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二會考歷史題及答案 高二期末歷史考試知識點 歷史第五分冊答案 高二期末歷史知識點 高二會考歷史試卷
1.男權至上。
2.因為他們幾位都處在這種歷史時期,即男權社會。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城邦時期,這時期崇尚民主但只適用于成年男性公民。所以他是站在成年男性公民的角度。
孟子:戰國時人,在烽火四起的時代,男性無疑占據主導。
孔子:春秋人,延承周時制度,希望恢復禮制,無疑又一次提高了男性的地位。
3.人類從母系到男系,又到男女平等。是發展之必然。是思想之進步。
《玉昔帖木兒》閱讀答案附參考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題。 玉昔帖木兒,世祖時嘗寵以不名,賜號月呂魯那演,猶華言能官也。弱冠 襲爵,統按臺部眾,器量宏達,莫測其際。世祖聞其賢,驛召赴闕,見其風骨龐 厚,解御服銀貂賜之。時重太官內膳之選,特命領其事。侍宴內殿,玉昔帖木兒 起行酒,詔諸王妃皆為答禮。 至元十二年,拜御史大夫。時江南既定,益封功臣后,遂賜全州清湘縣戶 為分地。其在中臺①,務振宏綱,弗親細故。興利之臣欲援金舊制,并憲司入漕 府;當政者又請以郡府之吏,互照憲司檢底。玉昔帖木兒曰:“風憲所以戢奸, 若是,有傷監臨之職。”其議乃沮。遇事廷辯,吐辭鯁直,世祖每為之霽威。 至元二十四年,宗王乃顏叛東鄙,世祖躬行天討,命總戎者先之。世祖至 半道,玉昔帖木兒已退敵,僵尸覆野,數旬之間,三戰三捷玉昔帖木兒簡介,獲乃顏以獻。詔選 乘輿橐駝百蹄勞之。謝曰:“天威所臨,猶風偃草,臣何力之有?”世祖還,留 玉昔帖木兒剿其余黨,乃執其酋金家奴以獻,戮其同惡數人于軍前。 明年,乃顏之遺孽哈丹禿魯干復叛,再命出師,兩與之遇,皆敗之,追及 兩河,其眾大衄,遂遁。時已盛冬,聲言俟春方進,乃倍道兼行過黑龍江,搗其 巢穴,殺戮殆盡。
哈丹禿魯干莫知所終,夷其城,撫其民而還。詔賜內府七寶冠 帶以旌之。二十九年,知樞密院。特賜步輦入內。位望之崇,廷臣無出其右。 三十年,成宗②以皇孫撫軍北邊,玉昔帖木兒輔行,請授皇孫以儲闈③舊 璽,詔從之。 三十一年,世祖崩,皇孫南還。宗室諸王會于上都。定策之際,玉昔帖木 兒起謂晉王甘麻剌曰:“宮車晏駕,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虛,宗祧不可乏主。 疇昔儲闈符璽既有所歸,王為宗盟之長,奚俟而不言。”甘麻剌遽曰:“皇帝踐 祚,愿北面事之。”于是宗親大臣合辭勸進,玉昔帖木兒復坐,曰:“大事已定, 吾死且無憾。”皇孫遂即位。進秩太師,賜以尚方玉帶寶服,還鎮北邊。元貞元年冬,議邊事入朝,兩宮錫宴,如家人禮。十一月,以疾薨。大德 五年,追封廣平王,謚曰貞憲。【注】①中臺:官署名稱,和下文的“憲司”“風憲”同義,都指御史臺。 ②成宗:指鐵穆爾,忽必烈的孫子,后繼位,為成宗。下文甘麻剌也是忽必烈的 孫子。③儲闈:本指太子所居之宮,此代指太子。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務振宏綱,弗親細故故:掌故 B、其議乃沮沮:停止,終止 C、宗王乃顏叛東鄙鄙:邊境 D、二十九年,知樞密院知:掌管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現世祖器重玉昔帖木兒的一組是 ①弱冠襲爵,統按臺部眾②詔諸王妃皆為答禮③世祖每為之霽威④詔選乘 輿橐駝百蹄勞之⑤特賜步輦入內⑥賜以尚方玉帶寶服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月呂魯那演”是“才能突出的官員”的意思,世祖把它賞賜給玉昔帖 木兒,足以看出世祖對玉昔帖木兒的寵愛。
玉昔帖木兒也不負世祖厚望,屢立戰 功。 B、玉昔帖木兒為政勤勉,事無巨細,力求躬親。擔任御史大夫的時候,對 有些官員提出的把御史臺合并到掌管漕運的衙門中去等不合理的要求, 他能夠據理力爭。 C、玉昔帖木兒足智多謀。在討伐叛亂的哈丹禿魯干時,故意放出風聲說, 等明年春天再進兵,實際上卻兼程而行,渡過黑龍江,直搗叛軍巢穴,平定了叛 亂。 D、在鐵穆爾繼位這件事上,玉昔帖木兒功不可沒。他先是請求世祖把太子 的印璽授給鐵穆爾,之后又在世祖駕崩之后勸說晉王干麻剌擁戴鐵穆耳登基。 第Ⅱ卷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世祖聞其賢,驛召赴闕,見其風骨龐厚,解御服銀貂賜之。 天威所臨,猶風偃草,臣何力之有?20 XX—2 019 學 年度 第一學 期生物 教研組 工作 計劃指 導思想 以 新一輪 課程改 革為抓 手,更 新教育 理念, 積極推 進教學 改革。 努力實 現教學 創新, 改革教 學和學 習方式 ,提高 課堂教 學效益 ,促進 學校的 內涵性 發展。 同時, 以新課 程理念 為指導 ,在全 面實施 新課程 過程中 ,加大 教研、 教改力 度,深 化教學 方法和 學習方 式的研 究。
正 確處 理改革與 發展、 創新與 質量的 關系, 積極探 索符合 新課程 理念的 生物教 學自如 化教學 方法和 自主化 學習方 式。 主 要工作 一 、教研 組建設 方面: 1、 深入學 習課改 理論, 積極實 施課改 實踐。 、 以七年 級新教 材為“ 切入點 ”,強 化理論 學習和 教學實 踐。 、 充分發 揮教研 組的作 用,把 先進理 念學習 和教學 實踐有 機的結 合起來 ,做到 以學促 研,以 研促教 ,真正 實現教 學質量 的全面 提升。 2、 強化教 學過程 管理, 轉變學 生的學 習方式 ,提高 課堂效 益,規 范教學 常規管 理,抓 好“五 關”。 (1 )備課 關。要 求教齡 五年以 下的教 師備詳 案,提 倡其他 教師備 詳案。 要求教 師的教 案能體 現課改 理念。 (2 )上課 關。 (3 )作業 關。首 先要控 制學生 作業的 量,本 著切實 減輕學 生負擔 的精神 ,要在 作業批 改上狠 下工夫 。 (4 )考試 關。以 確保給 學生一 個公正 、公平 的評價 環境。 (5 )質量 關。 3、 加強教 研組凝 聚力, 培養組 內老師 的團結 合作精 神,做 好新教 師帶教 工作。
二 、常規 教學方 面: 1 加 強教研 組建設 。興教 研之風 ,樹教 研氛圍 。特別 要把起 始年級 新教材 的教研 活動作 為工作 的重點 。 2、 教研組 要加強 集體備 課,共 同分析 教材,研 究教法 ,探討 疑難問 題,由備 課組長 牽頭每 周集體 備課一 次,定 時間定 內容, 對下一 階段教 學做到 有的放 矢,把 握重點 突破難 點. 3、 教研組 活動要 有計劃 、有措 施、有 內容, 在實效 上下工 夫,要 認真落 實好組 內的公 開課教 學。 4、 積極開 展聽評 課活動 ,每位 教師聽 課不少 于 20 節,青 年教師 不少于 4 0 節, 興“聽 課,評 課”之 風,大 力提倡 組內, 校內聽 隨堂課 。 5、 進一步 制作、 完善教 研組主 頁,加 強與兄 弟學校 的交流 。 我 們將繼 續本著 團結一 致,勤 溝通, 勤研究 ,重探 索,重 實效的 原則, 在總結 上一學 年經驗 教訓的 前提下 ,出色 地完成 各項任 務。 校 內公開 課活動 計劃表 日 期周次 星期節 次開課 人員擬 開課內 容 10 月 127 四 2 王 志忠生 物圈 10 月 137 五 4 趙 夕珍動 物的行 為 12 月 114 五 4 趙 夕珍生 態 的調節 12 月 2818 四 4 朱 光祥動 物的生 殖 鎮 江新區 大港中 學生物 教研組 xx- 9 20X X 下學 期生物 教研組 工作計 劃范文 20X X 年秋 季生物 教研組 工作計 劃 化 學生物 教研組 的工作 計劃 生 物教研 組工作 計劃 下 學期生 物教研 組工作 計劃 年 下學期 生物教 研組工 作計劃 20X X 年化 學生物 教研組 計劃 20X X 年化 學生物 教研組 計劃 中 學生物 教研組 工作計 劃 第 一學期 生物教 研組工 作計劃 20 XX—2 019 學 年度 第二學 期高中 英語教 研組 工作計 劃XX —XX 學 年度第 二學期 高中英 語教研 組工作 計劃 一 .指導 思想: 本 學期, 我組將 進一步 確立以 人為本 的教育 教學理 論,把 課程改 革作為 教學研 究的中 心工作 ,深入 學習和 研究新 課程標 準,積 極、穩 妥地實 施和推 進中學 英語課 程改革 。
以新 課程理 念指導 教研工 作,加 強課程 改革, 緊緊地 圍繞新 課程實 施過程 出現的 問題, 尋求解 決問題 的方 法和途徑 。加強 課題研 究,積 極支持 和開展 校本研 究,提 高教研 質量, 提升教 師的研 究水平 和研究 能力。 加強教 學常規 建設和 師資隊 伍建設 ,進一 步提升 我校英 語教師 的英語 教研、 教學水 平和教 學質量 ,為我 校爭創 “三星 ”級高 中而發 揮我組 的力量 。 二 .主要 工作及 活動: 1. 加強理 論學習 ,推進 新課程 改革。 組 織本組 教師學 習《普 通高中 英語課 程標準 》及課 標解度 ,積極 實踐高 中英語 牛津教 材,組 織全組 教師進 一步學 習、熟 悉新教 材的體 系和特 點,探 索新教 材的教 學模式 ,組織 好新教 材的研 究課活 動,為 全組教 師提供 交流、 學習的 和 機會。 2. 加強課 堂教學 常規, 提高課 堂教學 效率。 強 化落實 教學常 規和“ 禮嘉中 學課堂 教學十 項要求 ”。做 好集體 備課和 二備以 及反思 工作。 在認真 鉆研教 材的基 礎上, 抓好上 課、課 后作業 、輔導 、評價 等環節 ,從而 有效地 提高課 堂教學 效率。
