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生物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必修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 生物
  • 2023-05-09
目錄
  • 新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 高中生物必修二筆記整理手寫
  •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 高中生物全部知識點總結

  • 新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生物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備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生命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種群→群落→生態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淀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于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念灶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仔滾扮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與RNA的區別:

    2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21、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④脂肪: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22、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4、細胞內水的存在形式為結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結合水(4.5%):組成細胞的成分之一

    25、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抽搐癥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29、制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30、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生物膜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33、細胞核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染色質兩種狀態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離子、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38、酶的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溫度、pH等。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堿)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9、ATP與ADP相互轉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0、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并生成ATP過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重點句

    第一章 走近細胞

    1.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3.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具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是從母細胞分裂產生。4.生命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生物圈。

    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5.細胞中的化學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前賣迅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6.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配扒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7.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作肽鍵。8.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功能有:結構蛋白、催化(酶)、運輸(載體)、信息傳遞(激素)、免疫(抗體)等。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連接而成的長鏈,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兩種。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堿基是A、T、G、C。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鏈構成,堿基是A、U、G、C。10.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淀粉,人和動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11.脂質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脂的運輸。12.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C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13.一般來說,水在細胞的各種化學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形式存在,絕大部分是自由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和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14.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形式存在。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15.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磷脂雙分子層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細胞膜的功能有: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制作用是相對的);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16.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慧此素和果膠。17.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18.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19.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20.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的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21.高爾基體與動物細胞的分泌物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形成有關。22.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23.中心體與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24.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25.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26.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第四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27.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原生質層。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28.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認為磷脂分子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是可以運動的。29.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有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大分子的運輸是胞吞和胞吐。其中需要載體的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消耗能量的是主動運輸、胞吞和胞吐。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30.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為因變量;除自變量外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稱為無關變量。31.除了一個因素以,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作對照實驗。一般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32.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的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33.分子從常態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34.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35.ATP分子簡式:A-P~P~P。細胞內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細胞中絕大多數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36.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分別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進行,CO2在第二階段產生,水在第三階段產生。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作發酵。溴麝香草酚藍鑒定CO2(藍變綠變黃),重鉻酸鉀鑒定酒精(橙色變成灰綠色)。37.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這些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膜上。38.光反應階段是在類囊體膜上進行的,產物有[H]和ATP。暗反應階段是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39.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濃度、水分多少、光照強度、光的成分以及溫度的高低等。

    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4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41.自然狀態下有性生殖的生物從受精卵開始,要經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漸發育為成體。細胞的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42.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43.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間期。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44.分裂期分為四個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制作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45.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46.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47.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48.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保持著細胞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49.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也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50.癌細胞的特征有: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表面發生變化。51.致癌因子大致分為三類: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癌變是一種多基因累積效應。

    必修二《遺傳與進化》重點句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1.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2.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3.假說-演繹法: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測交: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4.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分裂后期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等位基因分開,分別進入兩個不同的配子中。5.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6.表現型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7.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8.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10.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11.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母方。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作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作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交叉互換。12.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之間通常沒有間期,染色體不再復制。13.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叫交叉遺傳。14.性別決定的類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 基因的本質

    15.艾弗里通過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16.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7.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18.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內側。(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作堿基互補配對原則。19.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20.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是生物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物質基礎。DNA分子上分布著多個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DNA上也有基因)。2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22.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23.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包括轉錄(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和翻譯(在細胞質中,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兩個過程。24.遺傳密碼是指mRNA上的堿基排序。25.密碼子是指m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密碼子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26.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有兩種: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7.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28.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頻率很低的、不定向的、少利多害的。29.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是誘變育種的理論基礎。30.基因重組: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包括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聯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和基因工程。是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3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缺失、增加、移接、顛倒)和染色體的數目變異(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32.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和全部遺傳信息。33.二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34.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多倍體植株的特點是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35.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低溫處理和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分裂前期的細胞,抑制紡錘體的形成。36.單倍體:由配子發育成的個體。特點是植株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37.人類遺傳病主要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常顯多并軟,常隱白聾苯,伴X隱色盲血友,伴X顯抗維生素D佝僂病)、多基因遺傳病(受兩對以上等位基因控制)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大類。38.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DNA全部堿基序列。

