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中國被侮辱的歷史,中國被侮辱的歷史事件

  • 歷史
  • 2023-06-10
目錄
  • 中國被侵略的歷史事件
  • 了解中國近代的恥辱歷史
  • 中國近代遭受的屈辱歷史
  • 關于中國的歷史
  • 中國近代侮辱歷史有哪些

  • 中國被侵略的歷史事件

    中國受盡屈辱的歷史事件有以下這些:

    1、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兇.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2、北京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占領了北京。并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3、馬關條約: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了解中國近代的恥辱歷史

    一次鴉片戰爭所依次和英國訂立的

    第一階段《穿鼻草約》割讓香港賠償煙款六百萬恢復廣州通商

    第二階段《廣州和約》贖城費六百萬損失費三十萬

    第三階段《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五處通商協定關稅廢除公行制度

    還有補充的《虎門條約》

    與美國訂立《望廈條約》規定領事裁判關稅協定領海權和建立教堂醫院

    與法國訂立《黃埔條約》要求與英美有同等待遇

    后與比利時挪威瑞典也訂立條約

    以上條約后來又多次修訂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與英法的《天津條約》各賠償軍費二百萬,英僑民二百萬。減稅,開放長江三口等多處商口

    與俄《璦琿條約》割讓六十萬領土

    與美國《天津條約》獲得與英法同等利益此外還有補充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海關稅則》

    《北京條約》對英法賠款增加到八百萬,對俄割讓四十萬領土

    與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領土四十四萬

    甲午戰爭與日本

    《馬關條約》賠償二億兩白銀、割讓臺灣遼東,通商口岸四個,開設工廠。后來又贖遼東

    與俄法英德借款賠付,犧牲了大量主權,徹底輪為半殖民地,利息也是天文數字。

    《辛丑條約》《辛丑條約》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主要內容有:1.賠款。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3.拆炮臺、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外國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敘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

    中國近代遭受的屈辱歷史

    1840年, 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

    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

    中國近現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中國近代史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于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中英貿易逆差.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大英帝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以深重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劇烈動蕩,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該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后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兇.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并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占領了北京。并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忻為首(曾國藩、張之洞等)。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并且有所發展。創辦首個(陸續多批)近代企業。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但因為政治上的軟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巴黎和會”。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和會”。但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絕。消息傳至國內,群情激憤。5月4日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北京學生們喊著“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外爭國權 內懲國賊”的口號涌上街頭,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繼續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華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于在1948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終于成立了!!! 參考資料:、百度文庫!中國近代史,近代不平等條約!

    贊同2| 評論2011-12-3 09:32 機構法 | 一級

    圓明園于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毀,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由于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后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愿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目的在于陳兵京師,逼清廷就范。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于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于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余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后,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于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斗。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里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里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杰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后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毀。 贊同1| 評論2011-12-3 20:42 熱心網友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喪權辱國的開始;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話加深,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1860年英法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

    1884年中法大戰戰,:“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馬尾海戰后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隨后日寇在旅順大屠殺;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清政府與帝國主義聯合絞殺義和團;

    十九世紀末期,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占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三省;

    1937年7月,“七七事變”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12月,日寇占領南京,制造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在這兩次反侵略戰爭中,我們試比較一下清政府、愛國官兵和中國人民各持什么態度,就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喪權辱國和人民大眾的英勇不屈。如: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內:道光帝驚恐萬分,派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琦善妥協,奕山投降,牛鑒臨陣脫逃,后來簽訂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 中法《黃浦條約》。愛國官兵和廣大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關天培、葛云飛、陳化成等英勇犧牲。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不作認真的戰爭準備,完全寄希望于俄美兩國“調停”。當英法聯軍攻占天津后,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最終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與此相對照的是,南海、番禺兩縣幾萬人民成立團練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臺的士兵開炮打擊入侵者,大沽人民冒著槍林彈雨,給戰士送餅送面。

    關于中國的歷史

    1838年12月,林則徐奉命赴廣州查禁鴉片,迫繳鴉片237多萬斤,1839年6月3日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1840年英國資產階級以保護鴉片為名,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簽訂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1843年英、清又簽訂了《虎門條約》。從此,中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4年美、法兩國強迫清政府先后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54年和1856年英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借口“馬神甫”事件在1856年發動侵華戰爭,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清又與英、法、俄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英、法再次侵華,咸豐逃,英、法搶劫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縱火焚燒。中國人民100多年用心血建筑的園林化為廢墟。

    1860年10月,清又和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沙俄迫清簽訂了《璦琿條約》,侵占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大的獲利國。

    1894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895年清、日簽訂《馬關條約》。從此,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8年,中、德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901年,八國聯軍、比利時、西班牙、荷蘭又與清簽訂了屈辱的《辛丑條約》。

    從鴉片戰爭起,中、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協定共一千多條。

    從此,我國的錦繡山河分割得支離破碎,漫長的海岸線沒有一處是自己的港口,帝國主義強盜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這是舊中國的遺產---一部屈辱的歷史。

    中國近代侮辱歷史有哪些

    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財富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掠奪。據統計,近百年來,外國侵略者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掠去戰爭賠款和其他款項達白銀1000億兩。其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8個不平等條約就勒索賠款19.53億兩白銀,相當于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僅通過《馬關條約》勒索的賠款2.3億兩白銀,就相當于當時日本國家財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戰爭中的破壞和搶劫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1937—1945年),中國有930余座城市被占領,直接經濟損失達62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過5000億美元。國家主權喪失,社會財富遭洗劫,使中國人民失去了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韩国三级理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熟妇无码AV| 欧洲黑大粗无码免费|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