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除雜原則?1.除雜原理原則:除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不能“玉石俱焚”。即試劑一般與雜質反應,不與要保留的物質反應。但特殊情況下,所加試劑需要和保留物質反應,但最終要轉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質。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過量的NaOH溶液→過濾→洗滌→加適量稀鹽酸。(2)“不增”、“不減”。那么,化學除雜原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先加什么主要看加入物質能去除哪種后對后面的物質再加入而沒有影響。其實還是自己對每個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深刻理解。
1、除惡務盡——要求反應充分;2、不添雜質——生成物與原物質狀態不同;3、盡可能使用物理方法;4、能轉化不除雜;5、操作要簡便。
能除去雜質而又不帶入新的雜質,一般是利用與雜質反應能生成有用物質的辦法去除,或者是生成沉淀過濾和生成氣體揮發,一般式利用這幾種辦法除雜,這個就要看你對各種化學反應的熟悉程度和功力有多深了。
分離提純一般應遵循“四原則”和“三必須” (1)“四原則”:一不增(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的雜質);二不減(不減少被提純的物質);三易分離(被提純物質與雜質容易分離);四易復原(被提純物質要易復原)。
分離提純的常用物理方法
(1)萃取: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 從它與另一種溶劑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
(2)分液:兩種液體互不相溶且易分層 蒸餾和分餾 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混合物 升華 某種組分易升華的混合物,利用物質升華的性質在加熱條件下分離的方法
分離提純的常用化學方法
(1)加熱法 混合物中混有熱穩定性差的物質時,可直接加熱,使熱穩定性差的物質分解而分離出去。例如,加適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2)電解法 此法利用電解原理來分離、提純物質,如電解精煉銅,將粗銅作陽極,精銅作陰極,電解液為含銅離子的溶液,通直流電,粗銅及比銅活潑的雜質金屬失電子,在陰極只有銅離子得電子析出,從而提純了銅。
物質的除雜就是用適當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質里的少量雜質除去,以便獲得相對純凈的物質。
1.除雜原理原則:除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玉石俱焚”。即試劑一般與雜質反應,不與要保留的物質反應。但特殊情況下,所加試劑需要和保留物質反應,但最終要轉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質。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過量的NaOH溶液→過濾→洗滌→加適量稀鹽酸。
(2)“不增”、“不減”。即不增加新的雜質,不減少要保留的物質。
(3)不污染環境。即要求所選用的除雜方法,不能產生可污染環境的物質。
(4)不能“舊貌變新顏”。即除雜結束前,要恢復保留物質的原有狀態。
(5)連續除去多種雜質,要考慮加試劑的順序、過量試劑的去除等
優先考慮物理方法;優先考慮能將雜質轉變為被提純物質的除雜方法。
2.除雜方法:
(1)一般可以先考慮物理方法,如:利用溶解性、磁性等物理性質進行提純物質的提純
方法 適用范圍 舉例 操作
過濾法 可溶物與不溶物 粗鹽提純 “溶解、過濾、蒸發”(得到可溶物)或“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得到不溶物)
結晶法 兩種可溶物的分離 分離食鹽和硝酸鉀 降溫結晶法 或 蒸發溶劑法
(2)化學方法:主要有:
A.轉化法(將雜質轉化為被提純物質);
如:除CO2中的CO,可將氣體通過灼熱的CuO:CO+CuO高溫===Cu+CO2
除FeSO4中的CuSO4,可加過量的鐵粉,再過濾:CuSO4+Fe==Cu+FeO4
除CaO中的CaCO3可加熱:CaCO3 高溫===CaO+ CO2↑
B.沉淀法(將溶液中的雜質轉變為沉淀而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適量的BaCl2:Na2SO4+
BaCl2==BaSO4↓+2NaCl
C.氣化法(將固體或液體中的雜質轉化為氣體而除去);
如:除Na2SO4中Na2CO3,可加適量稀H2SO4:Na2CO3+ H2SO4=Na2SO4+ CO2↑+ H2O
D.吸收法(將氣體中的雜質用固體或液體進行吸收而除去);
如:除CO中的CO2,可將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E.溶解法(將固體中的雜質轉變為可溶物而除去)。
以上就是化學除雜原則的全部內容,除雜能用物理法的,就不用化學法;雜質要除凈,新雜質不能進;并且除雜后的混合物要便于分離。除雜的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種:(一)物理方法1、過濾法:根據各物質的溶解性不同,通過過濾方法將不溶性雜質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