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故事?中國歷史故事如下: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那么,中國歷史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故事有哪些
2019-02-11 13:45:42
文/葉丹
中國經典的歷史故事有紙上談兵、荊軻刺秦王、四面楚歌、臥薪嘗膽、完璧歸趙、竊符救趙、望梅止渴、遠交近攻、高山流水、蕭何月下追韓信、三顧茅廬、梅妻鶴子、背水一戰、程門立雪等。
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讓荊軻去刺殺秦國國君,獻上地圖以后,圖窮而匕首現,最終卻沒能刺殺成功,荊軻被殺,但這種英雄形象卻深深刻在了我們腦海之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也成為千古絕唱。
四面楚歌:劉邦把項羽圍在垓下,并且夜里四周包圍的軍隊唱的都是楚地民歌,可見戰事形勢并不樂觀,最后項羽帶八百騎兵突圍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結局還是悲涼的。
臥薪嘗膽:越王勾踐兵敗,到吳王夫差馬鵬處干活,但每天睡柴草、舔苦膽提醒自己復仇。久而久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諫,不殺反而放了勾踐,勾踐最終滅了吳國。告誡我們要學會忍辱負重、勵精圖治。
完璧歸趙:秦國想要趙國的和氏璧,趙國藺相如智斗秦王,最終完好無損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大,雖然表面上是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但實際上想巧取豪奪,藺相如就趁秦國齋戒之日,讓隨從從小路逃回趙國,保住了和氏璧。
信陵君竊符救趙:長平之戰后,秦昭王繼續進攻邯鄲,趙國想請楚、魏出救兵援助,可魏國懼怕秦國強勢不敢出兵,魏信陵君就幫如姬報仇,如姬替他偷了兵符,最后楚春申、趙平原、魏信陵三支軍隊把秦軍趕回河西。
1. 孔子和弟子們的故事2. 《呂洞賓三度大鬧桃花源》3. 祝福之神后羿射日4. 趙氏孤兒5.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6. 掌上明珠楊貴妃7. “七步成詩”詩圣李白的傳奇8. 白蛇傳9. 屈原投江的故事10. 定襄之戰11. 曹操罵諸葛亮的故事12.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13. 劉備三顧茅廬求賢未遂,最終卻得到薦舉的故事14. 蘇東坡被發配嶺南的故事15. 急先鋒岳飛抗金的故事
鏈接: 14f705DIkTHQ-e8VMJ-C5ag
中華故事
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劉備、關羽、張飛自桃園結義后,雖整天東奔西跑,但因缺少謀士,總覺得恢復漢朝天下無望。后來得徐庶幫助,連打勝仗。徐庶為救母無奈去了曹營。臨走推薦了諸葛亮。
一日,劉備帶關羽、張飛來到隆中臥龍岡,想請諸葛亮出山。小僮說:"先生今早出去了。"劉備讓僮子轉告先生說他來訪,然后拉馬悶悶不樂地回去了。又過了數日,劉備控得諸葛亮已回家,便同關、張二次來訪。僮子說:"先生正在草堂看書。"劉備求見后得知不是諸葛亮,而是其弟諸葛鈞。于是留下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
回到新野不久,劉備想再次去請諸葛亮。關羽勸說:"可能諸葛亮沒本事,怕見我們。張飛則說:你們別去了,我用繩子捆來。劉備忙講了當年文王訪姜子牙的故事。兄弟三人又第三次來到臥龍岡。他們一到,小僮忙說:"先生在睡覺。"劉備一直等到諸葛亮睡醒后更衣相見。劉備不辭勞苦,三顧顧廬,終于請出諸葛亮出山輔佐,共圖大業
泱泱中華,五千多年不間斷的歷史,典故浩如煙海,似蒼穹群星不可勝數。倘若非要從其中選幾個代表性的典故,看著簡單,實則太難了。因為沒人敢硬性規定,那些才有代表性?畢竟跟歷史相比,個人,哪怕他再牛逼,也渺小不堪。
故而小編選的這三則歷史典故,也是如此——純屬個人偏好,兄弟們有磚頭,輕拍,拒絕飛刀奪命。
第一個:大禹治水
之所以不談盤古大帝,只因盤古屬于世界,一斧子下去天地開。因此還是說,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典故,才恰當。
皆知,中國是個西高東低的國度,也懂得農業,是咱中華文明的根基。那么是什么把華夏子女聯系到一起的呢?必然,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愿望,于是大禹王橫空出世,為治水而定九州。也正是從大禹開始,中國的社會狀態從部落聯盟態,進入到了國家狀態。
且從此后,哪朝哪代,都治水,成了一項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既代表著王朝實力,同時也是維系中華兒女的紐帶。因此中國的第一個代表性典故,筆者尊崇大禹治水,只因開基了中國!
第二個:荊軻刺秦王
這是英雄的碰撞!更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碰撞。
雄才大略,氣吞天下的始皇帝。
風蕭蕭兮易水寒,一去不回頭的勇猛壯士。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故事的全部內容,1、舜的故事一 他的父母和弟弟,一聽到舜富了,就頓起不良之心,設計陷害,要把舜的財產奪過來。一天,他們借修倉庫為名,想用一把火把舜燒死在倉庫里。沒想到舜穿的是娥皇、女英給他的風衣,舜從大火中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