加強教 學方法 、手段 和策略 的研究 ,引導 教師改 進教學 方法的 同時, 引導學 生改 進學習方 法和學 習策略 。 3. 加強課 題研究 ,提升 教科研 研究水 平;加 強師資 隊伍建 設,提 升教師 的教學 能力。 組 織教師 有效開 展本組 的和全 校的課 題研究 工作做 到有計 劃、有 研究、 有活動 、有總 結,并 在此基 礎上撰 寫教育 教學論 文,并 向報刊 雜志和 年會投 稿。 制 訂好本 組本學 期的校 公開課 、示范 課、匯 報課計 劃,并 組織好 聽課、 評課等 工作。 三 .具體 安排: 二 月份: 制訂好 教研組 工作計 劃、課 題組工 作計劃 和本學 期公開 課名單 。 三 月份:1 、組織 理論學 習。 2、 高一英 語教學 研討活 動。 3、 組織好 高三第 一次模 考、閱 卷、評 卷和總 結等工 作。 四 月份:1 、組織 好高三 英語口 語測試 。 2、 高三英 語復習 研討會 。 五 月份:1 、組織 好高三 第二次 模考、 閱卷、 評卷和 總結等 工作。 2、 協助開 展好我 校的區 級公開 課。 六 月份:1 、組織 好高考 的復習 迎考工 作。
2、 收集課 題活動 材料。 20 19 學 年春季 學期小 學語 文組教 研計劃一 、指導 思想 堅 持以《 基礎教 育課程 改革綱 要》為 指導, 認真學 習貫徹 課程改 革精神 ,以貫 徹實施 基礎教 育課程 改革為 核心, 以研究 課堂教 學為重 點,以 促進教 師隊伍 建設為 根本, 以提高 教學質 量為目 標,全 面實施 素質教 育。 本 學期教 研組重 點加強 對教師 評課的 指導, 使教師 的評課 規范化 , 化,定 期舉行 主題教 學沙龍 和“會 診式行 動研究 ”,促 進新教 師的成 長,加 快我鎮 小學語 文教師 隊伍成 長速度 和小學 語文教 育質量 的全面 提高。 結合區 里的活 動安排 ,開展 各項有 意義的 學生活 動,培 養提 高學生的 語文素 養,調 動啟發 學生的 內在學 習動機 。 二 、工作 目標 1、 以課改 為中心 ,組織 教師學 習語文 課程標 準,轉 變教學 觀念, 深入課 堂教學 研究, 激發學 生主動 探究意 識,培 養學生 創新精 神和實 踐能力 ,努力 提高學 生語文 素養。 2、 進一步 加強語 文教師 隊伍建 設,讓 “語文 研究小 組”, 充分發 揮學科 帶頭人 、骨干 教師的 示范作 用,重 視團隊 合作智 慧、力 量。
開 展“師 徒結對 ”活動 ,以老 帶新, 不斷提 高教師 的業務 素質。 3、 組織教 師開展 切實有 效的說 課沙龍 、評課 沙龍, 提高教 師說課 能力, 和評課 能力, 能夠結 合主題 教研活 動,對 典型課 例進行 互動研 討,開 展教例 賞析活 動。 4、 加強教 研組集 體備課 ,每周 以段為 單位組 織一次 集體備 課,分 析教材 ,賞析 重點課 文,進 行文本 細讀, 交流教 學心得 。讓備 課不再 是走場 ,形式 主義, 而是真 真實實 為提高 課堂效 率服務 ,提高 教師的 素質服 務。 5、 根據上 學期制 定的語 文常規 活動計 劃,開 展形式 多樣的 學習競 賽活動 、過關 活動, 激發學 生學習 語文的 興趣, 在自主 活動中 提高學 生的綜 合實踐 能力, 促進個 性和諧 發展。 6、 加強 學習質 量調查 、檢測 工作, 及時分 析,尋 找得失 ,確保 完成各 項教學 指標。 三 、主要 工作及 具體措 施 ( 一)骨 干教師 示范、 把關, 當好“ 領頭羊 ”。 1、 本學期 ,語文 研究小 組成員 繼續充 分發揮 學科帶 頭人、 骨干教 師的示 范作用 ,重視 團隊合 作智慧 、力量 。
教研 組將圍 繞“探 索實效 性語文 課堂教 學模式 ”這個 主題, 深入開 展精讀 課文教 學有效 性研討 活動。 低段( 1-2 年 級)則 繼續進 行識字 教學的 有效性 的探討 。分層 、有 序地開展 教研活 動,使 教研活 動更成 熟、有 效,切 實提高 我校語 文老師 的專業 水平。 2、 開展“ 師徒結 對”活 動,以 老帶新 ,不斷 提高教 師的業 務素質 。 ( 二)年 輕教師 取經、 學習, 爭取出 成績。 1、 為了提 高教學 質量, 促成新 教師迅 速成長 ,1—5 年教齡 新教師 每一學 期上 1 堂模仿 課和一 堂校內 研討課 。上模 仿課的 內容可 以通過 觀看名 師的關 盤、視 頻或者 教學實 錄等途 徑,根 據個人 教學需 要,有 選擇性 地進行 局部模 仿,從 而使新 教師形 成個人 的教學 風格 。 20 19 年 高二歷 史第二 學期 教學工 作計劃 范文 1一 、指導 思想 高 二的歷 史教學 任務是 要使學 生在歷 史知識 、歷史 學科能 力和思 想品德 、情感 、態度 、價值 觀各方 面得到 全面培 養鍛煉 和發展 ,為高 三年級 的文科 歷史教 學打下 良好的 基礎, 為高校 輸送有 學習潛 能和發 展前途 的合格 高中畢 業生打 下良好 基礎。
高 考的文 科綜合 能力測 試更加 強調考 生對文 科各學 科整體 知識的 把握、 綜合分 析問題 的思維 能力、 為解決 問題而 遷移知 識運用 知識的 能力。 教師在 教學中 要體現 多學科 、多層 次、多 角度分 析解決 問題的 通識教 育理念 。教師 要認真 學習和 研究教 材,轉變 教學觀 念,緊 跟高考 形 勢的發展 ,研究 考試的 變化, 力爭使 高二的 教學向 高三教 學的要 求靠攏 。 按 照《教 學大綱 》和《 考試說 明》的 要求, 認真完 成高二 階段的 單科復 習工作 。堅持 學科教 學為主 ,落實 基礎知 識要到 位,適 當兼顧 史地政 三個學 科的綜 合要求 ,培養 提高學 生學科 內綜合 的能力 。從學 生的實 際出發 ,落實 基礎, 提高學 科思維 能力和 辯證唯 物主義 、歷史 唯物 主義的理 論水平 。 二 、教學 依據和 教材使 用 全 班共 40 人,其 中男生 15 人 ,女生 2 5 人。 學生的 數學基 礎較一 般,多 數學生 能掌握 所學內 容,少 部分學 生由于 反映要 慢一些 ,學習 方法死 板,沒 有人進 行輔導 ,加之 缺乏學 習的主 動性, 不能掌 握學習 的內容 。
能跟 上課的 學生, 課上活 潑,發 言積極玉昔帖木兒簡介,上課 專心聽 講,完 成 作業認真 ,學習 比較積 極主動 ,課后 也很自 覺,當 然與家 長的監 督分不 開。部 分學生 解答問 題的能 力較強 ,不管 遇到什 么題, 只要讀 了兩次 ,就能 找到方 法,有 的方法 還相當 的簡捷 。有的 學生只 能接受 老師教 給的方 法,稍 有一點 變動的 問題就 處理不 了。個 別學生 是老師 怎么教 也 不會。 二 、教材 分析 本 冊的教 學內容: (1) 混合運 算和應 用題; ( 2)整 數和整 數四則 運算; ( 3)量 的計量; (4) 小數的 意義和 性質; ( 5)小 數的加 法和減 法; (6 )平行 四邊形 和梯形 本 冊的重 點:混 合運算 和應用 題是本 冊的一 個重點 ,這一 冊進一 步學習 三步式 題的混 合運算 順序, 學習使 用小括 號,繼 續學習 解答兩 步應用 題的學 習,進 一步學 習解答 比較容 易的三 步應用 題,使 學生進 一步理 解和掌 握復雜 的數量 關系, 提高學 生運用 所學知 識解決 得意的 實際 問題的能 力,并 繼續培 養學生 檢驗應 用題的 解答的 技巧和 習慣。
第二單 元整數 和整數 的四則 運算, 是在前 三年半 所學的 有關內 容的基 礎上, 進行復 習、概 括,整 理和提 高。先 把整數 的認數 范圍擴 展到千 億位, 總結十 進制計 數法, 然后對 整數四 則運算 的意義 ,運算 定律加 以概括 總 結,這樣 就為學 習小數 ,分數 打下較 好的基 礎。第 四單元 量的計 量是在 前面已 學的基 礎上把 所學的 計量單 位加于 整 理,一 方面使 學生所 學的知 識更加 鞏固, 一方面 使學生 為學習 把單名 數或復 名數改 寫成用 小數表 示的單 名數做 好準備 。 三 、教學 目標 ( 一)知 識與技 能: 1、 使學生 認識自 然數和 整數, 掌握十 進制計 數法, 會根據 數級正 確地讀 、寫含 有三級 的多位 數。 2、 使學生 理解整 數四則 運算的 意義, 掌握加 法與減 法、乘 法與除 法之間 的關系 。 ③ 提出教 學任務 :在全 面發展 體能的 基礎上 ,進一 步發展 靈敏、 力量, 速度和 有氧耐 力,武 德的培 養;引 導學生 學會合 理掌握 練習與 討論的 時間, 了解實 現目標 時可能 遇到的 困難。
在不斷 體驗進 步和成 功的過 程中, 表現出 適宜的 自信心 ,形成 勇于克 服困難 積極向 上,樂 觀開 朗的優良 品質; 認識現 代社會 所必需 的合作 和競爭 意識, 在武術 學習過 程中學 會尊重 和關心 他人, 將自身 健康與 社會需 要相, 表現出 良好的 體育道 德品質 ,結合 本身項 目去了 解一些 武術名 人并能 對他們 進行簡 單的評 價;加 強研究 性的學 習,去 討論與 研究技 能的實 用性, 加強同 學 之間的討 論交流 的環節 。 (3 )教學 目標: ① 總體目 標:建 立“健 康第一 ”的理 念,培 養學生 的健康 意識和 體魄, 在必修 田徑教 學的基 礎上進 一步激 發學生 學習“ 初級長 拳”、 “劍” 的興趣 ,培養 學生的 終身體 育意識 ,以學 生身心 健康發 展為中 心,重 視學生 主體地 位的同 時關注 學生的 個體差 異與不 同需求 ,確保 每一 個學生都 受益, 以及多 樣性和 選擇性 的教學 理念, 結合學 校的實 際情況 ,設計 本教學 工作計 劃,以 滿足學 生選項 學生的 需求, 加深學 生的運 動體驗 和理解 ,保證 學生在 高一年 田徑必 修基礎 上再加 上“長 拳”來 引導男 女生學 習體育 模塊的 積極性 ,再結 合高二 年的 “劍” 選項課 的學 習中修滿 2 學分 。
