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目標?1、 面向全體學生;2、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3、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1、 豐富的人文內涵,熏陶感染作用,學生的獨特體驗;2、 實踐性,以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以語文實踐為培養途徑;3、那么,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行為主體教學目標表述的應該是學生的行為,因此行為主體是學生。在實際的目標表述中,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是從邏輯上去判斷主體應該是學生。例如,“能夠獨立復述課文”,這個目標的邏輯主語是學生。
2.行為動詞具體教學目標應采用可操作、可測評的行為動詞來描述,如“認出”、“說出”、“背誦”、“辨認”、“描述”、“解釋”、“說明”、“拒絕”等詞,使其意義明確、易于觀察、便于檢驗。
3.行為條件教學目標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為的條件,即影響行為表現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等,如“根據地圖”、“不靠幫助或參考書”、“在十分鐘內”、“利用網絡環境”等。
4.表現程度表現程度是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表現水準,用以測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例如,“既提供的一道應用題,學生至少能寫出三種解題方案”,“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學生至少能記住四個單詞”等。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五大領域指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擴展資料
課程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一、小學語文課程目標
小學語文課程目標有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技能、思維素質、文化修養和情感態度。
1.語言技能
小學語文課程的目標首要是學習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學生需要逐漸掌握正確有效的表達和交流技巧,發展語感和語文能力。
2.思維素質
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中思維素質也非常關鍵。學生要學習如何觀察、分析、綜合和判斷,培養理解、思辨和創新能力。同時,語文教學也需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思維、想象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3.文化修養
小學語文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文化修養。學生需要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文學經典,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其欣賞并感受文學、美術、音樂等藝術形式的魅力。
4.情感態度
小學語文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需要培養正確認識自我,建立健全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也要學會尊重、理解、關心他人,弘揚感恩、仁愛、寬容的精神,發展情感和社交能力。
二、初中語文課程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目標同樣有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技能、思維素質、文化修養和情感態度。
1.語言技能
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進一步提高語言技能,包括加強語音、語調、語速訓練,加深詞匯、句型和語法的掌握,磨練口頭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擴展資料
新課程標準目的:
1、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
小學為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中學為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
第一學段(1~2年級)主要是識字與寫字,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第二學段(3~4年級)主要是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第三學段(5~6年級)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四學段(7~9年級)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在使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相關要求規定: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以上就是小學語文課程目標的全部內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五大領域指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