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7一2018年期末物理試卷 2017年物理全國一卷 2017全國一物理 2016到2017期末考試卷物理 2017到2018物理試卷八年級
物理都被稱之為最難得學科,一度使很多同學想要放棄。那么關于高考物理題型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考物理五種題型詳解,希望大家喜歡!
物理選擇題類型分為五種
1.定性判斷型
考查考生對物理概念、基本規律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而設定。同學們要從物理規律的表達方式、規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規律的成立或適用條件、與規律有關的物理模型等方面把規律、概念、模型串聯成完整的知識,并將物理規律之間作橫向比較,形成合理、的解題模式。這就需要同學們對基本概念、規律等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嘍。
2.函數圖象型
以函數圖象的形式給出物理信息處理物理問題的試題。物理圖象選擇題是以解析幾何中的坐標為基礎,借助數和行的結合,來表現兩個相關物理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從而直觀、形象、動態地表達各種現象的物理過程和規律。圖象法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答物理問題(特別是選擇題)的有效方法。在圖象類選擇題中使用排除法的頻次較高。
例如:如圖甲所示,導體框架abcd放置于水平面內,ab平行于cd,導體棒MN與兩導軌垂直并與導軌接觸良好,整個裝置置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隨時型并間的變化規律如圖乙所示,MN始終保持靜止。規定豎直向上為磁場正方向,沿導體棒由M到N為感應電流的正方向,水平向右為導體棒所受安培力F的正方向,水平向左為導體棒所受摩擦力f的正方向,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快解秘訣:分析0~t1時間內可知磁通量無變化,導體棒不受安培力,可排除C選項;A、B選項中肯定有一個是錯誤的,分析t2~t3時間內可知電流方向為正,可排除A選項;然后多選題可輕松判斷B、D正確。
3.定量計算型
考查考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規律的掌握和思維敏捷性而設置,對考生來說一方面要有堅實的基礎,更主要的是考生的悟性、平時積累的速解方法加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來迅速解題。這就需要同學們平時夯實基礎,總結和掌握解題方法、歸納物理推論,這樣才能在考場內得心應手。
其中一些量化明顯的題,往往不是簡單機械計算,而蘊涵了對概念、原理、性質和法則的考查,有些則只需估值就可做出判斷。當然,如果計算時遇到困難,請不要忘記圖象法,圖象法是解定量計算型選擇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4.信息應用型
從信息角度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提供新概念、新知識、新情景、新模型、新科技的"新知型",要求以此信息來解決題目中給定的問題;另一類是在考生已學的物理知識基礎上,以日常生活、生產及現代科技為背景的信息給予“生活型”題。
解答信息給予題的過程分三步:(1)在審題中進行信息處理。排除與問題無關的干擾信息,提取對問題有關的有效信息,抽去生活、生產背景,建立相應的物理過程;這一步是關鍵,也是難點,可以說成敗在此一舉。(2)是解析所建物理過程,確定解題方法或建立解題模型;(3)求解。
例如: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并非只發生一次衰變就達到穩定狀態,而是要發生一系列連續的衰變,最終達到穩定狀態.某些原子核的衰變情況如圖所示(N表示中子數,Z表示質子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到的衰變是α衰變
B.已知的半衰期是T,則8個原子核經過2T時間后還剩2個
C.從到脊租臘共發生5次α衰變和2次β衰變
D.圖中發生的α衰變和β衰變分別只能產生α和β射線
注意:本題關鍵是要從圖像中提取有用信息,除去與選項相關的元素,直擊目標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本題的選項判斷中。
解析:由到放出電子,則此衰變是β衰變,選項A錯誤;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變的統計規律,對少數的原子核不遵循,選項?B?錯誤;變為,質量數少20,則發生了5次α衰變,根據5×2-n=8得n=2,知發生了2次β衰變,選項C正確;圖中發生α衰變和β衰變時,往往伴隨γ射線產生,選項D錯誤。
5.類比推理型
將兩個相似的物理模型、物理性質、物理過程、作用效果、物理圖象或物理結論等進行類比,給出似是而非的相關選項,增強了選項的隱蔽性,著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
解類比推理選擇題首先要看清題干的敘述,分析、理解題給兩個類比對象間的相似關系,從相同中找不同或者將不同類比對象統一到同一個櫻滑物理模型中,從中尋找選項中的對立矛盾和相同特征,排除干擾因素。
當然,對于既有單選又有多選的物理選擇題,要想多得分,就需要同學們在答題時有很好的策略:
1.對于多項選擇來說,一定要認真分析每一個選項,對于不確定的選項寧愿少選也不可錯選;
2.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修改選項時,必須確定所改的選項100%正確才動手修改。
高考物理五種題型詳解介紹分享相關文章:
1. 2017年高考物理題型解析
2. 高考物理備考經驗分享
3. 高考物理各題型的答題技巧
4. 2017高考物理常見題型
5. 高中物理28種題型解題思路
6. 高考物理答題技巧分享
7. 高考物理五大復習方法
8. 2016高考物理題型
9. 高考常考三大典型物理試題解析及復習方法
10. 高考物理考前復習指南
高三的同學已經開始了高考第一輪復習,在這一階段的復習當中,我們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高考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知識點總結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高考物理打點計時器知識點