加強 學習“ 長拳” 以及“ 劍”的 基本套 路,提 升學習 的的興 趣,提 升學生 本身的 素質, 特別是 武德的 培養。 ② 具體目 標: 運 動參與 :a 養成 良好的 練武的 鍛煉習 慣。b 根據科 學鍛煉 的原則 ,制定 并實施 個人鍛 煉計劃 。c 學 會評價 體育鍛 煉效果 的主要 方法。 運 動技能 :a 認識 武術運 動項目 的價值 ,并關 注國內 外重大 體賽事 。b 有 目的的 提高技 術戰術 水平, 并進一 步加強 技、戰 術的運 用能力 。c 學 習并掌 握社會 條件下 活動的 技能與 方法, 并掌握 運動創 傷時和 緊急情 況下的 簡易處 理方法 。 身 體健康 :a 能通 過多種 途徑發 展肌肉 力量和 耐力。 b 了解 一些疾 病等有 關知識 ,并理 解身體 健康在 學習、 生活中 和重要 意義。 c 形成 良好的 生活方 式與健 康行為 。 心 理健康 :a 自覺 通過體 育活動 改變心 理狀態 ,并努 力獲得 成功感 。b 在 武術練 習活動 中表現 出調節 情緒的 意愿與 行為。 c 在具 有實用 技能練 習中體 驗到戰 勝困難 帶來喜 悅。 社 會適應 :a 在學 習活動 中表現 出良好 的體育 道德與 合作創 新精神 。
b 具 有通過 各種途 徑獲取 體育與 健康方 面知識 和方法 的能力 。 (4 )教學 措施: 采 用教師 示范與 講解, 學生討 論,練 習,教 師評價 ,再進 行個別 指導, 后進行 學生練 習,最 后進行 展示與 學生的 綜合評 價相結 合的方 式方法 ,培養 學生的 良好的 學習習 慣、學 習方法 更好地 完成教 學任務 ,達到 教學目 標;實 行培優 扶中輔 差, ,采 用學習 小組的 建立, 加強學 習 小組的相 互學習 、相互 討論、 相互研 究的功 能,提 升學習 的效率 ;加強 多邊學 科的整 合,特 別是加 強心理 健康的 教育, 加強運 動力學 、運動 醫學等 進行學 習,以 提升學 生的運 動自我 保護意 識與能 力。 二 、教學 研究的 計劃 (1 )課題 研究: 加強校 本課程 “劍” 、“平 山初級 長拳” 的開發 與教學 ;做好 “趣味 奧運會 進入校 園”課 題的開 題準備 。做為 “青春 期健康 教育進 入校園 ”課題 組的成 員,協 助課題 組進行 研究, 開展活 動。 (2 )校本 教研: 加強校 本課程 的開發 ,加強 體育備 課組的 教研能 力,做 為備課 組長的 我與其 他老師 加強討 論校本 的研究 與開發 ,本次 校本開 發重點 放在“ 劍”、 “初級 長拳” 、“花 樣籃球 ”三個 項目上 ,有所 側重。
(3 )論文 撰寫: 結合課 題研究 的內容 進行撰 寫。 (4 )校際 、教研 組、備 課組教 研活動 :做為 晉江市 *** 中 學體育 教研員 及校際 組成員 ,積極 參加校 際組開 展的各 項活動 ,加強 提升在 校際組 的教研 水平, 做好兼 職教研 員的本 職工作 ,協助 教研員 開展教 研活動 ;積極 參加教 研組的 各項活 動,提 升教研 水平; 做為備 課組長 的 我,我計 劃是積 極組織 本組老 師一起 提高高 中的課 改力度 與水平 ,集中 老師的 備課時 間與討 論在備 課過程 中出現 的一系 列問題 ,針對 選項會 出現的 問題進 行溝通 ,加強 學習過 程的評 價,協 調選項 內容的 評價標 準及認 證過程 。 高 二下學 期語文 備課組 工作計 劃 高 二下學 期化學 教學計 劃 高 二下學 期語文 教學工 作計劃 關 于高二 下學期 班主任 工作計 劃范文 20X X 學年 高二下 學期班 主任工 作計劃 范文 20X X 高二 下學期 班主任 工作計 劃 高 二下學 期工作 計劃范 文 20X X 年高 二下學 期地理 教學計 劃 高 二下學 期物理 教學計 劃 2 高 二下學 期語文 教學計 劃生積極性 ,要求 作業在 課堂上 完成, 并及時 反饋。
4. 做好后 進生的 輔導工 作,實 施“課 內補課 ”的方 法,組 織互幫 互學。 5. 培養學 生的分 析、比 較和綜 合能力 。 6. 培養學 生的抽 象、概 括能力 。 7. 培養學 生的遷 移類推 能力。 8. 培養學 生思維 的靈活 性。 五 、課時 安排 四 年級下 學期數 學教學 安排了 7 2 課時 的教學 內容。 各部分 教學內 容教學 課時大 致安排 一 、混合 運算和 應用題 (11 課 時) 1、 混合運 算 2 課 時 2、 兩、三 步計算 的應用 題 8 課 時 3、 整理和 復習 1 課時 二 、整數 和整數 四則運 算(18 課時) 1、 十進制 計數法 2 課時 2、 加法的 意義和 運算定 律 3 課 時 3、 減法的 意義和 運算定 律 3 課 時 4、 乘法的 意義和 運算定 律 4 課 時 5、 除法的 意義 4 課時 6、 整理和 復習 2 課時 三 、量的 計量(6 課時) 1、 常用的 計量單 位 2 課 時 2、 名數的 改寫 4 課時 四 、小數 的意義 和性質 (17 課 時) 1、 小數的 意義和 讀寫法 2 課時 2、 小數的 性質和 小數的 大小比 較 3 課 時 3、 小數點 位置移 動引起 小數大 小的變 化 4 課 時 4、 小數和 復名數 3 課時 5、 求一個 小數的 近似數 2 課時 6、 整理和 復習 2 課時 五 、小數 的加法 和減法 (3 課時 ) 小 管家 1 課時 六 、三角 形、平 行四邊 形和梯 形(10 課時) 1、 角的度 量 1 課 時 2、 垂直和 平行 2 課時 3、 三角形 2 課時 4、 平行四 邊形和 梯形 3 課時 5、 整理和 復習 2 課時 七 、總復 習(6 課 時) XX 年 2 月 26 日 向縱深發 展。
6、 做好論 文的撰 寫、參 評工作 。 活 動安排 : 二 月份: 課例展 示交流 。王鈞 、李汪 俊、羅 建上研 究課; 課題成 員進行 子課題 研究交 流。 三 月份: 課例展 示交流。 (姚愛 祥)組 織課題 學習, 程中華 、戴輝 文、孫 小娟上 研究課 ;課題 成員進 行子課 題研究 交流。 四 月份: 課例展 示交流。 (姚愛 祥)組 織課題 學習, 劉華波 、曹輝 、錢蕓 上研究 課;課 題成員 進行子 課題研 究交流 。 五 月份: 課題研 究小結 2、 組織年 輕教師 開展會 診式課 堂教學 診斷活 動、同 課異構 活動、 同構異 教活動 ,有效 ,切實 提高我 校年輕 語文老 師的專 業水平 ,獲得 快速成 長。 3、 選拔教 齡 2— —3 年 新教師 參加區 教研室 組織的 區新生 代課堂 教學比 賽,并 做好指 導、培 訓工作 。 ( 三)教 研形式 穩中有 變,踏 實而生 動。 1、 繼續組 織兩周 一次的 專題學 習沙龍 和互動 式評課 沙龍, 結合教 研活動 的主題 組織好 教師學 習、交 流。聽 展示課 的教師 對聽課 內容進 行精心 、 的評點 ,寫成 評課稿 ,在兩 周一次 的互動 式教學 研討沙 龍中進 行交流 、探討 。與往 年不同 的是, 在保證 互動評 課活動 開展同 時 ,不影響 正常教 學,本 學期安 排 8 次 集體評 課活動 ,其他 評課通 過 qq 群來交 流、研 討。
早期殖民擴張:
資本主義發展需要雄厚的資本和廣泛的商品銷售市場。因此,隨著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旨在殖民掠奪、積累原始資本、開拓市場的新航路開辟開始了,殖民掠奪也隨著展開了。
條件:
英國16世紀前主要采取海盜式搶劫方式,直到1588年的“無敵艦隊”之戰。英國從此取得海上霸權,開始海外殖民。
法國17世紀剛結束長達30年的國內宗教戰爭和65年的對意大利戰爭,國王路易十四決心強化中央集權、振興國家,新興資產階級也極力主張,于是國家對北美和印度的殖民開始了。
荷蘭是尼德蘭革命后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商人和船主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隊,航海業和國際貿易非常興盛,在不滿足于豐厚商業利潤的資產階級極力倡導下,開拓殖民地活動開始了。
影響:第一,因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利用國家權力,采取殖民擴張、殖民戰爭、建立特許的商業公司、劫掠殖民地、販賣黑人奴隸等一系列積聚資本的暴力手段,加強了資產階級的地位,空前擴大了貿易范圍,城市興盛,產品供不應求,工業革命已經提到日程上來。第二,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野蠻的屠殺、掠奪、奴役,打斷了亞、非、拉美的歷史進程,使它們發展緩慢、貧困落后,面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嚴重威脅和無窮災難,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后。東西方的歷史進程大大拉開了距離。
