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歷史?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我們祖先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戰國時期,那么,泰山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泰山的歷史文化淵源久遠,從名山發展史來看,其主要內容包括:山神崇拜冊散與帝王封禪祭祀歷史、群眾性的宗教活動歷史、文化墨客的游覽觀賞歷史、農民起義史,以及科學研究歷史等。
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北部有名剎靈巖寺,寺內有建于唐朝的辟支塔,千佛殿以及墓塔林,褲弊是價值很高的石文化遺產。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位胡姿族于山東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山上有20余處古建筑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是佛、道兩教的勝地,兩教的廟宇、名勝遍布全山,成為了泰山的亮點之一。
岱廟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主體建筑天貺殿與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殿合稱我國三大殿。
泰山之高,相信各位朋友們都曾經耳聞,更是被人們稱之為天下第一山,在山頂云煙繚繞,在山下望向泰山,非常的壯觀。在漢代的時候,泰山就被尊稱為五岳獨尊的位置,泰山在以前的時候,被人們稱為岱山,在春秋的時候,由于人們腔空認為泰山的雄偉,足以稱的上泰斗之位,便用泰來形容泰山,更加的突出了泰山的氣勢磅礴,有種擎天捧日的感覺,用泰會更加的貼近泰山的形象,也表達出人們對于泰山的崇敬之情,認為泰山是崇高、偉大的象征。因此,很多的帝孝圓察王都會在這里舉行各種重大的封禪典禮,詩人文人都被泰山的氣勢所征服,寫下來贊美泰山的詩句與作品。
泰山名字的由來主要是泰山自身的氣勢,被人們所崇拜,人們巧茄便將之前的岱山更名為泰山,進一步的凸顯泰山作為眾山之首的氣派。
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內,是五岳之首,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現在是我們國家5a級風景區,每年都會有非常多的游客去泰山觀光旅游。山東泰山能夠讓這么多游客去旅游,不僅是因為風景十分的美麗,還和泰山一直以來流傳的歷史故事是有著直接的關系,尤其泰山文化也是比較深厚的,包括山川文化,民俗文化,封禪文化等等,這些都是被世人著迷的。古代人們認為泰山是最高的,所以人世間的帝王應該到泰山上去祭祀天地,向諸神稟告帝王的功績,所以在宋朝前就一直有封禪的儀式,這也是古代帝王最大的一個祭典儀式,尤其是在帝王在久亂之后,讓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封禪在夏商周三代就有過記載,一般在封禪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各種祥瑞。
泰山的神文化
泰山也有非常多的神文化,尤其各路神仙會聚集到泰山,比如有觀世音菩薩,羅漢,儒家的孔圣人,道家的三清官,玉皇大帝都會積聚泰山,而且在泰山的文化當中還有很多法力無邊的女生,比如西王母,碧霞元君,所以每年到了3月份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信眾來到泰山去為這些神女祝壽祈福。
泰山的民族文化
泰山是中國古代文化重要的發源地,其中就有非常多的民俗文化,就包括大汶口文化的流風余韻、東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齊魯文化的傳承,這些都在泰山不斷的隨著時間的發展演繹也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礎。
這個地方距離天宮是比較近的,有很多皇帝都會來這個地方祭拜,這個地方的日出特別出名,之前出現過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在每年3月份有很多人都會來這個地方祭拜祝壽,祈福。
成為第298位粉絲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為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五岳之尊”、“天下第虧悉一山”之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銷賀乎游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拍神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以上就是泰山的歷史的全部內容,自古以來,泰山就是佛、道兩教之地,為歷代帝王朝拜之山,素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泰山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歷代帝王到此,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20余處古建筑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