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物理

初二物理力的知識點,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總結圖

  • 物理
  • 2023-05-10
目錄
  • 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 初二物理杠桿的知識點
  • 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總結圖
  • 力學初二物理
  • 初二物理力聽課記錄

  • 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歸納

    初中物理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實想要學好力的知識點,可不是簡單的事情。為此, 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力的知識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物理力的知識歸納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

    (1)曲線運動

    胡隱叢(2)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

    (2)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四、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四、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褲櫻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一、壓強

    1、壓力:

    ①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②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③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攜雀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②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④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

    ⑤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改變壓力大小、改變受力面積大小、同時改變前二者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 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體的壓強增大;

    ⑷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液體壓強公式:p=ρgh

    ⑴、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單位為:p:Pa;g:N/kg;h:m

    ⑶、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4、連通器: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1、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⑴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⑶ 結論:大氣壓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⑷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2、標準大氣壓——支持1900px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約10.3m

    3、大氣壓的變化

    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海拔2000米內可近似地認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約減小1毫米貢柱,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低空大氣壓減小得快,高空減小得慢,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測量:

    ⑴ 定義: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⑵ 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5、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什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于氣體)。

    2、公式:F浮 = G排=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五、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浮沉條件: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沉;當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時,懸浮在液體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應用

    輪船:采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排水量。

    潛水艇:改變自身重來實現上浮下沉。

    氣球和飛艇: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實現上升下降。

    六、功

    1、力學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②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③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計算:

    ①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單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 功的單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七、機械效率

    1、有用功和額外功

    ①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須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額外功:

    額外功定義: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輪組提升重物W額= G動h(G動:表示動滑輪重)

    ③總功:

    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的和叫做總功。即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W總=FS

    2、機械效率

    ①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總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④說明: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機械效率總小于1

    ①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④單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3W

    八、動能和勢能

    1、動能

    ①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②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③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2、勢能

    ①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被舉得越高,質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勢能也越大。

    ②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彈性勢能。

    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③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

    九、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說,機械能是守恒的。

    2、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和技巧

    一、死記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課文必須熟悉,知識點必須記得清楚。至少達到課本中的插圖在頭腦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記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頁還是右頁,它是講關于什么知識點的,演示的是什么現象,得到的是什么結束,并能進行相關擴展領會。

    二、獨立完成一定量作業。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會的題目搞會,并進行知識擴展識記,會收獲頗豐。

    三、重視物理過程,重視輔助作圖。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論過程,還是實踐過程,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全力上課,專心聽講。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課后再找老師討論,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于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堅持做筆記。

    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后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整理好學習資料。

    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比如*、?、※、◎等等,以備今后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初中物理學習建議

    一、 帶著求知的渴望進入物理的世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好物理,有興趣更好,沒興趣也要培養。物理有趣也有用,培養興趣并不難。喜歡一件事,你就會專心的去做,會為之而付出努力,這也是學好的前提。

    二、讀書是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

    物理課本講述的是本學科的最基礎的知識,里面珍藏著"科學巨人們"的智慧之果。閱讀課本時,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師的指導,非常認真地一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消化吸收。除了精讀課本外,合肥卓越教育建議同學們還可以廣泛閱讀更多的物理課外書刊。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大懂的內容,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于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回,使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在更廣闊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樂于觀察善于觀察

    學習物理時,要認真采用觀察的方法,要從單純的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怎樣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呢?首先,在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時.要大量挖掘我們已經通過日常觀察積累起來的有關經驗,并去偽存真。觀察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看演示實驗必須全神貫注,而且最忌只看結果而不看過程。多觀察演示實驗,不但要在觀察時思考,還應在實驗后繼續思考。

    四、手腦并用做好實驗

    實驗,在學習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在實驗中應通過自己動手,邊觀察、邊分析、邊總結,解決各種問題。

    五、開動腦筋勤于思考

    沒有積極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要養成積極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

    猜你喜歡:

    1. 初三物理力學知識點

    2. 初中物理運動和力知識點歸納

    3. 初中物理力和運動知識點總結

    4. 初中基礎地理知識歸納總結

    5. 初二物理力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杠桿的知識點

    八年級物理力的知識點部分如下: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注: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指物體的運動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變或二者同時改變,或者物體由靜止到運動或由運動到靜止。形變是指形狀發生改物乎變。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一切物體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須是物體之間相互接觸才能產生,比如物體間的推、拉、提、壓等力,但有的力物體不接觸也能產生,比如重力、磁極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二、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殲螞輪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不可能簡單從實驗中得出,它是通過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和科學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4)探究牛頓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①揭示運動和力的關系。②證實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③認識到慣性也是物體的一種特性。

    2.慣性。

    (1)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2)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氏信誤的。

    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總結圖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節力的知識點有如下:

