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中東?“中東”不屬于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專題,圖庫)、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 卡塔爾、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也門,巴勒斯坦、馬格里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蘇丹、毛里塔尼亞和索馬里,由于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于中東國家,那么,七年級下冊地理中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中東地區多為熱帶沙漠氣候2,河流分布稀少,多國共用一條河流,還有許多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所以有關河流和水資源的分配和爭奪成為中東戰爭的一個焦點。3,海水淡化或節約用水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中東》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中東》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中東地區的范圍,位置。掌握本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中東地區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線路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根據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中東的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分布及輸出線路。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百度圖片】中東風光及中東戰爭的視頻。
通過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這樣設計不光考慮到優美風光會給學生優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這與戰爭給中東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形成強烈的對比,進而突出戰爭的殘酷,突破情感目標。
活動1【講授】講授新課
(板書)一、三洲五海之地
中東的范圍 (提問)同學們,誰知道“中東”的由來? (點撥)中東是以歐洲為中心劃分的地理區域。16~17世紀歐洲國家向東方擴張時,按距離的遠近,將部分東方國家分為近東、中東、遠東。 (活動)
①閱讀教材中的圖8.3和圖8.4,找出本區的主要國家和城市。
(設問)觀察教材中的圖“土耳其海峽”,提問: 土耳其海峽是哪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哪兩個海? (點撥)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地中海和黑海。
1、為爭奪水資源(兩伊戰爭、巴以沖突)和石油資源(海灣戰爭)
2、為爭奪領土(巴以沖突)
3、爭奪戰略要地的控制權(爭奪蘇伊士運河或霍爾木茲海峽)
4、民族宗教文化的沖突(三教教徒宗教圣城耶路撒冷)
5、大國利益(以美國為主)
中東石油資源十分豐富,但水資源卻非常緊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和地中海以東的沙漠覆蓋并威脅著大片地區。中東地區雨量很少。離地中海215公里的開羅年平均降水量僅有28毫米。中東地區21國的人口正已平均百分之三的速度增長,進一步加速了水資源的緊張狀況。各國間圍繞水的矛盾層出不窮。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8.1中東【人教版】
文章摘要: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中東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中東一直是熱點地區(頻繁的沖突、戰爭),主要知識點包括中東的地理位置、中東的石油資源、中東的文化差異等。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中東
知識框架
知識點匯總
1、長期的熱點地區
二戰以來中東一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頻繁的戰爭、沖突不斷,給這里的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其原因:
①“三洲五?!钡谋冶貭幹?;
②豐富的石油資源,美日等發達國家必需之物,各國為資源而戰;
③匱乏的水資源,各國為生存而戰;
④文化信仰的差異,各國為宗教而戰;少數發達國家唯恐中東不亂,它們好亂中牟利,故中東何得安寧?
2、兩洋三州五海之地( P51中的圖8.3)
兩洋: 印度洋、大西洋
三州: 亞洲、非洲、歐洲
五海 :地中海、黑海、里海、紅海、阿拉伯海
中東的范圍: 中東=西亞-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歐洲部分,緯度在20°N-40°N間,屬于熱帶、亞熱帶
兩個戰略要地 :蘇伊士運河(大大地縮短了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進出口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溝通亞洲和歐洲的重要通道。
以上就是七年級下冊地理中東的全部內容,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中東 重要的交通地位——中東溝通大西洋、印度洋,聯系亞、非、歐三大洲,位于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里海(內陸湖)、黑海之間,還有海峽(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和運河(蘇伊士運河)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