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有諾貝爾和平獲獎者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貢獻 諾貝爾獎中國三個人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及獲獎理由 2023諾貝爾化學提名
1、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出生世頃于上海,畢業于芝加哥大學,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2、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轎返咐合肥,畢業于芝加哥大學,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3、閉純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畢業于密歇根大學,實驗物理學家,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
4、李遠哲(Yuan Tseh Lee,1936.11.29-),出生于臺灣省新竹市,畢業于加州大學,化學科學家,1986年50歲獲諾貝爾化學獎。
5、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畢業于羅徹斯特大學,美國華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朱棣文因“發展了用激光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崔琦(英文名:Daniel Chee Tsui)是在中國河南出生并長大的美籍華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從事電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其諾貝爾物理學獎。
7、高行?。?940—) 江蘇泰州人,出生于江西贛州。目前為法籍華人。2000年10月12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年60歲。事后報導中稱他為劇作家、畫家、家、翻譯家、導演和評論家。
李遠哲:1936年生于臺灣,美籍華人,1986年諾貝爾獲化信孫學獎,時年50歲;錢永?。?952年生芹弊于紐約,美籍華人,2008年滑首鏈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7歲。
美籍華人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李政道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丁肇中1976年諾貝爾純毀昌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朱棣文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李做扒遠哲余螞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籍華人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
1957年畢業于香港培正中學。
1958年赴美國深造,就讀于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
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 *** 黨員,藥學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
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后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并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后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恒、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悉喊。
四、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他在統虛陸此計力學方面的特色是對扎根于物理現實的差迅普遍模型的嚴格求解與分析,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精髓。
五、李遠哲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臺灣人。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
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才開始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于堿金屬的反應,后來由李遠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創造,把它發展為一種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
楊振寧、李政道 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丁肇中 1976年諾源悄貝爾物理獎
李遠哲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朱棣沖亮文雹判渣 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
崔琦 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