了解打點計時器的構造;會用打點計時器研究物體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通過分析紙帶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及其某時刻的速度;學會用圖像法、列表法處理實驗數據。
一、實驗目的
1.練習余掘使用打點計時器,學會用打上的點的紙帶研究物體的運動。
3.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二、實驗原理
⑴電磁打點計時器
① 工作電壓:4~6V的交流電源
② 打點周期:T=0.02s,f=50赫茲
⑵電火花計時器
① 工作電壓:220V的交流電源
② 打點周期:T=0.02s,f=50赫茲
③ 打點原理:它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點跡的計時器,當接通220V的交流電源,按下脈沖輸出開關時,計時器發出的脈沖電流經接正極的放電針、墨粉紙盤到接負極的紙盤軸,產生電火花,于是在紙帶上就打下一系列的點跡。
⑵由紙帶判斷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
0、1、2…為時間間隔相等的各計數點,s1、s2、s3、…為相鄰兩計數點間的距離,若△s=s2-s1=s3-s2=…=恒量,即若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恒量,則與紙帶相連的物體的運動為勻變速直線運動。
⑶由紙帶求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方法
三、實驗器材
小車,細繩,鉤碼,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或打點計時器),低壓交流電源,導線兩根,紙帶,米尺。
四、實驗步驟
1.把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如圖所示。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滑輪,并在細繩的另一端掛上合適的鉤碼,試放手后,小車能在長木板上平穩地加速滑行一段距離,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
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讓小車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 取下紙帶, 換上新紙帶, 重復實驗三次。
4.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舍掉開頭的比較密集的點子, 確定好計數始點0, 標明計數點,正確使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兩點間的距離,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含毀空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計數點對應的速度, 作v-t圖線 , 求得直線的斜率即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項
1.紙帶打完后及時斷開電源。
2.小車的加速度應適當大一些,以能在紙帶上長約50cm的范圍內清楚地取7~8個計數點為宜。
3.應區別計時器打出的軌跡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點,通常每隔4個軌跡點選1個計數點,選取的記數點不少于6個。
4.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可統一量出各計數點到計數起點0之間的距離,讀數時應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見考法
紙帶處理時高中遇到的第一個實驗,非常重要,在平時的練習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均會高頻率出現,以致在學業水談瞎平測試和高考中也做為重點考察內容,是選擇、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同學們要引起重視。
誤區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會判斷紙帶的運動形式、會計算某點速度、會計算加速度,在運算的過程中注意長度單位的換算、時間間隔的求解、有效數字的說明。
例題1. 在研究小車運動實驗中,獲得一條點跡清楚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每隔0.02秒打一個計時點,該同學選擇ABCDE5個記數點,對記數點進行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單位是厘米,試求:ABCDE各點的瞬時速度(m/s),小車加速度?(m/s2),如果當時電網中交變電流的的頻略是51Hz,但做實驗的同學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偏大,偏小,不變 第一點為A,第3點為B,第5點為C,第7點為D,第9點為E AB為1.5,AC3.32,AD5.46,AE7.92
高考物理易錯知識點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
2.平動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點,轉動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3.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4.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運動情況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6.忽視位移的矢量性,只強調大小而忽視方向。
7.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對性,必須選一個參考系,選不同的參考系時,物體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復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10.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后,再釋放紙帶。
