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把歷史事件編成一首歌 介紹朝代歌開場白 完整版朝代歌 《朝代歌》誦讀 兒童《朝代歌》詞
1、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并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后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后莊,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禎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孝散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3、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4、夏后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氐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稱雄。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后金。
后金游慎態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擴展資料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解釋: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1年;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神源;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歷史朝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2、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并六國,嬴政稱始皇。楚漢鴻溝界,最后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后莊,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禎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團嫌,時適清道光,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3、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4、夏后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匈奴羯氐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稱雄。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后金。后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擴展資料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解釋:夏朝昌或余: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1年;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1年;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54年;十國:公耐滾元891-979年,共計:89年;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參考資料來源:
歷史朝代歌有很多版本,其中幾個比較常見的有:
第一種:
三皇五帝始 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種: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并六國,贏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后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后莊,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棚鉛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叢和升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第三種:
夏后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滲老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后金。
后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這幾種是比較常用的,還有別的說法,不過要想把各個朝代理清楚,通過朝代歌來記憶不失為好的方法。所以推薦使用,以上三種各有各的優點,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任意一個試著開始背誦記憶。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逗歷蜀山拿搜吳,
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敏悶傳。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自此完。
不同版本略有不同,大體就是這樣了。
簡單版
夏商周,春秋戰
秦朝以后是兩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槐散夏遼
金元明清二十朝
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
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檔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擴展資料: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記憶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名稱的歌謠。其形式多為簡單易記、朗朗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 歷史朝代歌多是配合著“歷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編入小學課本。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發現于云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簡單的,并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萬年前后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中國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農耕。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開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其勢力和影響已達到黃河南北,并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起的商、西周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之后是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大約在5000年前,中國人已知道了冶煉銅的技術。3000多年前的商代,開始使用鐵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到了春秋時期,制鋼技術已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空前活躍,涌現出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著名的哲學家老子、孔子、孟子和軍事學家孫武等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
他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組織30多萬人在中國北部修建了綿延5000公里的長城,并生前就開始修筑龐大的墳墓。1974年發現的、守護秦始皇陵的秦兵馬俑震驚了世界。8000個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馬和戰車栩栩如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強大的漢王朝。漢代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極大發展,人口達到5000萬。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公元前140—前87年)是漢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他使中央政權實際控制的地方從中原擴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亞一帶)。他派使臣張騫兩鉛蠢氏次出使西域,打開了從長安(今陜西西安)經新疆、中亞直抵地中海東岸的道路,被稱為“絲綢之路”,中國絢麗的絲織品經此源源西運。隨著東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于公元一世紀時傳入中國。公元105年,官員蔡倫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發明了造紙術,使人類的書寫材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漢之后,經歷了三國、晉、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淵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實行一系列開明的政策,把中國封建時期的繁榮昌盛推向了頂峰:有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紡織、染色、陶瓷、冶煉、造船等技術也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全國水陸交通縱橫交錯。
七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力量不僅在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擴展到中亞的許多城邦。中國與日本、朝鮮、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許多國家建立了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聯系。
唐亡后,經歷了五代十國戰亂頻繁的時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時政權南遷,將北方先進的經濟、文化推廣到南方,促進了該區域的經濟開發。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術均居世界前列,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堪稱人類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其孫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多政權并立的局面,實現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區在內的全國大統一。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中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至宋元時期相繼傳入世界各地,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后,開始大規模營建北京城池和宮殿,并于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進行了七次規模巨大的海上遠航,途經東南亞各國、印度洋、波斯灣、馬爾代夫群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的索馬里和肯尼亞,是哥倫布時代以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程最遠的海上探險。
明朝后期,中國東北部的滿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統一了臺灣,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還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終決定西藏地方領袖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在其統治下,中國疆土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
十九世紀初,清王朝迅速衰敗。英國在這一時期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清政府力圖查禁鴉片。英國為保護鴉片貿易,于1840年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清政府最后同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國家不斷強迫清政府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自此,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參考資料:-朝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