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現任盧卡斯數學教授是誰 中國誰獲得盧卡斯數學教授獎 邁克爾蓋茨物理學家 盧卡斯數學家 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獲得者
獲獎者:霍金,楊振寧。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獲得英國榮譽勛爵、大英帝國司令勛章、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榮譽。
楊振寧:生于中國安徽合肥三河鎮,現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1945年考取清華大學后赴美留學,在芝加哥大學深造,獲博士學位。1949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能,都是英國人擔任的。
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是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榮譽職位,授予對象為數學及物理相關的研究者,同一時間只授予一人,牛頓、霍金、狄拉克都曾擔任此教席,此教席的擁有者稱為“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
現任此職的是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蓋茨(Michael Cates)。
擴展資料
盧卡斯教授席位是數學界中的一項最重要的教授名銜是由英國劍橋大學在1663年12月開設,已有三百多人的歷史。
盧卡斯教授席位雖說是一項數學的教授名銜,其實在基礎科學及工程學上有杰出成就的學者也會被委任執掌這教席,因此,除最初期主要為數學家外,逐漸也有不同領域的學者被委任。
參考資料
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_
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介紹如下:
1、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是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榮譽職位,授予對象為數學及物理相關的研究者,同一時間只授予一人。牛頓、霍金、狄拉克都曾擔任此教席。
此教席的擁有者稱為“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現任此職的是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蓋茨(Michael Cates)。
2、設立背景: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為依據亨利·盧卡斯(Henry Lucas)的遺囑而創設,他曾于1639年~1640年間擔任劍橋大學選區選出的國會議員,與劍橋大學淵源深厚。
因此他的遺囑除了捐出7000英鎊以設立養老院及醫院之外,尚將他4000冊以上的藏書捐給劍橋大學圖書館,并設立每年資助100英鎊的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
1663年12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設立,隔年1664年1月18日得到國王查理二世的核可正式成立。
擴展資料:
歷任盧卡斯教授:
1664-1669,巴羅(Isaac Barrow) 數學
1669-1702,牛頓(Sir Isaac Newton) 數學及物理學
1702-1710,惠斯頓(William Whiston) 數學
1711-1739,桑達生(Nicolas Saunderson) 數學
1739-1760,柯爾生(John Colson) 數學
1760-1798,愛德華·華林(Edward Waring) 數學
1798-1820,米爾納(Isaac Milner) 數學及化學
1820-1822,伍德侯斯(Robert Woodhouse) 數學
1822-1826,脫爾頓(Thomas Turton) 數學
1826-1828,喬治·比德爾·艾里(Sir George Airy) 天文學
1828-1839,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 數學及計算學
1839-1849,金(Joshua King) 數學
1849-1903,斯托克斯(Sir George Stokes) 物理學及流體力學
1903-1932,約瑟夫·拉莫爾(Sir Joseph Larmor) 物理學
1932-1969,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 物理學
1969-1980,詹姆士·拉莫(Sir M. James Lighthill) 流體力學
1980- 2009,霍金(Stephen Hawking) 理論物理學
2009-2015,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 理論物理學
2015-,邁克爾.蓋茨(Michael Cates)凝聚態物理
參考資料: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_
盧卡斯教授席位
在數學界中的一項最重要的教授名銜——盧卡斯教授席位(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是由英國劍橋大學在1663年12月開設,已有三百多人的歷史。
「盧卡斯教授席位」可算是學術界中最負盛名的教授名銜。現時執掌這教席的學者是有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史提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也就是暢銷全球的「時間簡史」一書的作者。另外,舉世聞名的數學家及物理學家艾碩.牛頓(Issac Newton)也曾是執掌這個教席的其中一位學者。
「盧卡斯教授席位」是根據1639至1640年的大學議會議員亨利.盧卡斯(Henry Lucas)的遺愿而開設,每年由某地產物業所得的收入約100英磅,作為這個教席的資金。英皇查理士二世(King Charles II)在1664年1月18日正式批準開設這教席,同年2月由數學家艾碩.巴魯(Issac Barrow)出任史上第一位的「盧卡斯教授」,而在同年的3月14日便舉行第一次的「盧卡斯講座」。
「盧卡斯教授席位」雖說是一項數學的教授名銜,其實在基礎科學及工程學上有杰出成就的學者也會被委任執掌這教席,因此,除最初期主要為數學家外,逐漸也有不同領域的學者被委任。事實上,曾執掌這教席的學者也代表了在科技上有出色及極大影響力的想法。在這三百多年間,這教席記載著科學的演變,也是三世紀以來科學革命的縮圖。
--------------------------------------------------------------------------------
歷任盧卡斯教授:
1664-1669
巴魯(Isaac Barrow)
數學
1669-1702
牛頓(Sir Isaac Newton)
數學及物理學
1702-1710
惠斯頓(William Whiston)
數學
1711-1739
桑達生(Nicolas Saunderson)
數學
1739-1760
柯爾生(John Colson)
數學
1760-1798
華領(Edward Waring)
數學
1798-1820
米爾納(Isaac Milner)
數學及化學
1820-1822
伍德侯斯(Robert Woodhouse)
數學
1822-1826
脫爾頓(Thomas Turton)
數學
1826-1828
阿爾利(Sir George Airy)
天文學
1828-1839
貝比治(Charles Babbage)
數學及計算學
1839-1849
金(Joshua King)
數學
1849-1903
史托克斯(Sir George Stokes)
物理學及流體力學
1903-1932
拿莫爾(Sir Joseph Larmor)
物理學
1932-1969
戴域(Paul Dirac)
物理學
1969-1980
禮特希爾(Sir M. James Lighthill)
流體力學
1980-
霍金(Stephen Hawking)
理論物理學
愛因斯坦發明金獎有2位
獲獎者:霍金,楊振寧。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獲得英國榮譽勛爵、大英帝國司令勛章、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榮譽。
楊振寧:生于中國安徽合肥三河鎮,現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系,1945年考取清華大學后赴美留學,在芝加哥大學深造,獲博士學位。1949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