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復習資料?(1)國內:①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②中國結束了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③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④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那么,初中歷史復習資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初中歷史等復習,最基本的學會跟著老師走。同時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談或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于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改帆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核侍雹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一、商鞅變法:(七上P35-36)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例:材料“春秋以來,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比較徹底的。”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答: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于同舊勢力作斗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初孫塌中歷史合集
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歷史優質資料,包括:試題試卷、課蔽喚件、教材、、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宏凱凱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天才就是勤奮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學習,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斷練習與記憶的。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1、文藝復興
時間:14世紀前后
地點: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現資產階級生產關系
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詩人(《神曲》)
達芬奇[意大利]藝術大師(《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巨匠(《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利葉》)
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辟
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經濟的出現
過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亞士從葡萄牙往東航行,到達好望角。
(2)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到達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葡萄牙支持)到達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了環球航行。
影響:
(1)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復習初中歷史,這篇文章我給大家分享了部分初中歷史必背知識點,供參考!
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使中國開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雹帆此代史的開端。
2.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慕尼黑陰謀
1.內容:簽訂《慕尼黑協定》(1938年9月)
2.目的:禍水東引,把德國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3.實質:縱容侵略,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
4.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5.啟示:對待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為不能姑息養奸,要堅決斗爭。反對綏靖政策,制止爭霸的局部侵略戰爭,是清除大戰隱患的重要舉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全面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
2.規模擴大的標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3.進一步擴大的標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以上就是初中歷史復習資料的全部內容,打擊、削弱歐洲封建勢力,是一場“歐洲范圍的革命” 1、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杰出戰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