11.釋放物體前,應使物體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12.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13.“速度”一詞是比較含糊的統稱,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一般指瞬時速率、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四個概念中的一個,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義。平常所說的“速度”多指瞬時速度,列式計算時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著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學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響,很難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初中所學的“速度”就是現在所學的平均速率。
高考物理復習指導
(1)回歸課本,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強化訓練。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高考題再怎么靈活,它都要緊扣課本、圍繞考綱來命題。只要我們的基礎知識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課本內容為出發點,我們就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復習中,我們務必要加強"雙基"訓練。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特別是對于那些自己覺得比較抽象和陌生的知識點,一定要從弄清"為什么要引入相應概念?如何引入?怎樣定義?有何含義?有哪些典型的應用?"等幾個方面的問題來強化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就這一點而言,考慮到目前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的分配問題,我們在一輪復習階段要多練選擇題,因為選擇題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單一,對及時鞏固相關的知識點很有幫助,而且也不費時間,效率也就比較高。
(2)夯實基礎知識、注意主干知識。盡管近幾年來教材在變,大綱在變,高考也在變,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思路不會變,它們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而主干知識又是物理知識體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識,學好主干知識是學好物理的關鍵,是提高能力的基礎。在備考復習中,不僅要求記住這些知識的內容,而且還要加強理解,熟練運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學科知識,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的知識網絡。新課程知識應用性較強,與素質教育的教改目標更加接近,容易成為命題點。
(3)注重學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學習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其中的科學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和仔細審題的習慣和能力。為什么不少學生感到物理課聽起來容易,自己做起來難。問題就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物理學科科學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為此,在物理復習過程中要適時地、有機地將科學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體法、隔離法、圖象法、逆向思維法、演繹法、歸納法、假設法、排除法、對稱法、極端思維法、等效法、類比和遷移法等進行歸納、總結,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領悟其精髓,從而提高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
(4)研究題型,分類歸檔,注意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訓練和歸納。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須對知識點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斷翻新變化。很多試題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查,有時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時卻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綜合能力,或以新穎的情景或新的設問角度考查同一知識點的。我們在本輪復習中應站在科學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試,分析題型,精選例題,組合習題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提高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猜你喜歡:
1. 2017高考物理實驗題解題步驟
2. 2017高三物理實驗總結
3. 2017高考物理知識點匯總
4. 2017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5. 2016高考物理實驗知識總結
6. 2017高考物理考點預測和分析
1、什么是杠桿
物理學上定義的杠桿是一根在力敗讓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所謂硬棒,就是要求在使用時棒不會變形,至于棒的形狀則并非一定要求是直的,比如滑輪、輪軸等都可看作是杠桿。
在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杠桿,如買菜使用的桿秤,實驗室使用的天平。常用的剪刀、鑷子、羊角錘等實際都是杠桿的變形。