瓜分世界:
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從一開始就是和對外殖民侵略和掠奪分不開的。利用國家權力,以最殘酷的□力進行殖民掠奪,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地理大發現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先后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它們以及后起的沙皇俄國,都侵占了大量海外土地。在1876年,僅英、俄、法三國的殖民地面積就達到4040萬平方公里,其中號稱殖民帝國的英國占據了2250萬平方公里,俄國占據了1700萬平方公里。
19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和壟斷資本統治的形成,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奪取原料產地、投資場所、銷售市場和戰略要地,掀起了侵占殖民地的高潮,瓜分世界領土的斗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1876~1914年間,英、俄、法、德、美、日 6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占領了近2500萬平方公里的海外土地,使世界上的殖民地領土從4040萬平方公里增加到6500萬平方公里。這時,幾乎整個非洲、拉丁美洲和大部分亞洲地區都被置于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之下,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囊括了全世界,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一方面是剝削和壓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少數帝國主義國家,另一方面則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它們是帝國主義賴以生存的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列強角逐的主要地區是非洲,其次是西亞和東亞。到1910年,非洲土地面積的90.4%,亞洲的56.6%,美洲的27.2%,大洋洲的100%,已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此外,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或附屬國。
列強的侵略和殖民擴張 英國 侵占的殖民地最多。它倚仗其海上霸權地位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已有的龐大殖民地為基地,在1860年以后發動了一系列殖民戰爭。在亞洲,以印度為據點,先后吞并了馬來亞、上緬甸、北婆羅洲,再次入侵阿富□,并把伊朗變成了保護國。與此同時,英國積極參加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和掠奪,侵占了香港,侵入了西藏,控制了長江流域,把整個華中地區列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英國又是列強瓜分非洲的最積極的參加者,它侵占了埃及,奪得了從北非尼羅河流域經東非高原以及西非幾內亞海灣的大片殖民地。英國在大洋洲又占領了斐濟島和所羅門群島。到1914年,英國所擁有的殖民地占全球面積的 1/4,占列強侵占的殖民領土總和的1/2以上,人口的75%以上。
俄國 僅次于英國的第二個殖民帝國。俄國雖然在經濟上和壟斷資本的發展程度上落后于歐美其他國家,但它在專制主義統治下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具有強烈的對外侵略野心。它倚仗其軍事力量對其周圍的落后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肆無忌憚的侵略擴張,侵占了中亞細亞、西伯利亞、外高加索、波蘭、芬蘭等地區,并向中東地區擴張,把勢力伸向伊朗、阿富□、土耳其等國。在遠東,它積極參加了瓜分中國的罪惡活動,侵占了遼東半島,把東北北部變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并染指朝鮮。到1914年,俄國已擁有174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3320萬人口的殖民地。
法國 次于英國和俄國的第三殖民大國。從19世紀80年代起,在已經握有的龐大殖民地的基礎上,又通過殖民戰爭在亞洲和非洲侵占了大片土地。到1914年,法國已擁有相當于其本土面積20倍的106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比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國的殖民地總和還多。
德國、美國和日本 德國在瓜分世界領土上來遲了一步。當它19世紀80年代初,開始走上掠奪殖民地道路的時候,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幾乎已被其他列強瓜分完畢,不得不將其侵略矛頭指向剛剛被瓜分的非洲。1884年它宣布非洲西海岸、多哥和喀麥隆為自己的保護地,接著占領了肯尼亞和坦噶尼喀。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它侵占了新幾內亞北部和鄰近島嶼,并取得了薩摩亞、馬里亞納和加羅林群島。同時,德國還參加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列,1897年占領了膠州灣,并把整個山東省變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美國在侵吞海外殖民地上也來遲了一步,它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倚仗其強大經濟實力在拉丁美洲和亞洲推行經濟侵略外,還用武力侵占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威克島和圖圖伊拉島,并通過1898年的美西戰爭從西班牙手里奪取了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把古巴變成了自己的保護國。日本通過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和日俄戰爭(1904~1905),侵占了中國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朝鮮、庫頁島南部,并將中國東北的南部變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
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 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和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19世紀7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技術革命,加速了重工業和一系列新工業部門的發展,引起了英國和法國的相對落后和美國、德國和日本經濟的跳躍性發展。1870~1913年間,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由第一位下降為第三位,法國從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而美國從第二位上升為第一位,德國從第四位上升為第二位。但是,到20世紀初結束的世界領土瓜分中,奪得土地最多的仍然是英國和法國,而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美國和德國所得到的卻很少。這種經濟實力與領土瓜分的不平衡發展,終于導致了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這次大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一方面使俄國擺脫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另一方面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德國由于戰敗,它的殖民地領土全部被英國、法國、日本和比利時等國所瓜分。結果,英國的殖民地反而從1914年的3350萬平方公里增加為1938年的3930萬平方公里,法國從1060萬平方公里增加到1190萬平方公里。這種狀況,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種子。
