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韋伯的三部歌劇 韋伯是哪國音樂家 韋伯音樂家邀舞 韋伯是浪漫主義早期還是晚期 鋼琴家韋伯簡介
ftp://202.114.99.35/movie/歌劇《貓》/洛依韋伯.-.[貓.歌劇].rmvb
洛依韋伯氏氏.-.[貓.歌劇] 大鄭數小:745M 格式RM 時長2:00:17 目前網上能找的最清晰的喊核首啦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國倫敦一個音樂之家,其父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和鋼琴教師,兄弟是世界大師級的大提琴演奏家。韋伯就讀于馬格德林學院,就讀期間曾與詞作者蒂姆·萊斯合寫了《我們的樣子》。他喜歡辛德米斯(Hindemith)、里格弟(Ligeti)與潘德雷基(Penderecki)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他的第一部音樂劇已表現出了對流行音樂的著迷,這一點在1967年他與萊斯合作寫的《約瑟夫和神奇彩衣》中表露得更明顯。那是一部對原作進行自由改編的作品。它結合了迷幻、鄉村與法國小調三種元素,首先于1968年在倫敦的學校上演,然后經過些周折又在倫敦西區劇院上演,制作了一部錄音專輯并在1972年的全國性電視節目播出。 70年代早期,韋伯離開戲劇。與萊斯合寫的作品是大膽的《耶穌基督巨星》,震撼性地將搖滾樂引入音樂劇之中。該劇引起了許多宗教團體的抗議,但獲得了格萊美獎。該劇于1971年在紐約上演時,獲得了七項托尼獎,包括最佳原作曲和最佳音樂劇獎,1973年,該劇被拍成電影。 1974年創作《吉維斯》,未獲成功,韋伯回過頭來創作《艾薇塔》。作品以阿根廷的我行我素的政治領導人伊娃·庇隆的傳記為基礎,劇中的某些改編的單曲大受歡迎。1981年《艾薇塔》又在百老匯上演。那時,韋伯根據T·S·艾略絕型汪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改編的《貓》正開始成為迄今為止韋伯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該劇最著名的歌曲《回憶》根據艾略特原詩改編,由該劇的導演特里沃·南作詞。《回憶》進入了英國排行榜前10位,成為音樂劇中僅次于《音樂之聲》的全球最佳流行曲。加上《歌與舞》(1982),韋伯是唯一有三部作品同時在倫敦西區及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作曲家。《歌與舞》由較早期的作品《在星期天告訴我》組成。其中的兩首歌曲《在星期天告訴我》與《臉色別那么難看》成為該劇的明星之一——馬蒂·韋伯大獲成功的歌曲。兩年后又有了《星光快車》(理查德·斯蒂爾格作詞),這是一部關于火車的音樂敘事詩,其中音樂的別名叫《車輪上的汽笛》,演員們穿旱并仔冰鞋在臺上表演,寓意在表現火車。韋伯還搞制作,制作了喜劇《卓越人物將它趕走》、《被解雇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給我》及理查德·羅杰斯與洛倫茨·哈特的《足尖上》。L.韋伯較少考慮在一些劇目里賺錢,而是更多地表現個性,如他為父親寫的《安魂曲》。 1992年4月,特德畫廊想買卡納里多的油畫,L.韋伯急忙進行干預,他認為,這幅畫應當留在英國,所以出資1000萬英鎊買下了這幅畫。據報道,他是這樣評論的:“下次再這樣做之前,我得再寫一部音樂劇了”。的確,他寫了《日落大道》,該劇以比利·懷爾德的公演于1950年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為素材,由安德魯·洛依德·韋伯作曲,唐·布萊克寫故事腳本,克里斯多弗·漢普頓作詞。該租頌劇于1993年7月12日在倫敦上演。1995年,《貓》以史無前例的演出紀錄慶祝它在百老匯上演十周年,《貓》、《星光快車》及《耶穌基督巨星》這三部韋伯的作品是倫敦戲劇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三部音樂劇。 