    第六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39.基因的“剪刀”:限制酶;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基因的運載體:質粒、噬菌體和動植物病毒等。40.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41.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斗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42.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43.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叫作基因頻率。44.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45.物種:能夠在自然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46.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新物種形成的標志:出現生殖隔離。47.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48.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

    必修三《穩態與環境》重點

    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內環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境。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4.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主要調節機制。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6.(多細胞)動物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7.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8.靜息電位:外正內負;興奮部位的電位:外負內正。9.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10.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11.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12.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13.在一個中,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作反饋調節。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14.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15.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CO2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1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17.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地位。18.免疫的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19.免疫的功能:防衛、監控和清除。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20.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少,生長的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生長的快。2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22.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23.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24.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25.在沒有受粉的雌蕊柱頭上涂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26.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空間內的個體數。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7.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28.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抽樣檢測法、取樣器取樣進行采集、調查的方法。29.K值: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30.“J”型增長的數學模型:Nt=N0λt。其中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31.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32.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33.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34.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35.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第五章 生態及其穩定性

    36.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地球上最大的生態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37.生態的結構包括:生態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38.食物網越復雜,生態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生態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這種渠道進行的。39.生態的能量流動:生態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其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40.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大約是10%~20%。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4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的總能量。42.研究生態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43.生態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和反復利用的特點。44.生態的功能: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45.信息的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46.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關系,以維持生態的穩定。47.負反饋調節在生態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48.抵抗力穩定性:生態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49.恢復力穩定性:生態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50.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來說,生態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第六章 生態環境的保護

    51.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52.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多樣性53.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間接價值(生態功能)、直接價值

    高中生物必修二筆記整理手寫

    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識點如下:

    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染色體特點: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細胞中心附近;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無絲分裂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

    4、培養基的種類: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按化學成分分為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高喊豎養基和鑒別培養基。

    5、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戚大分為動物病毒、植滲遲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如下: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嫌侍生物都是返粗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

    2、植物沒有()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3、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芹世吵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4、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

    5、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高中生物全部知識點總結

    達爾文曾說過,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和結論。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1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實例1.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依賴一個細胞完成。

    實例2.多細胞生物個體最初由一個細胞發育而來,生長和發育建立在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礎上。

    實例3.反射等神經活動是多個細胞協調配合完成的(任何復雜生命活動的基段兆礎是細胞)。

    實例4.細胞受損將影響正常的生命活動。

    1、原因

    (1)病毒:無細胞結構,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

    (2)單細胞生物:依賴單個細胞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3)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2、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

    3、病毒:

    (1)結構:蛋白質外殼+核酸(無細胞結構)

    (2)按遺傳物質分類:

    DNA病毒:噬菌體、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RNA 病毒:SARS、HIV、煙草花葉病毒、流感病毒...

    (3)據宿主的不同分類: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噬菌體

    (4)生活方式:專性寄生在活細胞內(不能在培養基培養)

    (5)病毒有生命,但不屬于生命。

    二、生命的結構層次

    補: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是細胞。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單細胞生物。

    (2)病毒是生物,但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完成生病活動,不屬于生命。

    (3)植物沒有“”這一層次。

    (4)單細胞生物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沒有組織、器官、這三個層次。

    (5)生命:能獨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

    (分子、原子是,但不屬于生命)

    生命的判斷依據:是否獨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

    (6)受精卵是個體發育的起點。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2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關系

    2、細胞中的元素

    (1)來源:從無機自然界有選擇吸收

    (2)存在: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種類

    ①最基本元素:C

    ②基本元素:C、H、O、N

    ③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大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④微量元素:Fe、Mn、Zn、Cu、B、Mo

    微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對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租和不可缺少,但需要量卻很少的元素。

    補: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劃分依據是生物界中生物的整體情況,具體到某一種生物可能有一定的差別。

    ②組成生物體的常見的20多種化學元素是指必需元素,生物體內可能含一些非必需元素,如人體內可能含Pb。

    3、細胞鮮重和干重中的元素含量差異

    (1)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O>C>H>N

    在活細胞中含量(數量)最多的是H原子

    (2)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C>O>N>H

    二、組成細握型租胞的化合物組成細胞鮮重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水,次之是蛋白質。