1、形成
(1)、新航路開辟以后,西方國家不斷進行海上探險和殖民征服活動,廣占殖民地。從16世紀起到18世紀中期,英國先后擊敗西班牙、荷蘭、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2)、工業革命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廣泛確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掠奪原料和產品銷售市場,用炮艦和廉價商品打開了一些國家的大門,把越來越多的亞非國家卷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
(3)、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紀初,非洲基本上被瓜分完畢;亞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淪為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為半殖民地;拉丁美洲除原有殖民地外,其余部分實際上成為依附于英、美的半殖民地。這樣,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認識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形成,結束了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存在的孤立、閉塞的陳舊經濟體系,結束了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狹隘性,以社會化大工業為基礎的世界經濟,使各國、各地區的相互交往較前更為擴大,這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
一方面,它極大地解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改革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推動了歐美國家迅速的適應并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以全世界為其活動場所,必然向外不斷殖民擴張,而資本主義國家向世界各地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必然導致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加強,客觀上有利于世界經濟的增長和人類歷史的進步,從而改變了世界過去的封閉狀態。
世界之所以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也是與資本主義列強對世界各地區的奴役、宰割緊密相聯的,這既是先進與落后制度的沖突,也是侵略與反侵略的較量。因此,亞洲、非洲、拉美的廣大人民只有奮起抗爭,吸取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才能使自身得到真正的發展。?
(二)、通過分析理解“門羅主義”、“泛美主義”、“美西戰爭”、“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等歷史概念,認識美國在拉美經過長期的殖民擴張,最終確立了西半球的霸權,明確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總是要為本國的利益服務的
1、門羅主義
獨立不久、羽翼未豐的美國利用它與拉丁美洲毗鄰的地理條件,極力排擠英國等歐洲列強,擴張自己的勢力。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就提出了不允許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務的“門羅宣言”,其中含有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勢力范圍的企圖。
2、泛美主義
19世紀80年代,為維護本國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排擠英國,由美國獨霸拉美,美國又鼓吹建立泛美組織。1889年,美國在華盛頓召集了有18個國家參加的美洲國家會議,提出了“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騙性口號,并建立了“美洲共和國國家聯盟”(1901年改稱泛美聯盟)。這是美國為稱霸西半球邁出的關鍵一步。
3、美西戰爭
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正在衰落的老牌殖民國家西班牙的殖民地,乘古巴獨立戰爭勝利在望之機,借口“解放”古巴,挑起了美西戰爭。結果,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古巴在事實上也淪為美國的“保護國”。美西戰爭是第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國主義戰爭。
4、“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美西戰爭后,美國對拉丁美洲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它是在保護美國公司利益和預防其他列強可能干涉拉美事務的借口下,以先發制人的手段干涉拉美各國內政的帝國主義政策。“大棒政策”是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制定的,霸占巴拿馬運河區就是推行“大棒政策”的突出事例。“金元外交”美國資本大量滲入拉美,奴役和剝削當地人民。整個拉美成了美國的“后院”。
(三)、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與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相比體現出的新特點
印度民族起義
1、發生背景不同:前者在帝國主義階段,后者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2、領導力量不同:前者是民族資產階級,后者是封建王公;
3、革命動力不同:前者是民族資產階級、工人和社會其他階層,后者是封建王公、土兵和農民;
4、斗爭方式不同:前者是政治罷工和武裝斗爭相結合,后者是以武裝起義為主。
(四)、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國家的民族民主運動的共同之處、大多數亞非拉國家人民進行的民族民主運動遭到挫折的原因
1、共同之處
(1)、都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2)、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中出現了新的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3)、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數遭到了失敗。
2、失敗原因
(1)、在列強侵略的過程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作為商品市場和原料地,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屬,在經濟上喪失了獨立性。在政治上,列強對各國進行直接統治,或勾結該地區的封建勢力進行間接統治,殘酷地鎮壓當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2)、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列強之間力量對比的懸殊。
(3)、亞非拉國家在反殖民斗爭中基本處于分散狀態,所以這些斗爭相繼遭到挫折
全球擴張:
上馬車夫——荷蘭:
背景: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經商傳統、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政治上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獲得獨立。
地區 基本情況
亞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印尼一帶,一度占據中國臺灣
