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人教版初一下數學目錄 初一人教版下冊數學必考重點題型 人教版初中數學初一下冊目錄 人教版初一下數學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學期數學目錄
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
一、知識網絡結構
二、知識要點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 平行線 。如果兩條直線只有 一個 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兩條直線 沒有 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平行。
3、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 公共頂點 且有 一條公共邊 的兩個角是
鄰補角。鄰補角的性質: 鄰補角互補 。如圖1所示, 與 互為鄰補角,
與 互為鄰補角。 + = 180°; + = 180°; + = 180°;
+ = 180°。
4、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散鏈螞角中,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 反向延長線 ,這樣的兩個角互為 對頂角 。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如圖1所示,與互為對頂角。 = ;
= 。
5、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個是 直角或90°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如圖2所示,當 = 90°時,⊥。
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性質3:如圖2所示,當 a⊥b 時, = = = = 90°。
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點到直線的距離。
6、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基本特征:
①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 同一側 ,這樣
的兩個角叫 同位角 。圖3中,共有 對同位角:與是同位角;
與是同位角;與是同位角;與是沖埋同位角。
②在兩條直線(被截線) 之間 ,并且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 兩側 ,這樣的兩個角叫 內錯角 。圖3中,共有對內錯角:與是內錯角;與是內錯角。
③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 之間 ,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 同一旁 ,這樣的兩個角叫 同旁內角 。圖3中,共有對同旁內角: 與 是同旁內角; 與 是同旁內角。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圖4所示,如果a∥b,
則 = ; = ; = ; = 。
性質2:兩直線平喚如行,內錯角相等。如圖4所示,如果a∥b,則 = ; = 。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如圖4所示,如果a∥b,則 + = 180°;
+ = 180°。
性質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
8、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 =
或 = 或= 或= ,則a∥b。
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 = 或= ,則a∥b 。
判定3: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 + = 180°;
+ = 180°,則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
9、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命題由 題設 和 結論 兩部分組成,有 真命題 和 假命題 之分。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 一定 成立,這樣的命題叫 真命題 ;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 不一定 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假命題。真命題的正確性是經過推理證實的,這樣的真命題叫定理,它可以作為繼續推理的依據。
10、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平移后,新圖形與原圖形的 形狀 和 大小 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
平移性質:平移前后兩個圖形中①對應點的連線平行且相等;②對應線段相等;③對應角相等。
第六章實數
【知識點一】實數的分類
1、按定義分類: 2.按性質符號分類:
注: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知識點二】實數的相關概念
1.相反數
(1)代數意義: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我們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2)幾何意義:在數軸上原點的兩側,與原點距離相等的兩個點表示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或數軸上,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所對應的點關于原點對稱.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之和等于0.a、b互為相反數 a+b=0.
2.絕對值 |a|≥0.
3.倒數 (1)0沒有倒數(2)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a、b互為倒數 .
4.平方根
(1)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這個數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0有一個平方根,它是0本身;負數沒有平方根.a(a≥0)的平方根記作.
(2)一個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a≥0)的算術平方根記作 .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個正數有一個正的立方根;一個負數有一個負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知識點三】實數與數軸
數軸定義: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數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知識點四】實數大小的比較
1.對于數軸上的任意兩個點,靠右邊的點所表示的數較大.
2.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兩個正數,絕對值較大的那個正數大;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3.無理數的比較大小:
【知識點五】實數的運算
1.加法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2.減法: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3.乘法
幾個非零實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個數決定,當負因數有偶數個時,積為正;當負因數有奇數個時,積為負.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數為0,積就為0.
4.除法
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上這個數的倒數.兩個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于0的數都得0.
5.乘方與開方
(1)an所表示的意義是n個a相乘,正數的任何次冪是正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
(2)正數和0可以開平方,負數不能開平方;正數、負數和0都可以開立方.
