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地膜?那么,生物降解地膜?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物降解地膜是指一類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可被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地膜。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微生物侵蝕塑料薄膜后,由于細胞的增長使聚合物組分水解、電離或質子化,發生機械性破壞,分裂成碎片。真菌或細菌分泌的酶使水溶性聚合物分解或氧化降解成水溶性碎片,生成新的小分子化合物,直至最終分解成CO?和H?O。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
由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的物質組成的塑料薄膜,該物質主要來源于淀粉、纖維素、及其他多糖類天然材料,其降解的最終產物為CO?和H?O,可完全為自然界消納,也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其主要品種有聚乳酸(PLA)、聚己內酯(PCL)、聚羥基丁酸酯(PUB)等。此外,聚乙烯醇也可被水及微生物完全降解。
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
在不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通用塑料基礎上,添加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或生物降解促進劑、加工助劑等,經混合制成。目前,添加型可生物降解地膜,主要由通用塑料、淀粉、相容劑、自氧化劑、加工助劑組成。其典型品種為聚乙烯 - 淀粉可生物降解地膜。
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地膜
纖維素基可生物降解地膜
纖維素與其它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共混與共聚地膜
木質素基生物降解地膜等。
供應情況
PE是我國通用合成樹脂中應用最廣泛的品種,隨著石油化工的發展,聚乙烯生產得到迅速發展,產量約占高分子塑料產品總產量的1/4。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的聚乙烯產量可觀,中國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E薄膜和包裝袋出口國,大量供應北美、西歐和日本。國內各行業對薄膜、編織袋、管材、電纜料、中空容器、周轉箱等制品需求旺盛將帶動聚乙烯消費量增長,國內PE原料對生物降解地膜供應量充足。
供應情況
我國現年產各種淀粉超過1000萬噸,發展成為淀粉最大生產國,淀粉生產技術也已躋身世界強國行列,多項技術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1年以來,我國淀粉總產量以年均17%的速度遞增,2005年產量達1106萬噸,居各國之首。雖然我國年人均消費只有8.5千克,低于美國、日本等國,但國內目前生物降解地膜產量較低,對淀粉的需求量較少,整體看,淀粉的供應量不會對生物降解地膜產生限制。
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及影響
生物降解膜在農作物栽培方面有諸多積極影響。例如,采用生物降解膜進行農作物栽培不僅可以提升地表溫度,還能促進微生物的活動、提高農作物產量,解決以往地膜覆蓋存在的“白色污染”問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不同作物如烤煙、棉花、玉米、蘆筍、番茄、花生等作物的種植試驗中,生物降解膜對作物的農藝性狀、光合特性、干物質積累、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含量、雜草防效、產量和品質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在減少地膜殘留方面表現出明顯優勢。
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影響
傳統的聚乙烯(PE)地膜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地膜殘留會破壞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作物根系發育受阻、產量降低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而生物降解地膜可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其通過水光熱及微生物共同作用實現降解,最終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有助于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有效防控地膜殘留污染。
由政府提供專項資金用于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廣應用,將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資金納入農業發展支持計劃,由政府統一采購向用戶提供生物降解地膜。
研發與示范推廣支持
加大對生物降解地膜配方研發、示范推廣項目的支持力度,上下游企業形成戰略聯盟,攻關解決我國殘膜污染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如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區)面臨的難題,促進生物降解地膜應用。
設立重點推廣示范省區及財稅扶持
設立推廣應用生物降解地膜新材料全產業發展的重點推廣示范省區,出臺財稅扶持政策。一方面設立產業化專項資金,對重點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實行資金專項補貼,以解決前期研發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一方面對購買使用降解地膜的每畝給予相應補貼,提高農戶積極性。
執法檢查規范市場
按照《GB/T35795 - 2017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標準要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禁止使用以PE為基材的氧化降解膜、光氧降解
以上就是生物降解地膜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