    組成細胞干重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質。

    細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水。

    細胞中含量最高的有機物:蛋白質。

    三、實驗

    補:

    ①斐林試劑(現用現配):0.1g/mlNaOH+0.05g/mlCuSO4,實際上是新配制的Cu(OH)2,呈藍色。

    ②蛋白質檢測的實質是蛋白質分子中的肽鍵在堿性環境中與Cu2+作用產生紫色絡合物。雙縮脲試劑=0.1g/mlNaOH+0.01g/mlCuSO4

    ③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不同,兩者成分相同,但CuSO4的濃度不同。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后馬上使用;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過量。若先加入過量的雙縮脲試劑B液,再加A液,則CuSO4在堿性溶液中會生成大量的藍色Cu(OH)2沉淀,遮蔽實驗中所產生的紫色,觀察實驗結果。

    ④蛋白質因為含有許多和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所以可發生雙縮脲反應。而二肽只有一個肽鍵,不會發生反應。雙縮脲反應條件,含兩個或兩個以上肽鍵的多肽或蛋白質,或者其他具有相似結構的物質。

    ⑤檢測還原糖時,一般選用蘋果、梨、白蘿卜等,不選甘蔗、甜菜,因為它們所含的蔗糖是非還原糖;而不選擇西瓜、血液、綠葉片等作材料,是為了排除顏色干擾。

    ⑥還原糖是指具有還原性的糖類。在糖類中,分子中含有游離醛基或酮基的單糖和含有游離醛基的二糖都具有還原性。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還原糖=所有單糖+乳糖+麥芽糖)

    蔗糖、多糖不是還原糖。

    ⑦檢測脂肪:滴加試劑檢測;(顯微鏡)切片染色檢測。

    檢測脂肪一定要用顯微鏡。(×)

    檢測/觀察脂肪細胞一定要用顯微鏡。(√)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3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及其種類

    1、定義: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2、種類: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種類約為100種。在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并非生物體內每一種蛋白質都一定含有20種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成人有八種(嬰兒有九種,+組氨酸)。人體細胞不能合成,必須從外界獲取。

    非必需氨基酸:在人體內可以通過其它化合物轉化而來。

    補:①八種氨基酸可用諧音記憶:“一(異亮氨酸)家(甲硫氨酸)人來(賴氨酸)寫(纈氨酸)兩(亮氨酸)三(色氨酸)本(苯丙氨酸)書(蘇氨酸)”

    3、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1)結構通式

    (2)組成元素:C、H、O、N,有的還含有S等。

    (氨基酸分子式:C2H4O2N +R)

    (3)特點:

    ①每個氨基酸分子中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也可以有幾個,因為R基中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

    ②在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③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這是將氨基酸進行分類的依據。

    二、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

    1、多肽的形成

    (1)原料:約20種氨基酸

    (2)場所:核糖體

    (3)方式:相鄰兩個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之間脫水縮合形成肽鍵

    ①脫水縮合產生的H2O中的氫來自于—COOH和—NH2,而氧則只來自于—COOH。

    ②一條肽鏈上至少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

    ③R基中的—COOH或—NH2不參與肽鏈的形成。

    2、蛋白質的結構層次

    氨基酸

    ↓脫水縮合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化合物

    ↓盤區、折疊

    蛋白質——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

    3、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1)氨基酸水平:①種類不同;②數目成百上千;③排列順序千變萬化

    (2)多肽水平:多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三、蛋白質的功能與變性

    1、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1)結構蛋白

    如:羽毛、肌肉、頭發、蛛絲等中的蛋白質。

    (2)功能蛋白

    ①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運輸O2。

    ②催化作用。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絕大多數酶都具有催化作用。絕大多數酶都是蛋白質。

    ③信息傳遞,調節機體生命活動。如各種激素。

    ④免疫功能。如人體內的抗體。

    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2、蛋白質的鹽析與變性四、有關蛋白類物質的計算

    1、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數、肽鏈數、肽鍵數和脫去水分子數的關系

    (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肽鏈數

    (若形成的多肽鏈是環狀: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

    (2)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數目×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脫去水分子數×18