2、正確理解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對支點的轉動效果不僅與力的大小有關,還與支點到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有關。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做阻力臂。力的大小相同時,力臂是影響杠桿轉動的物理量。
如圖甲所示,若分別在杠桿的A點和B點作用豎直向上
的力F1和F2,使杠桿緩緩繞O點轉動,當然用力F2較小,因
為F2的力臂較大。
如圖乙中,若先后在杠桿同一點A作用垂直于杠桿的
力F1和斜向下的力F2,使杠桿緩緩繞O轉動,我們發現用力F1較小,原因同樣在于F1的力臂較大。
應用中必須留心力臂的畫法。千萬不要把轉動軸到力作用點的連線誤認為是力臂。
圖乙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若作用點不變,力的方向發生察世局改變,那么力臂也會隨著改變,F1的力臂是l1,F2的力臂是l2,而且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如l2)。
3、杠桿平衡表示什么意思:平衡條件是什么。
當有兩個力或幾個力作用在杠桿上,能使杠桿分別按兩個不同方向(比如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若杠桿保持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時,則我們說杠桿平衡了。根據實驗可確定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即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
應該注意所謂動力與阻力并無嚴格區別,比如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返空,被測物對底盤的壓力與砝碼對底盤的壓力根本無需分清哪個是動力,哪個是阻力,它們在這里的區別僅在于使杠桿轉動的方向不同而已。
我上汪孝初中時,這個也學不好,推薦多做攜雀些困隱稿題,五三的練習冊就很好,我就是做這個,三模物理69的(滿分70)
《杠桿》試題分類剖析
力臂與杠桿平衡條件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規律,近年的中考試卷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筆者把江蘇省各市近幾年中考試卷中關于杠桿類的部分試題進行了分類,進行剖析、解答與點評,以期達到提高同學們認識之目的。
一. 概念類試題
例1. (蘇州市考題)人的前臂可看作一個杠桿。當用手斜向上拉彈簧時,肘關節O是支點,肌肉收縮產生動力F1作用在A點,阻力F2作用在B點,試在圖1中分別畫出F1和F2的力臂l1和l2。
圖1
剖析: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阻)力臂。找力臂時,應先找出支點的位置,再沿動力和阻力的作用方向將力的作用線畫出,然后從支點作這些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就可畫出力臂。
解:枯知(圖略)。
點評:考查學生是否理解力臂這一重要概念。
二.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類試題
例2. (鎮江市考題)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張華同學發現杠桿不處于水平平衡位置(如圖2所示)
圖2
(1)張華應將螺母向________________調節(選填“左”或“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請你幫張華設計并畫出一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便于張華研究杠桿平衡條件。
剖析:為消除杠桿自重對平衡的影響,應使杠桿的重力作用線通過支點。因此,在杠桿上未掛鉤碼前,必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為便于分析實驗數據,從而研究杠桿平衡條件,應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而設計簡單的沒明消表格是初中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
解:
(1)右
(2)設計的表格大致如下:
或
點評:考查學生是否動手做過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如未動手實驗過,很難做對此題。
三. 運用杠桿平衡條件類試題
例3. (徐州市考題)一根杠桿AB長1m,支點距B端0.4m,現如圖3所示在A端掛一個重200N的物體G1,若要使杠桿平衡,則要在B端掛一多重的物體G2?
圖3
剖析:從題中可以直接找出作用在杠桿上的一個力和一個力臂,另一個力臂也可算出,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很容易求出另一個力。
解:根據F1l1=F2l2,算出G2=300N。注意:G1對應的力臂并不是1m。
點評:考查考生:(1)是否理解杠桿平衡條件;
(2)能否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杠桿平衡問題。
例4. (徐州市考題)圖4中輕棒OA可繞O點轉動,槐歲OA長1.8m,在桿上距O點0.6m處的B點用繩掛一個重120N的物體G,若要使OA如圖5所示位置平衡,則在A點應施加的最小力為_____________N,試在圖5中由所給條件作出該力的圖示。
圖4
圖5
剖析:作用在杠桿B點的阻力F2,其力臂l2是OB',不是OB。若設作用在杠桿A點的動力為F1,動力臂是l1,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有F1l1=F2l2。由于F2、l2為常量,要使作用在杠桿A點的動力F1最小,必須使動力臂l1最大。可以看出,只有l1=OA時最大。
解: 。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 ,該力的圖示如圖5所示。
點評:考查學生是否理解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杠桿平衡條件及力的圖示法
四. 杠桿的應用類試題
例5. (蘇州市試題)各式各樣的剪刀都是一對對杠桿,要剪開較硬的物體,使用哪種剪刀最合適( )
剖析:要剪開較硬的物體,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必須使用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即省力杠桿。