非洲 從葡萄牙手中奪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2)“日不落帝國”——英國
戰爭 結果 備注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失敗,西喪失海上實力的喪失和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三次英荷戰爭 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由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引起
英法七年戰爭 英國奪取了大片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
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打斷了它們正常的歷史進程,使它們發展緩慢、貧窮落后,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后。
(第3課)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后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制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
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在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的地位非常之崇高,受到許多帝皇的推崇,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二歷史漢代的思想大一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歷史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復習目標】知道漢代思想大一統的史實,掌握儒家思想取得正統地位的原因影響
【復習講義】
一、西漢初的黃老之學
(一)興起原因
1.西漢統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訓。西漢初年,經濟殘破,百廢待興。統治者不得不采用休養生息政策。
2.黃老之學適應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教師點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漢初極端貧困的社會經濟狀況決定了統治者不得不采取與民休養的政策。劉邦參加過農民戰爭,對農民戰爭的力量有著較為充分的認識,也是促使漢初重視休養生息的重要原因。
(二)興盛時段:從漢高祖到武帝即位約70年的時間里,黃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導思想,在社會上居于支配地位。
●教師點評黃老之學占據統治地位的時間與漢朝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時間是一致的。
(三)名稱由來:黃老之學是指道家學說的中兩派。“黃”是指黃帝的學說,“老”是指老子的學說。
(四)思想內容
1.黃老之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治身(養生),一是治國。
2.黃老之學的基礎是早期道家理論,同時又兼采陰陽、儒、墨、名、法等各家學說。
它強調“無為而不為”,既尊重自然規律反對盲目行動,又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倡導“待時而動”“因時制宜”,是一種“積極無為”的哲學觀。
●教師點評注意對比春秋戰國時期道家思想與漢初黃老之學的異同。認識漢初黃老之學是以早期道家理論為基礎,融合其它各家學派思想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五)作用影響
黃老政治的實施使西漢社會迅速恢復了元氣。
(六)地位喪失
1.原因:
(1)隨著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黃老之學不能適應強化中央集權形勢發展的需要。
(2)儒家學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整合出了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的理論體系。
(3)黃老之學統治地位的喪失,還在于其自身不能隨形勢的發展而發展。
2.標志:漢武帝時,黃老之學被新儒學所取代。
☆我來動手:閱讀課本15頁解析與探究兩短材料: 通過上述兩段材料可以看出漢初至武帝時社會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與漢初統治思想的變化有什么關系?通過這一變化你能得出的最基本的認識是?
參考答案:
①社會經濟的變化:漢初,經濟殘破,民不聊生,社會極端貧困。經過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西漢已經恢復了元氣,國庫充實,人民富足,一片繁榮景象。
②關系:漢初的貧困,決定了黃老之學盛行;武帝時的強盛,決定了統治者不再休養生息,而是進行“有為”的統治,黃老之學衰落,新儒學隨之取得統治地位。
③社會經濟的變化,決定著統治思想的變化。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一)儒學統治地位的確立
漢武帝即位后,進一步開拓大一統事業。他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學被確立為中央王朝的統治思想。
☆我來動手:有人認為,儒學成為封建統治思想,是漢武帝放棄“無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為的結果。若沒有漢武帝,就不會有儒學統治地位的確立。你認為正確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不正確。因為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漢初經濟的恢復決定不再需要漢初的黃老思想。②儒學獲得統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經過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學適應了當時政治統治的需要。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直接推動了儒學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學獲得統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推斷出“若沒有漢武帝,就不會有儒學統治地位的確立”。④若沒有漢武帝,其他帝王也會選取適合其統治需要的政治思想。
(二)漢武帝時期,儒學的新發展
1.新儒學思想的主要來源
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
2.新儒學的主要內容
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學說。他認為人君受命于天,進行統治,所以應當“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無道,天就會降下災異來譴責和威懾。如果人君面對災異而不思悔改,就會出現“傷敗”,因此人君必須仿效天道,實行仁政。
●教師點評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為皇權披上了神圣的外衣。為皇權至高無上找到了依據。董仲舒君權神授的思想,適應了封建統治者加強專制主義中央統治的需要。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學有利于加強封建專制統治,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
●教師點評: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①主張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實行“大一統”,強調君主的權威,賦予君權以神權的色彩。②在宣揚君權神授同時,又繼承和發揚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③以傳統儒學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豐富和發展了孔孟學說。④適應了西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需要,有利于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受到統治者的重視,迅速發展成為社會的正統思想。
