,與堿溶液反應生成的藍色沉淀氫氧化銅能溶于稀硝酸且無氣體產生
則答案可以【填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等
第四題:取三個干燥的紫色石蕊的小花(課本上應該有實驗)一個只噴水(發現沒有變化)說明不是水使小花變紅,一個放入盛有CO2的集氣瓶中(也無現象)說明只有二氧化碳也無法使其變紅,另一個噴水后放入盛有co2的集氣瓶中(發現小花變紅)綜合前兩個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 【即碳酸 】使紫色石蕊小花變紅
第一次回答問題,有什么不足之處請各位網友指正
鉀鈉銨硝都能溶:鉀離子、鈉離子、銨根離子與任何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的鹽都溶于水,硝酸根和任何金屬離子結合生成鹽都溶于水。鉀離子、鈉離子、銨根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的堿都溶于水;
鹽酸鹽中銀不溶:氯化銀不溶于水;
硫酸鹽中鋇不溶:硫酸鋇不溶于水;
氫氧根除鋇都不溶:堿除了鉀、鈉、銨、鋇外都不易溶于水;
碳酸鹽、磷酸鹽都不溶:除鉀、鈉、銨外都不易溶于水。
以上就是初三化學酸堿鹽試題的全部內容,1.CO2是初中化學重點研究的氣體之一。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質:(1)該興趣小組用干燥管、燒杯、銅網等設計裝配了一個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如右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