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概括,它們分別是咸豐時期、同治時期、光緒時期還有晚年訓政時期。1、咸豐時期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歲),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咸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那么,歷史上的慈禧太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氏,名杏貞。出生于葉赫部悶拍叢(今四平附近)。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或垂簾聽政或臨朝稱螞櫻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為期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人稱清朝“無冕女皇”,由于在其48年的統治期間,中國除了太平天國之亂外,還飽受外國侵略,中國國力日漸衰敗。其執政能力頗受爭議,加上中國傳統對于女性執政的負面意見,近來,史學界逐漸開始有人從歷史條件局限的觀賀槐點,對慈禧當政提出多元化的評價。但她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
歷史上的慈禧的死因有三種:慈禧患病而死、勞累傷情而亡、被人下毒而亡。
1、慈禧患病而死。
據《慈禧外記》記載:“西歷1908年11月15日太后于六點鐘起床,處理朝政。至午時太后方飯,忽然暈去,為時甚久,其根則由夏間病痢太久,體氣大傷也。”從這本史料記載分析,慈禧之病是由痢疾引起,而且逐漸加重,只有這樣,她才能在清醒的狀態下,處理光緒皇帝的問題。
2、勞累傷情而亡。
據說,慈禧聽說光緒皇帝死后,情感大傷。雖然在光緒后期親政期間,倆人之間關系出現失和。但慈禧一直視光緒為自己的兒子,從小把光緒接入宮中后,她親枯爛手調教,光緒帝一點點地成長,雀碼都有慈禧的陪伴,她們之間情同母子。
所以,她聽說光緒皇帝死后,她又想起自己早逝的兒子同治皇帝,悲從心中升起,不能克制。特別,光緒皇帝死后,慈禧頻繁處理宮中事務,沒有充分的休息,胃不納食,體力衰竭,勞累過度,情緒大傷。最后,慈禧心力交瘁而亡。
3、被人下毒而亡。
這個傳聞來自于,慈禧身邊最紅的太監李蓮英的表姐之口,當時李蓮英的表姐也在宮中當差,因為李蓮英的關系,她能近距離接觸慈禧。
李蓮英的表姐出宮后,在宮外活了很多年,她在離世前說出宮中秘聞,其中就說道,慈禧不是病死的,是被人下的慢性毒藥,慢慢中毒而亡,宮里的很多人都知道,但都不敢沒歲漏說。
慈禧是清朝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皇后。
慈禧悔畝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曾經控制過整個國家的女性之一。從她15歲開始被選入宮中成為秀女之時起,便注定她的命運與大清王朝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進入宮中后,慈禧太后憑借著美貌的容顏和聰明的才智,很順利便得到了咸豐皇帝的寵幸,被封為懿貴嬪。
咸豐皇帝死后,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發動祺祥之變,很快便控制了朝政,將年幼的同治皇帝推向了皇帝的寶座,而自己則成為幕后真正的控制者。
擴展資料:
慈禧太后是清朝歷史中最奢侈的一位太后,在60歲的生日時為自己的生日準備的首飾合黃金1萬兩,鉛前早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去黃金23萬槐雀兩。
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道路的景點設置與裝飾,花去白銀240萬兩慈禧太后這個生日,約花了白銀1000萬兩,相當于整個北洋艦隊的經費。
據清王朝最后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回憶:慈禧當年一天的宮中費用大致是紋銀四萬兩。這意味著清宮半月之費可購甲午海戰時日方吉野級巡洋艦一艘,兩月之費可購一超級主力艦,一年之費可裝備一支居當時全球六七位的海軍艦隊。
參考資料來源:—孝欽顯皇后
原名:葉赫那拉·杏貞。
民間傳猜孫說或影視作品,一般稱慈禧太后為蘭兒或玉蘭。可能是因為慈禧進宮后的第一個封號為“蘭貴人”,很多筆記誤以為“蘭兒”是她的乳名,實則不然。
據慈禧家族后人葉赫那拉·根正稱,慈禧的乳名實際上叫“杏兒姑”,“姑”是滿人對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稱呼,而“杏兒”的名字則是因為當時家中庭院種有幾顆白杏樹。
由此,慈禧的爺爺給她起了個大名叫“杏貞”,小名“杏兒”,取義“忠貞”之意。至于咸豐皇帝初封杏貞姑娘為蘭貴人,大概是因為咸豐最喜歡玉蘭花,因此給她這樣一個封號,以表示自己對杏貞的愛慕之意。
擴展資料:
慈禧出身于葉赫那拉家族,傳說愛新覺羅家族和葉赫那拉家族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尤其是那句“興于葉赫,亡于葉赫”,更為慈禧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相傳葉赫那拉家族世代出美女,清朝皇室多與這個家族聯姻,僅皇后葉赫家族就出了三個,其他妃子、福晉更是數不勝數。
努爾哈赤的母親就出自這個部落,而皇太極生母孝慈高皇后更是葉赫部首領楊吉努之女。在明朝末年,葉赫部非常強大。
因為世代聯姻,努爾哈赤在統一蒙古與東北其他各部的戰爭中得到了葉赫部的大力支持。誰知硝煙尚未散去,努爾哈赤便轉過身來向葉赫那拉氏宣戰。
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概括,它們分別是咸豐時期、同治時期、光緒時期還有晚年訓政時期。
1、咸豐時期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歲),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咸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歲),晉李陪舉封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咸豐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歲),晉封懿貴妃。
2、同治時期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葉赫那拉氏隨咸豐帝逃往熱河。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后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哪碧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亂乎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
3、光緒時期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1884年4月8日,慈禧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將以恭親王奕欣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開始西宮獨裁。
4、晚年訓政時期
戊戌政變后,中國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慈禧最初主剿,但鎮壓屢屢失敗,義和團迅猛發展并進入北京。
以上就是歷史上的慈禧太后的全部內容,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一說出生于北京,一說出生于安徽安慶,一說出生于山西長治,也有說法生在寧波,而更多歷史考證其出生于云南曲靖。[1]滿洲鑲藍旗也有說法是漢族人,后抬旗入鑲 慈禧太后像黃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