韋伯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音樂劇的代名詞,他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沒有哪一位音樂劇作曲家能像韋伯那樣具有持續的創作力,沒有人能像韋伯一樣能創作出如此之多、如此之流行的作品。在全球,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十多個團體在上演他的音樂劇。韋伯共獲得四次托尼獎、四次劇作獎、三次格萊美獎、五次勞倫斯·塞利佛戲劇獎和女王受勛爵位。韋伯被《戲劇周刊》列為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的榜首。
韋伯:不尋常的音樂過客
新民周刊 陳冰
黑色皮西服,白色襯衫,休閑西褲,韋伯爵士的著裝風格一如他親手打造的音樂劇—
—優雅、時頃譽尚。
韋伯來了。
此韋伯非NBA國王隊的靈魂人物克里斯·韋伯,也不是F1賽車威廉姆斯車隊的帥哥馬
克·韋伯,他是被譽為“音樂劇之父”的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爵士。
伴隨著《劇院魅影》在上海掀起的音樂劇熱潮,與上海三次失之交臂的韋伯爵士終于
現身上海。
與音樂劇緊密相連的男人
這個與音樂劇緊密相連的男人,早在2001年,就通過上海大劇院舉行的“韋伯音樂劇
盛典音樂會”,讓人們知道了這個感性又浪漫的音樂劇創作人。當時由于行程安排的原因
,韋伯本人只現身北京,與上海擦肩而過。
時隔2年,音樂劇《貓》在上海演出期間,韋伯為《貓》在上海締造的演出票房神話
倍感興奮,無奈當時正逢SARS,韋伯再次失去親臨上海的機會。這種遺憾一直持續到了《
雀肆段劇院魅影》的首演。
2004年12月18日《劇院魅影》在上海首演之際,正是韋伯的音樂劇新作《白衣女人》
和電影版《劇院魅影》先后問世之時,韋伯只好再次與上海“有緣無分”。
所以,當韋伯結束日本之行,主動提出要到上海“看一看”的時候,興奮的不光是《
劇院魅影》的演職人員,還有大批媒體記者——“這回終于見到活的了!”
1948年出生于倫敦音樂世家的韋伯,父親是皇家音樂學院鋼琴教授,母親是小提琴家
,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則是當今頗有聲望的大提琴家。他還有一個是話劇演員的姨
媽。
11歲時,這位姨媽帶著韋伯第一次走進劇場,回家后韋伯自己做了一個劇場小模型,
并從此種下了投身戲劇的先兆。
據說,韋伯7歲便能作曲,但他小時的志向卻是當歷史學家。16歲時獲得牛津大學獎
學金的韋伯,在學校里最大的收獲是結識了年長他4歲的牛津法學院學生蒂姆·萊斯,當
意識到萊斯杰出的作詞天賦和自己的優美旋律可能是天作之合時,韋伯顯示出所有杰出人
物都具有的果斷性格,他毫不猶豫地申請退學,和萊斯一起去追尋音樂劇的夢想,并開始
了兩人長達12年的默契合作。
1968年,兩人取材雹旅《圣經》創作了音樂劇《約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在一所學校作
為業余演出推出,沒想到臺下正好坐著一個賞識他們的劇評人,將此劇介紹給普羅大眾,
該劇毫無征兆地登上了英國商業戲劇的大本營“西區”的舞臺。一炮而紅的兩人從此一發
不可收——韋伯作曲,萊斯編劇、填詞。
1971年,韋伯和萊斯著手創作了一部以宗教為題材的新音樂劇,這就是在百老匯首演
的搖滾音樂劇《耶穌嫉妒超級巨星》。在這戲中,他們大膽挑戰宗教權威,把耶穌比喻為
現實中被人盲目崇拜追隨的60年代搖滾巨星,塑造了一位對上帝也會提出質疑的耶穌,更
在耶穌與猶大關系以及耶穌的情感世界兩方面進行了讓人跌破眼鏡的“創新”詮釋。當然
,這樣的設定引發了宗教團體廣泛抗議,而抗議活動竟成為該戲的“免費宣傳”,該劇愈
發紅火。
就在人們熱切期待韋伯、萊斯組合能有更多佳作面世時,兩人的合作卻難以為繼。韋
