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進諫失敗的事例?失敗:1 關龍逢 夏末忠臣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4諸葛亮,趙云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詳細的:敢于進諫的魏征在中國歷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進諫著稱。那么,歷史上進諫失敗的事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
4諸葛亮,趙云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
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成功: 1李斯《諫逐客書》
2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伍舉 有名的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4諸葛亮 進諫劉備聯吳
5趙普 宋太祖時宰相,進諫太祖削將之兵權。
6耶律齊 進諫成吉思汗采納漢文化。
失敗:1 關龍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
4諸葛亮,趙云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
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詳細的:
敢于進諫的魏征
在中國歷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進諫著稱。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對的地方,魏征就會據理力爭,進行勸說,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發脾氣,他也毫不畏懼,照舊慷慨陳詞。
唐太宗對魏征是既賞識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傷地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與不對。現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貴的一面鏡子。”
為什么唐太宗會把魏征當作自己的鏡子呢?這是有原因的。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時孤苦貧困,曾經出家做過道士。他喜歡讀書,用心鉆研古籍,學識非常豐富。隋朝末年,魏征參加了反對隋朝暴政的起義。
成功: 1李斯《諫逐客書》
2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伍舉 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4諸葛亮 進諫劉備聯吳
5趙普 進諫太祖削將之兵權。
6耶律齊 進諫成吉思汗采納漢文化
失敗:
.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
4諸葛亮,趙云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
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治安疏》是明代名臣海瑞寫給明世宗朱厚熜的一篇奏疏。在這篇著名的奏疏中,海瑞大膽揭發官場的弊端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同時提出改革意見,希望統治者能夠采納,充分表現了他關心百姓疾苦,敢于向壞人壞事作堅決斗爭的優秀品質。由于這篇奏疏觸怒了明世宗,海瑞被逮捕下獄,問成死罪
1 關龍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
4諸葛亮,趙云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
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你好很高興為你答題! 1、關龍逢
夏桀時大臣,關姓始祖,因忠諫而被桀所殺。據《韓詩外傳》記載,夏桀時,建造的酒池中可以運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長,池中之酒可供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向夏桀進諫說:古代的君王,講究仁義,愛民節財,因此國家久安長治。如今國王您如此揮霍財物,殺人無度,您若不改變,上天會降下災禍,那時定會有不測的結果。他懇請國王改變這種情況。說畢,立于朝廷不肯離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殺之。關龍逢因忠諫被殺,在夏王朝內外引起很大不滿,很多人都不敢直言進諫,只想遠遠離去。在關龍逢被殺后,夏桀眾叛親離,夏朝不久就被商湯滅亡了。關龍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諫臣。
2、汲黯
相對于上述兩位諫臣來說,西漢的汲黯要幸運的多。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漢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字長孺。孝景帝時為太子洗馬,武帝即位后為謁者,并先后任滎陽令,東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汲黯為人威武不屈,剛直不阿,不畏權貴,秉公事職,敢于犯顏直諫。一次武帝召集群儒說:“我欲振興政治,效法堯舜,如何?”汲黯說:“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怎么能效唐虞呢?”武帝聽了尖銳的批評,怒而罷朝。當時很多朝臣為他擔心,紛紛勸他明哲保身,他慨然說:“天子設公卿大臣,不是為了匤正錯誤難道是專作阿諛奉承的嗎?我既在其位,總不能只顧個人安危,見錯不說,使皇帝陷于不義之地。
以上就是歷史上進諫失敗的事例的全部內容,5趙普 進諫太祖削將之兵權。6耶律齊 進諫成吉思汗采納漢文化 失敗:.比干 商末忠臣被紂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吳國大臣,被吳王夫差所殺。4諸葛亮,趙云 進諫劉備不要攻打吳國,失敗。5 李綱 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6韓愈 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