(3)零指數與負指數
【知識點六】有效數字和科學記數法
1.有效數字:
一個近似數,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到的數位為止,所有的數字,都叫做這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2.科學記數法:
把一個數用 (1≤ <10,n為整數)的形式記數的方法叫科學記數法.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標系
一、知識網絡結構
二、知識要點
1、有序數對: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做(a,b) 。
2、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平面內,兩條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
3、橫軸、縱軸、原點:水平的數軸稱為x軸或橫軸;豎直的數軸稱為y軸或縱軸;兩坐標軸的交點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
4、坐標:對于平面內任一點P,過P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垂足分別在x軸,y軸上,對應的數a,b分別叫點P的橫坐標和縱坐標,記作P(a,b)。
5、象限:兩條坐標軸把平面分成四個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標軸上的點不在任何一個象限內。
6、各象限點的坐標特點①第一象限的點:橫坐標0,縱坐標0;②第二象限的點:橫坐標0,縱坐標0;③第三象限的點:橫坐標0,縱坐標0;④第四象限的點:橫坐標0,縱坐標0。
7、坐標軸上點的坐標特點①x軸正半軸上的點:橫坐標0,縱坐標0;②x軸負半軸上的點:橫坐標0,縱坐標0;③y軸正半軸上的點:橫坐標0,縱坐標0;④y軸負半軸上的點:橫坐
標0,縱坐標0;⑤坐標原點:橫坐標0,縱坐標0。(填“>”、“<”或“=”)
8、點P(a,b)到x軸的距離是 |b| ,到y軸的距離是 |a| 。
9、對稱點的坐標特點①關于x軸對稱的兩個點,橫坐標 相等,縱坐標 互為相反數;②關于y軸對稱的兩個點,縱坐標相等,橫坐標互為相反數;③關于原點對稱的兩個點,橫坐標、縱坐標分別互為相反數。
10、點P(2,3) 到x軸的距離是; 到y軸的距離是; 點P(2,3) 關于x軸對稱的點坐標為(,);點P(2,3) 關于y軸對稱的點坐標為(, )。
11、如果兩個點的 橫坐標 相同,則過這兩點的直線與y軸平行、與x軸垂直 ;如果兩點的 縱坐標相同,則過這兩點的直線與x軸平行、與y軸垂直 。如果點P(2,3)、Q(2,6),這兩點橫坐標相同,則PQ∥y軸,PQ⊥x軸;如果點P(-1,2)、Q(4,2),這兩點縱坐標相同,則PQ∥x軸,PQ⊥y軸。
12、平行于x軸的直線上的點的縱坐標相同;平行于y軸的直線上的點的橫坐標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的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的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互為相反數。如果點P(a,b)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則P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相同,即 a = b ;如果點P(a,b)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則P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互為相反數,即 a = -b 。
13、表示一個點(或物體)的位置的方法:一是準確恰當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二是正確寫出物體或某地所在的點的坐標。選擇的坐標原點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個點的坐標也不同。
14、圖形的平移可以轉化為點的平移。坐標平移規律:①左右平移時,橫坐標進行加減,縱坐標不變;②上下平移時,橫坐標不變,縱坐標進行加減;③坐標進行加減時,按“左減右加、上加下減”的規律進行。如將點P(2,3)向左平移2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將點P(2,3)向右平移2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將點P(2,3)向上平移2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將點P(2,3)向下平移2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將點P(2,3)先向左平移3個單位后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將點P(2,3)先向左平移3個單位后再向下平移5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將點P(2,3)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后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將點P(2,3)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后再向下平移5個單位后得到的點的坐標為(, )。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是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主要學習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有關的四個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生活中的實激坦際問題的預備知識,占據重要的地位,為今后學習一次函數以及其他學科(如:物理)的學習奠定基礎,建敏滲模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引導作用,因此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能說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它的解的概念,會檢驗所給的一組未知數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通過實例認識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都是反映數量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能設兩個未知數并列方程組表示實際橋鉛脊問題中的兩種相關的等量關系。
通過問題情境得出二元一次方程,通過探究代入數值檢驗來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后,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和前途。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七年級數學下空信冊知識總結》,僅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人教版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運用(六條)及逆運用(數的計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單項式與單項式、多項式相乘的法則。
3、整式的乘法公式(兩條)。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轉換單項式除以單項式)。
5、互為余角和互為補角和
6、兩直線平行的條件:(角的關系線的平行)
①相等,兩直線平行;
②相等,兩直線平行;
③互補,兩直線平行.
