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下冊聽課記錄?師:這是幾個3,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什么?生:7個3,三七二十一。師: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個)。雖說乘法算式比較簡單,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關系。2、那么再看看圖里小矮人的盤子,數學信息是什么?那么,二年級數學下冊聽課記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二次函數聽課記錄評語及建議如下:
1、教師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整節課,教師善于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勵他們大膽的講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
但在鼓勵學生想法,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讓他們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都得到了共同的發展。
2、教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幾乎沒有代替學生做過任何結論,教師總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引導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獲得學習體驗。
3、教師大膽沖破教材原有的框架,活用教材。
4、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本課最后設計的應用延伸題目,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實踐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新課程基本理念。
一般地,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一般式:y=ax2+bx+c(≠0,a、b、c為常數),則稱y為x的二次函數。
頂點式:y=a(x-h)2+k(a≠0,a、h、k為常數)。
交點式(與x軸):y=a(x-x1)(x-x2)(a≠0,a、且x1、x2為常數)x1、x2為二次函數與x軸的兩交點。
一個數除以小數聽課記錄是指在數學課上學習如何計算一個數除以一個小數的過程。
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除法是數學中的一種運算,用于求解一個數被另一個數除后的商。在除法中,被除數是要被除的數,除數是用來除的數,商是除法運算的結果。
小數除法的特點和步驟
小數除法的特點: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類似,但在小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是小數。小數除法的結果通常是一個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小數除法的步驟:對被除數和除數進行對齊,使小數點對齊;在被除數上方添加一條橫線,并將除數寫在橫線下方。
從左到右逐位相除,將商的每一位寫在上方并在被除數上方減去相應的部分;如果被除數沒有足夠的位數可以繼續相除,則在被除數末尾補零,繼續相除;直到無法再相除為止,最后的商即為所求結果。
舉例說明小數除法的應用
舉例:計算18除以0.5。將被除數18和除數0.5對齊,小數點一致;添加橫線,在橫線下方寫出除數0.5;從左到右逐位相除,將商的每一位寫在上方并在被除數上方減去相應的部分:第一位商為3(18除以5等于3);剩余部分為3,繼續相除,補零作為第二位商(3除以5等于0.6);無法再相除,最終結果為36。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 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后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 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折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么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么做到的?
(2)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么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還是一樣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 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于是來請教我們了。
比的意義聽課記錄及評析如下:
1、聯系生活,從生活中引入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課,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
這樣,將學生帶入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及時進入狀態,手腦并用,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具體,學生易于接受。
2、在觀察中思考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過程的本質特點,是數學的'本質特征,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本課教學中,我注意把思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自己再設計一種情景,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得出:兩個相關聯的量,初步滲透正比例的概念。
3、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倡: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數學,解決問題。在本課的設計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了兩個相關聯的量后,敢于放手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學。
科目:數學
課時:一節課
聽課時間:2月28日
課題: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7的乘法口訣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乘法口訣1-7的。
2、我說你答 舉例:6×7=
3、開火車,師說生答。
4、兩人一組互背檢查。
5、換式子。把老師說的口訣改成運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二、新授
1、師:先看一個故事(白雪公主)
師:一共有幾個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個。
師:里面的數學信息。
生:一共有7個小矮人,每人3個果子,問一共有幾個果子。
師:那么換成運算式,怎么寫呢?先說加法的。
生:3+3+3+3+3+3+3=21(個) (板書)
師:這是幾個3,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什么?
生:7個3,三七二十一。
師: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個)。雖說乘法算式比較簡單,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關系。
2、那么再看看圖里小矮人的盤子,數學信息是什么?
生:有漢堡和薯條。
師:好,完整地說。
生:每個小矮人的盤子里有2個漢堡。
師:好,每個小矮人的盤子里有2個漢堡,7個小矮人一共有幾個漢堡?怎么怎么寫運算式呢?
生:2×7=14(個)
師:薯條呢?
生:7×7=49(個)
師:他們用到的.乘法口訣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師:好,你還能發現什么呢?
生:一共有幾個杯子、花……
師:好,看這些式子,我們都用到了乘法口訣(板書口訣)。
以上就是二年級數學下冊聽課記錄的全部內容,教師小學數學的聽課記錄 篇1 科目:數學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尊敬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么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