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歷史名人?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1]。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造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后世法”,那么,漢中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等。曾經奉命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
李固(94年—147年),字子堅。漢中城固(今屬陜西) 人。[1]東漢中期名臣,司徒李郃之子。年輕時便博覽古今、學識淵博,屢次不受辟命。后被大將軍梁冀任命為從事中郎,后任荊州刺史、太改巖滑山太守,成功平息兩地的叛亂,之后對朝廷屢有諫言。歷任將作大匠、大司農、棗扮太尉,順帝駕崩后為梁皇后所倚重,但受到梁冀的忌恨。質帝駕崩后,與梁冀爭辯,不肯立劉志(即漢桓帝)為帝,最后遭梁冀誣告殺害。
張鳳翮(?—1643年)自幼聰明,勤奮苦學,善于處人,少時即自勉:“功不及鄉里,何以及天下”。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中進士,后官至江南巡撫,崇禎末年卸任歸里。
楊從儀(1092年—1169年)至南核臘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遷升和州防御使,賜爵安康郡開國侯。后棄軍從文,任龍門(今山西河津)知縣,文州(今甘肅文州)知州、洋州知州。
陳毅(1859年—1927年)民國元年(1912年)2月,為漢中自治督辦,后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孫中山在廣東任大元帥時,任元帥府秘書。
歷史名人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漢中有史記載的最早的名人,生卒年不詳。有“傾城傾國”“一笑失天下”的典故事實上,但事實上,周幽王和褒姒也只起到了加速亡國的作用。張騫:著名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出生在漢中城固縣,他兩次奉命出使西域,聯系了當時西域五十二國,加強了西北各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聯系,打通了我國與中亞、西亞的陸路交通,促進了中外貿易往來。他說服了漢武帝發使者通西南之塞,開發邊遠地帶。元朔六年(123年)、受封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悶悔卿。李固:(公元96年-147年),南鄭(今城固)人,東漢時以忠正耿直著稱于世,有“北斗喉舌”之稱。歷任荊州刺史、泰山太守,政績天下第一。東漢時北海郎對李固推崇備至,曾上書皇帝說:“好是正直,卓冠古今,當世莫及”。其名言“陽春之曲,和者蓋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至今為人吟詠和稱道。他主張“權去外戚、政歸國家”,被梁冀誣陷死中。楊王孫:西漢時漢中城固縣人楊王孫,久居長安,家累千金,卻竭力提倡簡葬。臨終,囑其子:“吾死,裸葬,以復吾真?!辈窀娴挠H友說:“厚葬無益死者也?!彼篮舐阍嵊诮K南山。為我國古代提倡簡葬的著名人物。鄭子真:真名鄭樸,祖居褒谷。
介紹幾位漢中籍的名人,他們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他們是:
何毅亭,陜西漢中人,1952年生1968年12月參加工作,198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 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 歷史 學碩士,研究員。歷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正部長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 社會 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是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趙銥民,陜西省漢中市人,解放軍少將。1956年10月出生,口腔修復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世界軍事齒科學會主席,國際頜面缺損修復學會繼任主席,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口腔醫學會修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陜西省口腔醫學會會長,美國UCLA客座教授,日本大阪齒科大學名譽教授,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李玉明。陜西西鄉人,武警少將,1963年1月生,1984年本科畢業于西安醫科大學,1995年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留美學者,1999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武警部隊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全軍醫學 科技 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醫院協會副會長;中國醫院協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終評專家;中華心血管病雜志、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等十余種學術刊物編委。
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陜南地區最大城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連接樞紐,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經之地,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
漢中位于華夏版圖之中心,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劉邦西漢王朝的發祥地,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的軍事要地,杰出的政治、軍事人物張良、韓信、蕭何、張魯、諸葛亮、曹操、劉備、夏侯淵、旁蔽黃忠、姜維、馬超、張飛、吳玠、吳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漢中留下深深的爛啟州饑蔽足跡。漢中也誕生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外交家張騫,孕育了剛直雄烈的大漢諍臣李固,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長眠于漢中洋縣。詩人李白、杜甫、陸游、歐陽修、岑參、元稹、李商隱也在秦巴山區之間游走,吟唱出彪炳文學史的瑰麗詩詞墨寶。在抗日戰爭時期,漢中是后方重鎮,陪都重慶屏障,蔣介石、李宗仁、蔣緯國、陳誠、胡宗南、祝紹周、楊虎城、美國飛虎隊陳納德這些抗戰名人在漢中書寫了輝煌的詩篇。——常識歷史篇。
張騫開通西域第一人。中外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出生在漢中城以東的城固縣,他兩次奉命出使西域,聯系了當時西域五十二國,加強了西北各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聯系,打通了我國與中亞、西亞的陸路交通,促進了中外貿易往來。他說服了漢武帝發使者通西南之塞,開發邊遠地帶。元朔六悔消年(123年)、受封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卿。蔡倫龍亭侯名垂紙史的蔡倫,才學淵博,敦厚精細。東漢和帝時,中常侍尚方令,他發明了造紙術,制成了“蔡侯紙”。朝廷推廣,惠澤學林。鄧太后以為蔡倫供職朝廷,年久有功,封為“龍亭侯。”食邑三百戶,封地在漢中城以東的洋縣龍亭鎮。今有墓、祠供人憑吊。陸游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應著名愛國將領四川宣撫使王炎的邀請,來到漢中,襄贊軍務。在漢中期間,他瞻仰漢中古跡,赴散關前沿陣地,所見所聞,所歷所感,更堅定了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信念。詩人認為,是漢中的金戈鐵馬戰斗生活,使他“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钡於嗽娙嗽谥袊膶W史上的重要地位。楊王孫提倡簡葬的楊王孫,西漢時漢中城固縣人楊王孫,久居長安,家累千金,卻竭力提倡簡葬。
以上就是漢中歷史名人的全部內容,歷史名人 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漢中有史記載的最早的名人,生卒年不詳。有“傾城傾國”“一笑失天下”的典故事實上,但事實上,周幽王和褒姒也只起到了加速亡國的作用。 張騫:著名外交家、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