    注: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

    (在蛋白質分子量的計算中若通過圖示或其它形式告知蛋白質分子中含有二硫鍵時,要考慮脫去氫的質量,每形成一個“—S—S—”,脫去2個H。)

    2、蛋白質中游離的氨基或羧基數的計算

    (1)至少含有的游離氨基或羧基數=肽鏈數

    (2)游離氨基或羧基數=肽鏈數+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數

    3、蛋白質中含有的N、O原子數的計算

    (1)N原子數=肽鍵數+肽鏈數+R基中上的N原子數=各氨基酸中N原子總數

    (2)O原子數=肽鍵數+2×肽鏈數+R基中上的O原子數=各氨基酸中O原子總數—脫去水分子數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4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1、實驗原理

    (1)染色:

    DNA+甲基綠→綠色

    RNA+吡羅紅→紅色

    (2)水解: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于染色。

    2、實驗步驟

    取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

    ①0.9%NaCl 溶液:等滲溶液。

    與人體內溶液濃度相同,使細胞不被破壞。

    漱口:避免食物殘渣

    烘干:固定細胞(將細胞固定在載玻片上,快速殺死細胞)

    ②30℃溫水保溫 5min:加速水解

    ③緩水流沖洗:洗去鹽酸,避免細胞被沖走

    ④染色: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劑應混合使用,且要現用現配。

    ⑤觀察:選擇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

    3、實驗結果

    補:

    (1)實驗中如發現染色較淺不易觀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水解不充分,染液不易進入細胞

    ②沖洗不徹底,殘留的鹽酸影響染色

    ③染液配制的不好,要現用現配

    (2)本實驗的實驗材料能否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為什么?

    不能。因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二、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1、核酸的結構層次

    2、核苷酸的種類

    (1)分類的依據

    根據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可分為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種核苷酸又可依據含氮堿基的不同分為4種。

    (2)不同生物體內核苷酸的數目

    ①在只有DNA或RNA的生物(病毒)中,含有4種堿基、4種核苷酸。

    ②同時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細胞生物)中,含有5種堿基、8種核苷酸。

    人或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含 4 種堿基、4 種核苷酸。(因為一個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3、核酸分子的多樣性

    (1)原因:核苷酸數量不同和排列順序多樣性

    (2)核酸中遺傳信息的貯存

    ①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DNA病毒的遺傳信息貯存在DNA分子中

    ②RNA病毒的遺傳信息直接貯存在RNA中,如HIV、SARS病毒等

    4、核酸的功能與分布

    (1)功能:

    攜帶遺傳信息

    控制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

    (2)分布:

    ①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分布

    ②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細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

    5、DNA與RNA的區別補:DNA、RNA和蛋白質均存在物種特異性,可作為鑒別不同物種的依據。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5

    生態: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

    1、地球上的生態是生物圈。

    2、生態的類型:地球上的生態可以分為陸地生態和水域生態兩大類。在陸地生態中,又分為森林生態、草原生態、農田生態等類型。在水域生態中,又分為海洋生態和淡水生態。

    3、森林生態:濕潤或比較濕潤的地區;物種多,植物以喬木為主,樹棲攀援動物多,種群密度穩定,群落結構復雜穩定。

    4、草原生態:年降水量少的地區;物種少,植物以草本為主,善跑或穴居動物多,種群密度易變,群落結構一般不穩定。

    5農業生態:農作物種植區;作物種類少,種群密度大,群落結構單一而不大穩定,植物主要為農作物,人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態:整個海洋,類型多,分布各異;微小浮游植物為主,有大型藻類,各類動物集中于200以上水層,底棲動物適應性特殊。

    7、淡水生態:淺水區為水生和沼澤植物,深水區表層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動物、魚類和底棲動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整理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匯總

    ★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器知識點總結表格歸納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歸納

    ★高中生物必修一考點知識總結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詳細總結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細胞器知識點歸納

    ★關于高中生物必修一考點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内射一二三AV|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日韩A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好了av第四综合无码久久|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