解:應選B種剪刀。要剪開較硬的物體,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必須使用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即省力杠桿。
解:應選B種剪刀。
五. 具“變”特點杠桿類試題
例6. (徐州市考題)如圖6所示,在杠桿OA上的B點懸掛一重物G,A端用細繩吊在小圓環E下,且細繩長AE等于圓弧半徑,此時杠桿恰成水平狀態,A點與圓弧環CED的圓心重合。當E環從C點逐漸順時針滑到D點的過程中,吊繩對A端的作用力大小將()
圖6
A. 保持不變
B. 逐漸增大
C. 由大變小,再由小變大
D. 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
剖析:由于細繩對水平杠桿A端施加的動力F1始終沿著細繩向上,當E環沿圓弧CED從C點逐漸順時針滑到E、D點的過程中,動力F1的方向發生了變化,致使F1的力臂由小變大再變小,在此過程中,阻力F2(等于G)、阻力臂l2(等于OB)大小不變,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知,動力F1由大變小再變大。
解:選(C)答案。
點評:考查學生:(1)是否理解力臂概念;(2)能否理解杠桿平衡條件;(3)能否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具“變”特點杠桿類問題。
六. 變形杠桿類試題
例7. (徐州市考題)車輪重100N,陷于泥坑里,如圖7所示,要使車輪以逆時針方向轉出泥坑,需在A點施加的最小作用力為多大?在圖上畫出此力的圖示。
圖7
剖析:當車輪逆時針方向轉動時,車輪繞著泥坑與車輪的接觸點O轉動,因此O點是支點。可見車輪是一個變形的杠桿,作用在該杠桿上的阻力F2為車輪的重,作用點在車輪的軸心處,其力臂l2=OB;在A點施加的最小作用力(即動力)F1的力臂l1必須等于OA。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即可算出F1的大小,并可作出此力的圖示。
解:設車輪的半徑為R,則 。由于 ,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求得作用在A點的最小作用力F1=25N;該力的圖示如圖8所示。
圖8
點評:考查學生能否從實物中抽象出杠桿,并找出杠桿的支點、作用在杠桿上的阻力及阻力臂,從而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問題。
七. 知識綜合類試題
例8. (揚州市考題)如圖9所示,一輕質杠桿的B端掛一質量為10kg的物體,A端用一細繩將杠桿系于地上,細繩與杠桿間的夾角為30°,OA=1m,OB=0.4m,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現在O點放一質量為5kg的物體,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體以0.1m/s的速度向左勻速滑動。問
(1)物體運動到距O點多遠的地方,細繩AC的拉力恰好為零?
(2)在移動物體的過程中F做的功及功率是多少?
圖9
剖析: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體向左勻速滑動時,物體對杠桿AB施加了一個大小等于10N的水平向左的滑動摩擦力,此力可近似看作通過杠桿的支點O,它不影響杠桿的平衡。當細繩的拉力為零時,影響杠桿平衡的力有兩個;一個是作用在杠桿B端的力F(大小等于G),另一個是運動到支點O左側的物體對杠桿施加的壓力F1(等于運動物體的重)。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出物體運動的距離,再根據 可求出力作用在物體上的時間,從而求出水平拉力做的功和功率。
解: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求得細繩AC的拉力為零時物體距O點為
物體運動的時間
拉力做功
功率
點評:考查學生:(1)是否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能否面對眾多條件,剔除多余條件(如細繩與杠桿的夾角為30°,OA=1m等),選出有用條件來。
(2)能否綜合應用杠桿平衡條件、速度公式、功的公式與功率公式等重要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例9. (常州市考題)如圖10所示,一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A端用繩子系住,繩子的另一端系于豎直墻壁的C點,在杠桿中點B處懸掛一重為G的重物,杠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已知杠桿OA長為2l,O點到C點距離為l。(1)請在圖上畫出拉力F的力臂;(2)求出拉力F的大小;(3)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 ,則重物最多能懸掛在離O點多遠處?
圖10
剖析:根據杠桿平衡條件,要求拉力F,必須求出其力臂DO(如圖11所示)。在 和 中,由于 是公共角, ,因此有 。從式中可以看出,只要求出AC的長即可求出DO,而AC可根據勾股定理求出。
圖11
求出拉力F的力臂DO,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出重物最多能懸掛在離O多遠的距離。
解:(1)拉力F的力臂如圖11所示中的DO。
(2)在
由于
即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有 ,所以拉力為
(3)設繩子上拉力 時,重物的懸掛點離O點的距離為 ,則 ,
點評:考查學生:(1)是否理解力臂概念;
(2)是否能和數學解決物理問題;
(3)是否掌握杠桿平衡條件。
從以上各題可以看出,要解答杠桿類問題,學生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會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能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
(2)能從實物中抽象出杠桿,會找杠桿的支點,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理解力臂概念,會正確找(作)出力臂;
(3)會用數學中的幾何知識、三角知識計算動力臂和阻力臂;
(4)理解杠桿平衡條件,并能應用它解決杠桿平衡問題;
(5)具有扎實的力學知識,能解答關于杠桿的力學綜合題。
關于力的方向:(1)當動力和阻力在支點同一側時,這兩個力的方向是相反的;(2)當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異側時,這兩個力的方向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