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下冊?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那么,初二歷史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求學將以致用;學習八年級歷史知識先在虛心。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單元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
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緬懷。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首次會議,政府領導人宣布就職,會議決定以“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4、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
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麗花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世界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
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戰爭。
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證記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1
第九課 對外開放逐步擴大
經濟特區的建立
1、目的:為加速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國策。
2、經濟特區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3、經濟特區建立的結果:特區建設在令人驚訝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進行,很快取得了顯著成就。
4、對外開放格局:全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地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5、作用(意義)(影響):經濟特區的創設,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引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擴大出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
1、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投資跨國化、貿易自由化和金融國際化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中國的對外開放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目的:為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帶動長江三角洲乃至長江流域經濟騰飛,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 八年級 物理教師如何制定工作計劃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閱讀。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篇一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6)班的歷史課,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 方法 ,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改善。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和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設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五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后半葉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巨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教育是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教師的工作不可謂不重大,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八年級歷史下冊偉大的歷史轉折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歷史下冊《偉大的歷史轉折》教案
Ⅰ、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兩個凡是”的內容及影響。
2.掌握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及其意義。
3.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其意義。
4.掌握撥亂反正及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兩個凡是”實質和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及意義的分析,切實使學生理解“偉大的歷史轉折”的含義。培養學生闡釋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結束后,百廢待興,擺在中國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是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力。
2.“”造成了思想混亂,是非顛倒,要全面否定“”,就必須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不僅有哲學意義和現實意義,尤其是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糾正“”的錯誤,從思想和路線上撥亂反正,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Ⅱ、教學重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偉大意義
Ⅲ、教學難點
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現實意義
Ⅳ、教學 方法
1.講解分析法。
世界歷史思想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從歷史發展外在空間的特定視角表明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原理和趨勢,是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給你分享八下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
八下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一)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古代西亞兩河流域人創造的楔形文字。
2、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制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崩潰。
3、646年,大和參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內政,實行中央集權史稱大化改新。它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
4、古代印度人發明了0到9的記數符號,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稱阿拉伯數字。
以上就是初二歷史下冊的全部內容,1.開始時間:1915年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3.兩面旗幟:“民主”和“科學”。4.主要陣地:《新青年》。5.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提倡民主,反對x;提倡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