7、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線的平行
8、能判別變量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會列列關系式(因變量=自變量與常量的關系)
9、變量中的圖象法,注意:(1)橫、縱坐標的對象。(2)起點、終點不同表示什么意義(3)圖象交點表示什么意義(4)會求平均值。
10、斗掘輪三角形
(1)三邊關系:角的關系)
(2)內角關系:
(3)三角形的三條重要線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別方法:(注意:公共邊、邊的公共部分對頂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6)等腰三角形:(a)知邊求邊、周長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線合一:
(7)等邊三角形:
11、會判軸對稱圖形,會根據畫對稱圖形,(或在方格中畫)
1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有:
13、(1)等腰三角形:對稱軸,性質
(2)線段:對稱軸,性質
(3)角:對稱軸,性質
14、尺規作圖:(1)作一線段等已知線段(2)作角已知角(3)作線段垂直平分線
(4)作角的平分線(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類:,會求各種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種球)=
(2)摸牌:P(摸某種牌)=
(3)轉盤:P(指向某個區域)=
(4)拋骰子:P(拋出某個點數)=
(5)方格(面積):P(停留某個區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確定事件
17、方法歸納:(1)求邊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計算簡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復習: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科學記數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絕對值。
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人教版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1.不等式的解集: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像這樣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般地,關于同一未知數的幾個一散歲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5.不等式的性質: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點、線、面、體知識點
1.幾何圖形的組成
點:線和線相交的地方是點,它是幾何圖形中最基本的圖形。
線: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線,分為直線和曲線。
面:包圍著體的是面,分為平面和曲面。
體:幾何體也簡稱體。
2.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點、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表示
在幾何里,我們常用字母表示圖形。
一個點可以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
一條直線可以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
一條射線可以用端點和射線上另一點來表示。
一條線段可用它的端點的兩個大寫字母來表示。
注意:
(1)表示點、直線、射線、線段時,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點、直線、射線、線段。
(2)直線和射線無長度,線段有長度。
(3)直線無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
(4)點和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線面兩種:
①點在直線上,或者說直線經過這個點。
②點在直線外,或者說直線不經過這個點。
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人教版
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要點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如果兩條直線只有一個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兩條直線沒有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平行。
3、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
鄰補角。鄰補角的性質:鄰補角互補。如圖1所示,與互為鄰補角,
與互為鄰補角。+=180°;+=180°;+=180°;+=180°。
4、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如圖1所示,與互為對頂角。=;=。
5、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個是直角或90°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如圖2所示,當=90°時,⊥。
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性質3:如圖2所示,當a⊥b時,====90°。
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點到直線的距離。
6、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基本特征:
①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側,這樣
的兩個角叫同位角。圖3中,共有對同位角:與是同位角;
與是同位角;與是同位角;與是同位角。
②在兩條直線(被截線)之間,并且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兩側,這樣的兩個角叫內錯角。圖3中,共有對內錯角:與是內錯角;與是內錯角。
③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之間,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同旁內角。圖3中,共有對同旁內角:與是同旁內角;與是同旁內角。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圖4所示,如果a∥b,則=;=;=;=。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如圖4所示,如果a∥b,則=;=。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如圖4所示,如果a∥b,則+=180°;+=180°。
性質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
8、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
或=或=或=,則a∥b。
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或=,則a∥b。
判定3: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180°;
+=180°,則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
9、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有真命題和假命題之分。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不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假命題。真命題的正確性是經過推理證實的,這樣的真命題叫定理,它可以作為繼續推理的依據。
10、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平移后,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
平移性質:平移前后兩個圖形中①對應點的連線平行且相等;②對應線段相等;③對應角相等。
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人教版相關文章: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
★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目錄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2)
★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
★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七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及練習題
★初一數學下冊基本知識點總結
篇一:直線、射線、線段
(1)直線、射線、線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線: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如:直線l,或用兩個塵鋒握大寫字母(直線上的)表示,如直線AB.
②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如:射線l;用兩個大寫字母表示,端點在前,如:射線OA.注意:用兩個字母表示時,端點的字母放在前邊.
③線段: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用一個小寫字母表示,如線段a;用兩個表示端點的字母表示,如:線段AB(或線段BA)。
(2)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
①點經過直線,說明點在直線上;
②點不經過直線,說明點在直線外。
篇二:兩點間的距離
(1)兩點間的距離:連接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
(2)平面上任意兩點間都有一定距離,它指的是連接這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學習此概念時,注意強調最后的兩個字“長度”,也就是說,它是一個量,有大小,區別于線段,線段是圖形.線段的長度才是兩點的距離.可以說畫線段,但不能說畫距離。
篇三:正方體
(1)對于此類問題一般方法是用紙按圖的樣子折疊后可以解決,或是在對展開圖理解的基礎上直接想象.
(2)從實物出發,結合具體的問題,辨析幾何體的展開圖,通過結合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轉化,建立空間觀念,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3)正方體的展開圖有11種情況,分析平面展開圖的各種情況后再認真確定哪兩個面的對面.
