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歷史網(wǎng)?王萬祥(1644—1701年),字瑞宇,號鐵山,清·甘肅鞏昌府會寧縣漢家岔鄉(xiāng)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任福建陸路提督(駐泉州),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官。 有《西征紀略》,署名“枝陽王萬祥 瑞宇甫自述 孫端校刊”,上、下卷,4萬多字,北京國家圖書館藏。那么,泉州歷史網(wǎng)?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姜相墳位于姜相峰南麓,是姜公輔的墓地(參見泉州歷史網(wǎng)《泉州人名錄·姜公輔》)。
墓地中心豎立石墓碑,陰刻“唐·相國忠肅姜公封塋”九個大字,墓前分別置兩尊石將軍,下有石羊、石獅各一對,并立一對圓頂角柱。經(jīng)過宋、明、清幾代修葺,保存至今,墓區(qū)構物具有各個時代的特色。
唐·柳宗元、宋·王十朋、真德秀、陳知柔、吳栻等都有關于姜相的懷吊詩文(參見泉州歷史網(wǎng)《泉州人名錄·王十朋、真德秀、陳知柔》)。
王十朋的詩中提到:“姓名端合上麒麟,當世哪知相是真。遺冢尚余封馬鬣,孤忠曾記犯龍鱗。三巴流落知音士,九日迢遙避世人。精爽不迷祠宇后,儼然唐室舊冠中。”
真德秀的祭文稱:“疑疑姜公,巉巉東峰。峰以公名,千古并崇!”
黃璣的《題姜相墳次韻》詩中寫到:“長安萬戶鎖柴扃,車駕蒙塵晝晦冥。曾托股肱登鳳閣,肯于風雨斷雞聲。建中若用扶危策,相國何由贏得名。莫恨忠魂閩海泊,宣公不起忠州城。”
注釋中,“柴扃”指的是柴門,“晦冥”形容昏暗不明,“股肱”比喻親信、得力助手,“鳳閣”指中書省,掌管國政,“建中”為唐·德宗年號(780—783年),扶危策意指姜相預知朱?將叛,諫誅之等事,“宣公”可能指的是春秋時的宋宣公,“忠州”即今重慶忠縣。
樓上的,LZ問的是抗日戰(zhàn)爭 - -
聽以前的人說有阿。
以前有飛機在泉州的天空上飛,
大概在后城那個地方。
不過情勢沒多嚴重
轉自 泉州歷史網(wǎng):
王萬祥
【字瑞宇,號鐵山,謚壯敏】
身世。
隨征關西。
興化總兵。
臺灣總兵。
福建陸路提督。
卒于官。
王萬祥(1644—1701年),字瑞宇,號鐵山,清·甘肅鞏昌府會寧縣漢家岔鄉(xiāng)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任福建陸路提督(駐泉州),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官。
有《西征紀略》,署名“枝陽王萬祥 瑞宇甫自述 孫端校刊”,上、下卷,4萬多字,北京國家圖書館藏。
身世
《清史稿·卷255·列傳42·王進寶·附王萬祥》:“萬祥,字瑞宇,會寧人。幼喪父母,依其戚郭氏,從其姓。”
清·道光《晉江縣志·卷36·政績志·武秩·國朝·福建陸路提督軍門·王萬祥》:“王萬祥,字瑞宇,號鐵山,鞏昌府會寧縣人。”
王萬祥于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臘月初八日出生于會寧縣關川里一甲(今漢家岔鄉(xiāng)小細岔一帶)。
3歲時,王萬祥之父喜先去世,親房又因亂遠避他鄉(xiāng),其母親只好依附親戚郭姑夫。郭當時在王進寶軍前當差,后來王進寶軍奉命往征云南,王萬祥母子隨軍轉徙,至長沙,與隨軍家屬留住。兩年后母親病故,時王萬祥15歲,安葬母親后,獨身走云南投奔其姑父。
郭姑父無后,王萬祥即隨郭姓。康熙二年(1663年)王萬祥回甘肅時,先請假將母親靈骸從長沙送至張掖寄存僧舍。
泉州歷史悠久,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以下是其歷史簡介:
古代時期早期開發(fā):新石器時代,閩越族在泉州勞動生息,他們善造舟楫,原始手工業(yè)有所發(fā)展。秦統(tǒng)一后,泉州屬閩中郡,后歷經(jīng)朝代更迭,歸屬不斷變化。東漢末至南北朝,中原漢人南遷帶來先進技術,促進晉江流域開發(fā)。
建置沿革:三國東吳設東安縣,西晉改晉安縣,隋唐為南安縣。唐久視元年(700 年)遷州治于今鯉城區(qū),景云二年(711 年)改武榮州為泉州,開元六年(718 年)分南安縣東南地建晉江縣。唐末至北宋初,德化、永春等縣相繼設置。
海外貿易:南朝至五代,泉州海外交通興起。唐朝設“參軍事”管理外貿,出現(xiàn)“市井十洲人”盛況。五代時期海外貿易繼續(xù)發(fā)展。宋元時達到繁盛,與 57 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貿易往來,1087 年正式設立市舶司。
近現(xiàn)代時期與臺灣關聯(lián):鄭芝龍招集泉人開發(fā)臺灣,鄭成功收復和開發(fā)臺灣,施瑯率軍統(tǒng)一臺灣,泉州與臺灣關系密切。
近代革命: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上半葉,泉州軍民進行禁煙和抗英斗爭。
鄭芝龍(1604年-1662年),號飛黃,小名一官,福建南安人,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兼海盜,臺灣鄭氏王朝開創(chuàng)者鄭成功的父親。在西方文獻中,則以「Equan(一官)」聞名於世。鄭芝龍又名鄭一官,號飛黃,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xiāng)人. 父鄭紹祖為泉州太守葉善繼的庫吏。鄭芝龍弟三人:鄭芝虎、鄭鴻逵、鄭芝豹。
鄭芝龍年十八歲時,至澳門的舅舅黃程處學習經(jīng)商,并於於澳門接受天主教洗禮,教名Nicolas,之后往來東南亞各地,后追隨於日本平戶島的華僑巨商李旦門下,李旦過世后,鄭芝龍逐漸接收勢力,1623年繼承李旦的事業(yè)船隊,但因日本施行鎖國政策,遂於1624年與同黨顏思齊將基地從日本正式遷到臺灣笨港(今北港附近),開拓臺南以北到嘉義附近沿海一帶地區(qū),并筑十個寨。此后不久,荷蘭人登島,驅逐了以臺灣島為基地的日籍海盜,鄭芝龍遂攜妻子定居于大陸沿岸離島,以劫掠為生,是當時福建沿海實力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號稱橫行于閩海。
崇禎初年福建總督招安海盜,鄭芝龍奉招歸附明朝政府,1628年接受福建巡撫招安,敗海盜劉香,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和荷人進攻,官至都督總兵官。不久便攜妻子返回福建南安老家,成為當?shù)厥赘唬彩俏ㄒ灰晃挥⒘巳毡救藚s仍能正式返回大陸的海盜。
以上就是泉州歷史網(wǎng)的全部內容,漢·蒯輒,字通,范陽人。時韓信假節(jié)為齊王,輒知天下權在韓信,往說之曰:“今大王威震天下,與楚則楚勝,與漢則漢勝。大王若不楚不漢,鼎足三分,可長保富貴。”信謝之曰:“吾受漢王厚恩,終身不忍背漢。”后信被呂后所殺,臨刑有“悔不聽蒯通之言。內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