    1、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可能產生彈力或者摩擦力。而彈力的產生條件是“接觸且相互擠壓產生形變”。

    2、沒有接觸的物族態型體之間也會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鐵對鐵的作用力,地球對空中飛翔的小鳥的作用等,在高中我們會學習這種“場”產生的力。

    3、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閉空的形狀。

    5、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6、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兆猜的力叫重力。

    力學初二物理

    學習物理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很難學好,所以想要學好物理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二物理力的知識歸納,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物理力的知識歸納

    1. 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單獨存在;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其中被研究的對象都是受力物體。

    2. 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 力學必記的三句話:①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也是受力物體)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動←→靜、快←→慢、方向改變)③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不能說改變形變或物體形變發生改變)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 力(F):國際單位是牛(頓),符號是N;2個雞蛋在手上對手的力大約是1N。

    6. 力的表示法有2種: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用一個帶有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向,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同光線一樣,這個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訣為:一定點二畫線、三定比例四截線、五在末端標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寫尖邊。

    注:①力的示意圖比力的圖示少了畫標度的過程。可以這樣記:示意圖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沒有圖示詳細;

    ②在同一個圖中,如果有幾個力的話要公用一個標度和力的作用點。(作用點一定在受力物體上,而且一般取則鄭中心。)

    ③線段長度沒有半格的,也沒有一個格的,也就是說最少2個格,且是格的整數倍。

    8. 物體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叫彈性形變。

    產生條件或依據:①物體間是否直接;②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和拉伸。

    9. 彈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彈力;k:勁度系數,和物體本身有關;x:形變量,即形變后的長度也原長的差。即彈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額彈性強弱和形變量的大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力越大,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

    10. 彈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形變方向相反;常見的彈力有壓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彈簧測力計又叫彈簧秤,可測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為:①看(量程)②認(分度值和單位)③調(調零,然后拉幾下掛鉤,避免彈簧被外殼卡住)④測(拉力方向與彈簧軸線方向一致)⑤讀(視線與刻度面板垂直)⑥記(+單位)

    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象: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

    注: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測力計。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晌盯念13.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宴困(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 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 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14. 摩擦力(f):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f滑= μN 其中f滑:滑動摩擦力;μ :摩擦系數,與物體本身的粗糙程度有關; N:壓力(固體在水平面上,壓力=重力)

    (4)滾動摩擦力的大小也與物體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壓力的大小有關;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線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確定研究物體⑵找參照物(施力物體)⑶假設f不存在,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運動情況⑷f與假定的運動情況相反。

    15. 摩擦力的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1. 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或者說,如果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那么,能夠代替那兩個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這種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2. 合力的大小與分力之間的夾角有關。夾角越大,合力越小;夾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時合力最小,為兩個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0°)時合力最大,為兩個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個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1)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

    (2)因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實際中即為F合=0,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3)牛一說明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4.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注:(1)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2)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m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無關。

    (3)慣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說慣性力,受到慣性作用,在慣性的作用下。應該說由于慣性或者具有慣性

    5. 慣性現象的解釋步驟:

    (1)物體原來處于什么狀態;(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變了運動狀態;

    (3)物體的另一部分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4)最后出現什么現象。

    6. 平衡狀態: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2.二力平衡: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平衡。

    7. 一對相互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區別:

    一對相互作用力:異體、共線、等大、反向;

    一對平衡力:共體、共線、等大、反向

    關鍵是受力物體是不是同一個物體

    8. 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壓力的大小:固體放在水平面上,F壓=G

    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且指向受壓物體

    壓力的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表面上(畫力的示意圖時要注意)

    下圖為重為G的物體在接觸面上靜止不動時所指出的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9.

    10. 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表示的是壓力的作用效果。

    單位是帕斯卡(Pa),還有百帕(hPa)、千帕(K Pa)、兆帕(M Pa)。

    定義式:P= F壓/S受 (P :壓強(Pa)F壓:壓力(N); S受:受力面積(m2) 1 Pa=1 N/ m2

    這種由定義引出來的公式叫比值定義法;以前還有速度、密度都是這樣引出來的。

    注:S指受力面積≠表面積≠接觸面積

    11. 帕斯卡是個很小的單位,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一顆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約為20Pa;物理意義是1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20N。

    12. 增大壓強的方法:①F壓→,S受↓可↑P②S受→,F壓↑可↑P③同時↑F壓、↑S受 可↑P。同理,反過來可以減小壓強。

    13. 液體壓強的產生原因:液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14. 液體壓強:p (Pa) P=ρ液 g h (ρ液:液體的密度(kg/m3); h:深度(m)【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15. 液體壓強的規律:

    ⑴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⑵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⑶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16. 計算壓力和壓強的一般方法:

    ①固體:先算壓力,再由P= F壓/S受計算壓強(固體放在水平面上,F壓=G)