篇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義: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兩邊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
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這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針對方程的特點,靈活應用,各種步驟都是為使方程逐漸向x=a形式轉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時先觀察方程的形式和特點,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號,且括號外的項在乘括號內各項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號。
3.在解類似于“ax+bx=c”的方程時,將方程左邊,按合并同類項的方法并為一項即(a+b)x=c。
使方程逐漸轉化為ax=b的最簡形式體現化歸思想。
將ax=b系數化為1時,要準確計算,一弄清求x時,方程兩邊除以的是a還是b,尤其a為分數時;二要準確判斷符號,a、b同號x為正,a、b異號x為負。
14、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1.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類型
(1)探索規律型問題;
(2)數字問題;
(3)銷售問題(利潤=售價﹣進價,利潤率=利潤進價×100%);
(4)工程問題(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時間;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幾個階段完成,那么各階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總量);
(5)行程問題(路程=速度×時間);
(6)等值變換問題;
(7)和,差,倍,分問題;
(8)分配問題;
(9)比賽積分問題;
(10)水流航行問題(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2.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派慶路:
首先審題找出題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設要求的未知量或間接設一關鍵的未知量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關的量,找出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設、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五個步驟
(1)審:仔細審題,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們之間的等量關系.
(2)設:設未知數(x),根據實際情況,可設直接未知數(問基者什么設什么),也可設間接未知數.
(3)列: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數的值.
(5)答:檢驗未知數的值是否正確,是否符合題意,完整地寫出答句.
一元一次方程(復習綱要)
一、 方程
1. 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 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等式不變.
2)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等式不變.
注意:運用性質時,一定要注意等號兩邊都要同時變;運用性質2時,一定要注意0這個數.
二、 一元一次方程
1. 定義: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含有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整式方程.
注意:1)未知數所在的式子是整式;2)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次數為1.
2. 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驟
變形名稱 具體做法 注意事項
去分母 在方程兩邊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項;
分子是一個整體,去分母后應加上括號
去括號 先去小括號,再去李團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 不要漏乘括號的項;
不要弄錯符號
移項 把含有未知數的項移到方程的一邊,其他項都移到方程的另一邊(移項要變符號) 移項要變號;
不要丟項
合并同類項 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字母及其指數不變
系數化成1 在方程兩邊都除以未知數的系數a,得到方程的解
不要分子、分母搞顛倒
三、 應用題
1. 幾種常見題型及特點
內容
類型 題中涉及的數量及公式 等量關系 注意事項
和倍、差倍問題由題可知 弄清“倍數”關系及“多、少”關系等
等積問題 周長公式、體積公式 周長、體積不變 要分清半徑、直徑
行
程
問
題 相遇問題 路程=速度 時間
時間=路程 速度
速度=路程 時間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相向而行注意出發時間、地點
追及問題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同向而行注意出發時間、地點
調配問題從調配后的數賀擾毀量關系中找等量關系 調配對象流動的方向和數量
內容
類型 題中涉及的數量及公式 等量關系 注意事項
比例分配問題全部數量=各種成份的數量之和 把一份數設為x
工程問題 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量 工禪備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量 工作效率
兩個或幾個工作效率不同的對象所完成的工作量的和等于總工作量 一般情況下,把總工作量設為1
利潤率問題 商品的利潤率=
商品利潤=商品售價-商品進價 找出利潤或利潤率之間關系 打幾折就是按原售價的百分之幾出售
數字問題 設a、b分別為一個兩位數的個位上、十位上的數,則這個兩位數可表示為
10b+a 由題知 設間接未知數
3. 用方程解應用題一般步驟:
1) 適當設未知數
2) 找等量關系
3) 求解方程
4) 根據實際情況作答
注意:1)設未知數和寫答案時,單位要寫清楚
2)列方程時,方程兩邊所表示的量應該相同,并且各項的單位應該一致
3)在找相等關系時,對題中所給出的條件應該充分利用,不要漏掉,但也不能把同一條件重復利用,否則會得到一個恒等式,無法求得應用題的解
4)對于求得的方程的解,還要看它的實際意義,然后才能確定應用題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復習提綱 含有兩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由兩個一次方程組成,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同時滿足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基本思路: 二元一次方程 消元 一元一次方程 應用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理解問題(審題,搞清已知和未知,分析數量關系) 制訂計劃(考慮如何根據等量關系設元,列出方程組) 執行計劃(列出方程組并求解,得出答案) 回顧(檢查和反思解題過秤,檢驗答案的正確性以及是否符合題意) 主要方法和技能 用代入法和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五章 整數指數冪及其運算的基本法則 整式的乘法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乘,其余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 單項式和多項式相乘,就是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多項式和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整式的除法法則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這個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