伯獲得的贊譽讓萊斯感到很不公平,他覺得自己的歌詞成就沒有獲得應有的認可,于是心
懷不滿,去意彌深。1980年,萊斯拒絕了韋伯創作《愛的面面觀》的合作邀請,以阿根廷
貝隆夫人生平為題材的《艾薇塔》成為兩人合作的絕筆。
失去了天才的詞作者搭檔,韋伯的目光投向了T.S.艾略特的詩作,那部同時創下倫敦
西區和百老匯演出時間最長紀錄的《貓》應運而生。此后,他陸續推出了新作《歌聲舞影
》和《星光快車》,在成功的商業化運作下,這兩出劇目票房不錯,但卻不能算是韋伯的
成功之作。后來人們提到這段時期的韋伯時,津津樂道的總是他和莎拉·布萊曼之間的婚
外情,即使到了上海,這樣的問題依然不能避免。
愛情曾經到來過
世人皆說《劇院魅影》是韋伯和莎拉之間的顛峰之作。韋伯本人在上海沒有承認也沒
有否認。除了韋伯和莎拉,別人無從知道他們那段堪稱傳奇的戀情為何還是熬不過“七年
之癢”,但是愛情,真的曾經到來過。
1981年,韋伯已經是倫敦西區這個世界音樂劇中心備受矚目的希望之星,莎拉還只是
一個不甚知名的歌舞演員。她去應聘了“英國第一出舞蹈音樂劇”《貓》,韋伯選中了她
,不僅在工作中,更在生活中。
莎拉憑借在《貓》中擔任重要角色獲得好評,迅速上位,韋伯則在莎拉的身上尋找到
新的創作靈感。1984年韋伯迎娶莎拉,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巧合的是,兩人原配偶的名字
分別是莎拉和安德魯。
陶醉在愛情中的韋伯決心為擁有天籟般歌喉的布萊曼度身制作一部音樂劇,將她捧上
音樂劇天后的寶座。就這樣,法國作家伽斯頓·勒胡的恐怖《劇院魅影》成為韋伯的
首選。
《劇院魅影》在倫敦的首演異常成功,幾乎一夜之間,這部作品成為倫敦音樂劇的新
象征,在紐約百老匯,世界音樂劇的另一大中心,該劇也隨即成為最賣座的作品。
結合古典歌劇、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劇院魅影》,戲中莎拉充分展現了在高音區出色
的歌劇唱腔和在中、低音區的流行唱法,無可爭議地成為音樂劇第一女伶,走到自己事業
的最高峰。許多人說莎拉是“婦隨夫貴”,在這段愛情中充滿功利。如果沒有真的情感,
韋伯是寫不出那樣美妙的旋律的,莎拉也唱不出那樣出塵的高音,單從這一點看,愛情真
的曾經到來過。
音樂劇界始終沒有給莎拉應有的榮譽,《劇院魅影》給她帶來的最大榮耀,居然是大
洋彼岸葛萊美的一座跨界古典類新人。自信獨立的莎拉再也無法忍受年復一年“婦隨夫貴
”的老調重彈,再加上兩人新的合作——音樂劇《愛的觀點》反響不佳,“It’s time
to say goodbye”(到時說分手)。
分手的產物不再是音樂,只是韋伯給莎拉的600萬安家費。分手之后兩人的聲名或事
業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韋伯1992年被英國女王冊封為騎士,1996年歲末再次被授予終身
勛爵,布萊曼則成為赫赫有名的跨界天后。
雖然近年來在真正好公司的有效商業運作下,韋伯作品的票房收入頗為不俗,但進入
90年代后的韋伯并沒有可與七八十年代《艾薇塔》、《貓》、《劇院魅影》相媲美的佳作
問世。韋伯本人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歐美已經是中老年人在反復欣賞他的《貓》
和《劇院魅影》了。韋伯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音樂劇的欣賞和制作當中。“音樂劇
需要更多年輕的血液。”
雖然上海之行頗為短暫,上海火爆的音樂劇市場還是讓韋伯爵士樂開懷。《劇院魅影
》上演一個多月以來,上海觀眾趨之若鶩,3月1日前的演出門票已銷售八成。外地觀眾也
絡繹不絕,從北京、重慶、西安、蘭州、哈爾濱、臺灣、香港等地趕來。
上海大劇院用票房說服了韋伯,雙方將攜手打造一部本土化的音樂劇。大劇院想依靠
韋伯這塊“金字招牌”塑造出蘊含中國元素的經典音樂劇項目,但韋伯不是救世主,想在
中國這塊音樂劇生產和消費都較“貧瘠”的土壤上,打造本土音樂劇產業恐怕是一個有些
遙遠的夢想?
