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十三章內能?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物理主要內容:1、第十三章內能:第一節分子熱運動、第二節內能、第三節比熱容。2、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第一節熱機、第二節熱機的效率、第三節能量的轉化和守恒。3、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一節兩種電荷、第二節電流和電路、第三節串聯和并聯、第四節電流的測量、第五節串聯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4、第十六章電壓電阻:第一節電壓、那么,物理第十三章內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物理主要內容:
1、第十三章內能:第一節分子熱運動、第二節內能、第三節比熱容。
2、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第一節熱機、第二節熱機的效率、第三節能量的轉化和守恒。
3、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一節兩種電荷、第二節電流和電路、第三節串聯和并聯、第四節電流的測量、第五節串聯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4、第十六章電壓電阻:第一節電壓、第二節串聯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第三節電阻、第四節變阻器、
5、第十七章歐姆定律:第一節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
【答案】: [知識梳理]1、所有 勢 內 焦耳(J)
2、減少 增加
3、熱傳遞 做功
4、減少 增加 差 轉移
5、能量 焦耳
6、機械 內 減少 增加
[課堂作業]1、a+d+e b-c
2、熱傳遞 做功
3、機械 升高
4、液化 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5、B
6、D
[課后作業] 7、分子運動 熱傳遞
8、增加 做功
9、減少 熱傳遞 液化
10、(1)溫度
(2)熱量
(3)內能
(4)熱量
(5)溫度
11、B
12、C
13、B
14、C
15、D
16、B
17、D
18、機械(或動) 內做功 機械
1、擴散現象:
定義: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擴散現象說明:①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②分子之間有間隙。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只是擴散的快慢不同,氣體間擴散速度最快,固體間擴散速度最慢。汽化、升華等物態變化過程也屬于擴散現象。
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2、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
① 當分子間距離等于r0(r0=10-10m)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為0,對外不顯力;
② 當分子間距離減小,小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
③ 當分子間距離增大,大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④ 當分子間距離繼續增大,分子間作用力繼續減小,當分子間距離大于10 r0時,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節 內能
1、內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
2、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①溫度 ②質量 ③材料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關于“內能”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一、內能的概念
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它反映了物體內部微觀粒子的無規則運動狀態和相互作用情況。內能與物體的溫度、體積和物質的量等因素有關。
分子動能:組成物體的大量分子在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所以每個分子都有分子動能。由于物體內分子數量龐大,且各個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每個分子的動能大小也不同。為了研究大量分子的整體運動情況,我們引入了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這一概念。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溫度降低,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減小。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標志”并非指每個分子的動能都與溫度一一對應,而是指溫度反映了大量分子熱運動的統計意義上的平均動能。
分子勢能:分子勢能是由分子間相對位置決定的能量。分子間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因此當分子間距離變化時,分子勢能也會發生變化。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勢能曲線表明,在某一特定距離(稱為平衡距離)處,分子勢能最小。當分子間距離小于或大于平衡距離時,分子勢能都會增大。
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三章的內能的知識點相對較難,教師們要準備哪些中考典型題內容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1.河北中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不正確的是
A.水結成冰——分子發生變化 B.氣體容易被壓縮——分子間隔大
C.水加糖變甜——分子不停地運動 D.鐵塊很難壓縮——分子間存在斥力
解析:水結成冰,物態變了,但物質沒有變化,即物質的分子沒有變化,只是分子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故A選項不正確,符合題意。氣體容易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隔大;水加糖變甜是糖分子的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鐵塊很難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故B、C、D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答案:A
2.浙江湖州中考提起壓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1所示:
2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是
解析:汽化是物理變化,水汽化后,水分子的結構保持不變。水發生汽化時,液態的水會變成氣態的水蒸氣,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作用力,因此C選項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的分布情況。
答案:C
3.山東濟寧中考將2個分別裝有空氣和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 > 的玻璃瓶口對口對接,中間用玻璃板隔開。
以上就是物理第十三章內能的全部內容,理解熱值的關鍵在于其反映的是某種物質的燃燒特性,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的能力。這一特性僅與燃料種類相關,與燃料的形態、質量、體積無關。實際應用中,常利用吸熱等于放熱的公式,即cm(t-t0)=ηqm',進行計算。例如,酒精的熱值為3.0×10^7 J/kg,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