    ②液體:先由P=ρ液 g h計算壓強,再由F壓=P×S受計算壓力。

    17. 特殊情況:①P=ρ固 g h也適用于固體,但要求固體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樣粗。

    ②F壓=G也適用于液體,但要求液體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樣粗 。

    初二物理壓強的知識歸納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它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義是1m2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N。

    4. F= Ps;

    5.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 增大;(2)F不變,S 減小;(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6.應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為了增大壓強,書包的背帶要用而寬是為了減小壓強鐵路的鋼軌不是直接鋪在路基上而是鋪在在枕木上是為了 減小壓強 ,鋼絲鉗的鉗口有螺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

    7.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體具有 流動 性。

    8.液體壓強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 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 液體密度 有關系。

    9.液體壓強計算:P=ρ液gh(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h表示是液體的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 垂直 距離,單位m。)

    10.液體壓強公式:P=ρgh,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 密度 和 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11.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 馬德堡半球 實驗。

    1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

    13.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金屬盒氣壓計測定大氣壓。飛機上使用的高度計實際上是用氣壓計改裝成的。1標準大氣壓= 1.013×105 帕= 76 cm水銀柱高。

    14.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鍋煮飯煮不熟,是因為高山上的沸點低,所以要用高壓鍋煮飯,煮飯時高壓鍋內氣壓大,水的沸點高,飯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壓強的關系:在液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

    初二物理固體的壓力和壓強的知識歸納

    1、壓力:

    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 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⑶ 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 對比法

    3、壓強: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⑸ 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后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猜你喜歡:

    1. 初二物理上知識點整理

    2. 初二物理上冊全冊知識點歸納

    3. 初二物理知識點講解大全總結

    4. 物理運動和力知識點

    5. 初二物理力的知識點

    初二物理力聽課記錄

    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如果說學習一定有捷徑,那只能是勤奮,因為努力永遠不會。學習需要勤奮,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奮。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 物理上冊知識點復習提綱

    第1節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包括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使靜止的物體運

    動、使物體速度的大小、方向發生改變;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

    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越長。有時還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

    4、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第2節彈力

    1、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彈性。

    物體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做塑性。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能完全復原。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測量力的大小的叫做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

    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結構:彈簧、掛構、指針、刻度牌、外殼。

    彈簧測力計使用:使扮銀用前:①觀察它的量程(測量范圍),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過它的

    量程。②觀察分度值,即認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檢查它的指針是否指在“0”刻度,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到指“0”的位置上。

    測量時:注意防止彈簧指針卡住,沿軸線方向用力。

    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第3節重力

    1、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閉蔽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G=mg。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G——重力——牛頓(N)

    M——質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應用:重垂線

    4、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初二年級上冊期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一、長度

    任何測量都需要單位,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廳態宴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單位,注意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長度測量的基本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范圍。

    二、時間

    時間主單位是秒(s),時間的單位還有分(min)、小時(h)測試時間的有手表、機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果應包括讀數和單位兩部分。

    八年級上學期物理知識點總結蘇科版

    第一節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號:

    3.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二、浮力的產生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2、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結果表明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節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學表達式:=

    3.用于計算的導出式:

    4.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

    二、關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討論

    1.區分:浸沒、浸入、浸在、沒入;

    2.。------液體的密度

    ——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3.——決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關,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密度,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無關。

    第三節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一、物體的浮沉條件

    1.浮力與重力的關系

    上浮:F浮>G懸浮:F浮=G

    下沉:F浮

    2.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間的關系

    研究條件: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g;重力:G=g

    3.浮沉條件的討論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態;

    懸浮和漂浮是平衡(靜止)態

    (2)上浮、下沉和懸浮:=V;

    (3)空心物體運用浮沉條件時可以用物體的平均密度與液體密度比較

    二、浮力的應用

    1、我國古代對浮力的應用

    獨木船、浮橋、孔明燈、以舟稱物、以舟起重等。

    2、現代應用

    輪船

    (1)工作原理:將鋼鐵制成空心的輪船,可以排開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

    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

    潛水艇

    (1)模擬潛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內打起,將瓶內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

    (2)工作原理:靠改變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潛。

    氣球和飛艇:內部充有小于空氣密度的氣體

    工作原理:靠空氣浮力升空

    三、注意區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1.上浮、漂浮、懸浮;

    2.物重G與視重G視;

    3.物重G與物體排開的液重G排液;

    4.物體質量m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m排;

    5.物體的密度ρ物與液體的密度ρ液;

    6.物體的體積V物、物體排開液體積V排、物體露出液面的體積V露。

    初二物理知識點整理相關文章:

    ★初二物理知識點大總結

    ★初二物理所有知識點匯總

    ★初二物理知識點匯總

    ★初二物理力的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3)

    ★初二物理下冊重點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必背總結

    ★初二基礎物理知識點大全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