3.儒學新發展的作用
①對鞏固國家的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
②“天人感應”學說,對限制君主權力的過度膨脹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學在政治上占據統治地位,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從此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 文化 中的主流地位。
【典例體會】
例1(2004上海歷史,4)漢武帝問策賢良文學,董仲舒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引自《漢書?董仲舒傳》。董的對策
A.指出了漢武帝弱點 B.違背了漢武帝初衷
C.觸犯了漢武帝忌諱 D.迎合了漢武帝意愿
參考答案:D
解析:此時的“孔子之術”是經過董仲舒改造的以“天人感應”學說為基礎的新儒學,它強調“大一統”觀念,強調君權神授。這些思想非常適合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需要。
例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為政》
材料2:仲舒復對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僻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
——《漢書?董仲舒傳》
請回答:
①據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張。
②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種主張在當時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③你認為董仲舒的主張對我國后世有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
①孔子主張“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大一統。
②孔子的主張在當時不被重視,未產生實踐效果。因為在當時諸侯爭霸、社會動蕩的情況下無法實施。
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鞏固了國家統一,使儒家思想獲得“獨尊”的地位。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需要,被漢武帝采納。
③正面影響是使儒家思想成為我國正統思想,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國歷史的發展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影響極其深遠。但是,它的負面作用在封建社會后期日益明顯,固步自封,因循守舊,阻滯了學術思想的發展,阻礙了科技文明的進步,導致中國近代的落后。
解析:材料一闡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絕其它學說,確立儒學獨尊地位的主張。前者,不能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后者,為當時統治者所急需。
分析歷史事物的影響,一般都要注意到兩個方面。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對思想文化的發展有著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回答問題時兩個方面都不要忽視。
【思維拓展】
【優化演練】
一、選擇題:
1、黃老思想作為政治上的指導思想,在社會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歷史時期是
A.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即位B.從西漢建立之前到漢武帝即位
C.從漢高祖到漢武帝以后D.從西漢建立之前到漢武帝以后
2、(2004文綜全國第3卷,17)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是
A.徹底拋棄法家思想 B.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C.向西域傳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為官僚隊伍主體
3、成語“蕭規曹隨”反映了漢初的施政特點。“蕭規”制定的指導思想是
A.儒家的思想 B.發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黃老之學思想
4、董仲舒對儒學的發展最主要的是( )
A.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主要目的是
A.確立儒家的思想統治地位 B. 限制君主權力的膨脹
C.以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政治上的大一統 D.打擊其他學派的力量
6、董仲舒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這次他向漢武帝提出 ( )
A.天人感應學說 B.君權神授學說 C.獨尊儒術建議 D.崇尚法制主張
7、從戰國“百家爭鳴”到西漢“獨尊儒術”的轉變體現了 ( )
①中央集權的強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強 ③大一統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學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8、儒家學說到了漢代有了新的發展,這個新的發展是主張 ( )
A.人定勝天 B.貴賤有序 C.君權神授 D.實行仁政
9、漢代儒學和先秦儒學的關系是 ( )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舊 C.繼承和發展 D.外在形式的變化
10、秦朝實行“焚書坑儒”,西漢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者的根本著眼點是( )
A.壓制知識分子; B.區別對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機制; D.加強君主專制統治;
11、在爭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大一統”二者的關系時,下面四種結論,正確的是( )
A.政治上的統一確保思想上的統一.B漢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C.董促舒的學說適應專制統治的需要;D.思想上的統一為政治上的統一服務;
12、“夫仁義禮制者,制之本也;法令刑法者,制之末也。無本者不立,無末者不成。”這一言論反映出作者對儒家、法家思想的基本態度是( )
A.尊儒抑法 B. 尊法抑儒 C. 儒法并用 D.外儒內法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
西漢時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戰國以來的道家、陰陽家等學派中有利于封建統治的思想吸收進儒家思想。他非常強調“大一統”,他認為,全國人民要服從皇帝的統治,諸侯王也要聽命于皇帝,這叫“大一統”。他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他還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說。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間設立了一個最高權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說:“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遂被接受。
——《中國古代文化教學參考》
孟子
請回答:
⑴根據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觀點的實質和影響。
⑵司馬遷認為孟子的思想“遷遠而闊于事情”,你怎樣理解?
