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化學性質(zhì)實驗?酸的化學性質(zhì):酸+堿---鹽+水,條件:無條件。酸+鹽---新酸+新鹽,條件:產(chǎn)物中生成沉淀、氣體、水。金屬氧化物+酸---鹽+水,條件:無條件。金屬+酸--鹽+氫氣,那么,酸堿化學性質(zhì)實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配套光盤里應該有。
首要特點--適合。練習分成跟進課堂、循賣返題漸進、適時回顧三步。遵循學習規(guī)律、對應知識學習、知識鞏固以及知識深化的三個學習階段精心設(shè)計,三個階段的同步練習中習題的數(shù)量、深度要求專業(yè)編排。
主要特點--超效。練習目標明確,注重誘思,章前制訂計劃表,節(jié)前說明知識點。練習層次清晰,注重呼應,第一步練習扮配嘩提煉本節(jié)知識點,深化概念;第二步練習分成知能鞏固練習和綜合優(yōu)化練習;第三步練習中再現(xiàn)要點練習強化重點,攻堅創(chuàng)新練習適度拔高思維。
深層特點--精到。題型精巧,選題注重全面、典廳行型、遞進、時效、權(quán)威、嚴謹,練習頁中對難題進行小提示,啟發(fā)思路,提高自我。
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
一、酸的化學性質(zhì):
1、
酸+金屬氧化物→鹽+水(酸+堿=鹽+水)
例:fe2o3+6hcl====2fecl3+3h2o
2、酸+鹽→新酸+新鹽
例:caco3+2hcl====cacl2+h2o+co2↑
3、酸+活動性較強的金屬→鹽+氫氣
(注:li
k
rb
cs
ra
ba
sr
ca
na
ac
la
ce
pr
nd
pm
鋰、鉀、銣、銫、鐳、鋇、鍶、鈣、鈉、錒、鑭、鈰、鐠、釹、钷、
sm
eu
gd
tb
y
mg
am
dy
ho
er
tm
lu
(h)
sc
pu
th
np
be
釤、銪、釓、鋱、釔、鎂、镅、鏑、鈥、鉺、銩、镥、(氫)、鈧、钚、釷、镎、鈹、
u
hf
al
ti
zr
v
mn
sm
nb
zn
cr
ga
fe
cd
in
tl
co
鈾、鉿、鋁、鈦、鋯、釩、錳、釤、鈮、鋅、鉻、鎵、鐵、鎘、銦、鉈、鈷、
ni
mo
sn
tm
pb
(d2)
(h2)
cu
tc
po
hg
ag
rh
pd
pt
au
鎳、鉬、錫、銩、鉛、(氘分子)、(氫分子)、銅、锝、釙、汞、銀、銠、鈀、鉑、金
在氫之前可置換出氫氣)
例:fe+2hcl====fecl2+h2↑
4、酸可以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例: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5,酸可以與堿反應
酸+堿===鹽+水
例:hcl+naoh====nacl+h2o
(補充:hcl可以同agno3
碳酸根離子反應
h2so4可以同。
酸的性質(zhì):
1、跟酸堿指示劑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跟活潑金屬(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比氫強的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酸 + 金屬 = 鹽 + 氫氣。
3、跟堿性氧化物反應:酸 +堿性氧化物→ 鹽+水。
4、跟某些咐段返鹽反應。酸 + 鹽 → 新酸 + 新鹽。
5、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酸 + 堿 → 鹽 + 水。
堿的性質(zhì):
1、衡饑堿溶液能與酸堿指示劑作用。堿溶液遇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現(xiàn)象不明顯,但有變化),遇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2、堿能與非金屬單質(zhì)發(fā)生反應。
3、堿能與酸發(fā)生反應,生成鹽和水。
4、堿溶液能燃拆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5、堿溶液(相對強堿)能與鹽反應,生成新堿(相對弱堿)和新鹽。
擴展資料
酸的分類:
1、根據(jù)有機無機分為無機酸和有機酸。
2、根據(jù)是否含氧分為含氧酸和無氧酸。
3、根據(jù)從酸分子中可以電離出氫離子的個數(shù)。
4、根據(jù)酸性強弱將酸分為強酸,中強酸,弱酸(是否能完全電離)。
5、根據(jù)是否是中心原子得電子分為強氧化性酸和非強氧化性酸。
堿的分類:
1、 按一個堿分子電離出氫氧根離子的個數(shù)分:一元堿 二元堿 多元堿
2、按溶解性分:可溶性堿 微溶性堿 難溶性堿
3、按電離能力分:強堿 弱堿
4、按用途分:工業(yè)堿 食用堿
參考資料來源:——堿
參考資料來源:——酸
一、化學-酸 (acid) 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25℃時,其稀溶液的pH值小于7。酸是一類化合物的統(tǒng)稱 。 酸在化學中狹義的定義是: 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此肢氫離子的化合物。 這類物質(zhì)大部分帆毀易溶于水中,少部分,如:硅酸,難溶于水。酸的水溶液一般可導電,其導電性質(zhì)與其在水中電離度有關(guān),部分酸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導電;部分酸在水中離解為正負離子,可導電。較廣義的定義,則認為反應中能提供質(zhì)子的是酸,反之為堿,此定義稱為勃朗特斯(J. M. Bronsted)-勞里(T. M. Lowry)酸。另外還有被稱為-{zh-hk:劉以士;zh-cn:路易斯}-(G. N. Lewis)酸的定義,定義酸為電子對的接受者,范圍更為廣泛。酸可以和堿進行中和作用(neutralization),生成水和鹽 根據(jù)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度的大小,有強酸和弱酸之分 ,一般認為,強酸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如鹽酸、硝酸;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如乙酸、碳酸[1]。 比較酸的強度,可比較它們在一種堿中的離解常數(shù)。根據(jù)廣義的定義,水就是一種堿,故對弱酸,比較在水中的離解常數(shù)即可。
酸的化學性質(zhì):酸+堿----鹽+水,條件:無條件。
酸+鹽---新酸+新鹽,條件:產(chǎn)物中生成沉淀、氣體、水。
金屬氧化物+酸---鹽+水,條件:無條件。
金屬+酸--鹽+氫肆租氣,條件:酸不用濃硫酸濃硝酸;金屬用裂或兆氫前不用鉀鈣鈉。
石蕊遇酸變紅,酚酞遇酸不變團含色。
酸堿是一種描述化學物質(zhì)性質(zhì)的叫法。酸(有時用"HA"表示)的傳統(tǒng)定義是當溶解在水中時,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大于純水中氫離子濃度的化合物。
堿是指與酸相對的一類物質(zhì)。堿多指堿金屬及堿土金屬的氫氧化物,通常指味苦的、溶液能使特定指示劑變色的物質(zhì)(如使紫色石蕊變藍,使酚酞變紅等),其水溶液的PH值大于7。
以上就是酸堿化學性質(zhì)實驗的全部內(nèi)容,酸堿鹽的化學性質(zhì) 一、酸的化學性質(zhì):1、酸+金屬氧化物→鹽+水(酸+堿=鹽+水)例:fe2o3+6hcl===2fecl3+3h2o 2、酸+鹽→新酸+新鹽 例:caco3+2hcl===cacl2+h2o+co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