《萬世巨星知滲握》、《艾薇塔》、《約瑟與神奇的夢幻彩衣》,
《星搭慶光特快車》喊森、《歌劇魅影》、《日落大道》等。
分類:娛樂休閑 >> 音樂
問題描述:
要韋伯的詳細資料~~~~~!(包括簡介培燃~~歌曲~~哪個年代~~~~!<自由射手>是按照哪個神話故事去名的~~~這些一定要~~~)
解析:
卡爾·馬力亞·馮·韋伯
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德國作曲家(1786—1826),誕生在奧汀堡一個旅行劇團領班人的家庭。
他的父親是業余小提琴家,母親是歌唱家。成柏自幼學習音樂。十二歲時,他已有六首小賦格曲出版。十四歲,他創作的歌劇《森林女郎》則芹上演。1804年,韋伯在布累斯勞市任指揮。1806年至1810年,又在卡爾斯魯爾和斯圖加特宮廷任職。從1813年起,韋伯在布拉格歌劇院任指揮。1817年,他來到德累斯頓,在德意志歌劇院擔任常任指揮。1826年,韋伯應倫敦柯文特花園劇院創作歌劇《奧布朗》,并帶病赴英都籌備歌劇上演,同年6月5日病逝于倫敦。
韋伯是德國浪漫派音樂的先行者。在他僅僅四十年的生涯中,創作了歌劇、合唱、歌曲、交響音樂、室內樂、鋼琴曲等許多作品。他的單簧管協奏曲、鋼琴曲《邀舞》,以及他根據德國詩人柯爾奈的詩集寫作的愛國歌曲集《詩琴與寶劍》,都韋伯作品中深受歡迎、流傳甚廣的有名作品。在韋伯的歌劇作品中,《自由射手》、《奧布朗》和《優蘭蒂》最為著名。《自由射手》以民同神話傳說為題材,是韋伯歌劇中的代表作,曾被贊譽為德國的第一部民族歌劇。韋伯多才多藝。他不但作曲,而且創作。他的音樂評論,為德國民族歌劇和浪漫派音樂的興起,宣傳了進步的美學觀點。
《自由射手》(又譯“魔彈射手”)是浪漫派歌劇的典范,韋伯花費了三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綜合性質的歌劇,他對當時通常的管弦樂配置作了部分動來配配盯虛合歌劇的需要,在文字與舞臺造型方面也精心打磨。韋伯在這部歌劇中運用的音樂獨具特色,用圓號代表獵人,單簧管則代表黑獵人,而給予森林、狼谷的音樂充分體現了民族色彩。歌劇取材于德國文學家約翰·奧古斯特·阿貝爾編著的《德國鬼故事集》,腳本作者是約翰·菲德利希·金德,劇中黑獵人卡斯帕這一角色,是浪漫主義時期所推崇的黑色英雄的典型。
歌劇的序曲十分有名,常常在音樂會上作為單獨曲目演奏,其以奏鳴曲形式開始,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