⑶儒家思想在春秋時期就是“顯學”,但為什么到漢武帝時期才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
參考答案:.⑴核心:“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實質:神化君主權力,維護封建專制君主統治,是唯心主義思想。
影響:在當時對鞏固政權和國家統一安定起了積極作用。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⑵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斷,靠仁政學說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因此司馬遷認為孟子的思想“遷遠而闊于事情”。
⑶西漢時期,儒學經過董仲舒的改造,適應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學被確立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
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復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
——《漢書 董仲舒傳》
材料三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至論天下之理……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
——李贄
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孔子與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指出兩種主張不同結局并分析原因。
(2)根據材料三、四分析朱熹與李贄的觀點有何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3)結合上述材料,談一下你對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參考答案:(1)孔子主張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孔子的主張在當時諸候爭霸連年戰亂的背景下不可能實現,因而沒有人采納董仲舒主張;由于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這一主張被采納。
(2)朱熹堅持儒家學說,認為應該遵循倫理道德,認為儒家思想不可改變,維護孔子的權威地位;李贄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論為衡量是非的標準,挑戰孔子的權威地位。說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懷疑和挑戰,統治地位開始動搖。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斷豐富和完善,逐漸確立起統治地位,對維護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來僵化,禁錮了人民的思想,阻礙了文化的進步。
相關文章:
1.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匯總,基礎解讀
2. 高二歷史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
3. 高二必修3歷史知識點總結
4. 2018高二學考歷史必備知識點歸納
5. 高二文科歷史知識點總結
1.學,探,診 七年級上冊歷史答案(人教版)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動腦筋和課后練習題參考答案第1 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P3-P6動腦筋1.對比一下,古猿、北京穗畢頃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別?古猿和北京人頭部的特點是前額低平,眉脊骨粗壯;顴骨高突;吻部前伸,沒有明顯下額。
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思路一: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可按一天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去想象。
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可以從幾條渠道得到火:大自然雷電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
在山頂洞人的洞穴里猜陸發現海蚶殼說明什么問題?你怎樣看?一萬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現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頂洞穴里發現海蚶殼,只能說明山頂洞人已經走得很遠了。
P6活動與探究2.看圖分析:這是北京人使用過的一件石器,假如讓你來使用,你怎樣操作?用它來干什么最方便?提示:可先觀看前面彩頁圖1《北京人的生活》,從畫面左邊那個持尖狀石器使勁挖掘植物塊根的動作中尋找答案。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P8-P10動腦筋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他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飲水更加方便。還飼養了家畜,會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2.大汶口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多少懸殊的現象?由于社會生產力發展,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10練一練:D P10活動與探究1.看圖分析:右邊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說出它的用途嗎?蒸食物。
2.看圖分析:右邊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繪動物圖案,它們是什么動物?你能說出這些動物和當時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嗎?是魚和鹿的圖案。說明半坡的原始居民還捕魚打獵,以補食用。
3.找一找:從以上課文的敘述,你能找出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幾項世界性的貢獻嗎?三項。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第3課華夏之祖P14動腦筋1.你對上述神話(即黃帝時期有關發明的各種神話傳說)有什么看法?認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帶有神話色彩?怎樣看才更為科學?說黃帝時期已能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車,出現文字,編出樂譜,等等,這是可信的。但說這些是黃帝、嫘祖、倉頡或伶倫個人的發明,就帶有神話的色彩了。
實際上其中的任何一項發明,都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而是經過許多人長期探索實踐的結果。因此,歷史上的這些記載,反映的應該是黃帝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但由于黃帝是公認的華夏始祖,所以人們也就把這些發明都歸功于他和數頌他的妻子及其部屬了。2.你覺得堯、舜、禹有什么優秀品質值得你學習?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率領人民治水、能與群眾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學習。
P15練一練 :DP15活動與探究(1)“議一議: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有什么聯系和區別?”遠古傳說:在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述。不可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這其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
炎帝、黃帝時代的傳說,不僅在《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有記載,而且已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發掘所證實。歷史事實: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
(2)故事會:你還聽到過哪些有關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舉例:①炎帝發明了農業、醫藥、陶器。②阪泉之戰……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P20-P23動腦筋1.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你的想法。
是社會的進步。因為原始社會雖然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但那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極端低下的基礎之上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極低,生活質量很差,文化的發展也極為緩慢。
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文化的發展繁榮創造了必要的條件。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此題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紂的極端殘暴統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隸的不滿和反抗。
其次,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結束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深得人心。最后,商湯和周武王能夠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部落,抓住時機一舉取勝。
P24練一練;CP25活動與探究1.制表:簡單做一個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內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項。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約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約前1600年 湯滅夏,商朝建立 商王湯約前1300年 盤庚遷殷 商王盤庚前1046年 牧野之戰,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發)前771年 西周滅亡 周幽王2.你能在西周等級示意圖上標出每一層人的身份嗎?自上而下分別為國王、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P28動腦筋有位著名考古學家說:商代文化實在是一個燦爛的文明。對話:男孩:我認為考古學家說得很對。
這是祖國歷史上的一個光輝時代。女孩:不對!那時候多么殘酷,奴隸過著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