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實驗題?第一節:1、“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水相對地面(岸)的運動,“地球的公轉”是說地球相對太陽的運動,“鐘表時、分、秒針都在運動”是說時、分、秒針相對鐘表表面的運動,“太陽東升西落”是太陽相對地面的運動。2、那么,高一物理實驗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使斜槽末端的切線方向水平。讓它的末端伸出桌面外,調節斜槽末端,使其切線方向水平。
2。根據機械能守恒,只需小球在同樣的高度無初速度下落即可。為了保證每次從槽口飛出時的速度是相同。
3。以斜槽末端作為平拋運動的起點O,在白紙上標出O位置,過O點用重錘線作Y軸,垂直Y軸作X軸。
4。讓小球每次信哪冊都從斜槽上適當的同一位置靜止滾下,移動筆尖在緩敗白紙上的位置,當筆尖滑宏恰好與小球正碰時,在白紙上依次記下這些點的位置。
5。把測到的坐標值依次帶入公式初速度v=x√g/2y,(注:g為重力加速度,√為根號),然后求平均值。
6。(1)同上,(2)同上,由剛才的計算方式可知,并未涉及初始位置,所以不知初始位置時照樣求。
本實驗研究小車(或滑塊)的加速度a與其所受的合外力F、小車質量M關系,實驗裝置的主體結構如圖所示。由于涉及到三個變量的關系,采用控制變量法,即:
(1)控制小車的質量M不變,討論a與F的關系。
(2)再控制托盤和鉤碼的質量不變即F不變,改變小車的質量M,討論a與M的關系。
(3)綜合起來,得出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
實驗涉及三個物理量的測量:即質量、加速度、和力,其中加速度和力的測量方法具有探究意義。
一、如何測量小車的加速度
1.紙帶分析方法
例如:“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在平衡小車與木板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用公式,t=0.1s,(3.68-3.52)m,代入求得加速度=0.16m/s2,也可以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加速度=0.15m/s2。
2.對比分析法
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在兩條高低不同的導軌上放置兩量小車,車的一端連接細繩,細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個小桶;車的另一端通過細線連接到一個卡口上,它可以同時釋放兩輛小車。
Ⅰ卷 基礎知識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4分,共5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 在研究下列問題中,能夠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轉
B.研究地球繞太陽的公轉
C.研究一列火車通過某一路標所用的時間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轉
2. 如圖所示為某校學生開展無線電定位“搜狐”比賽,甲、乙兩人從O點同時出發,并同時到達A點搜到狐貍,兩人的搜狐路徑已在圖中標出,則()
A.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 兩人運動的平均速度相等
C.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 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3. 單位制是由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所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單位體制。在以下所給出的力學單位中,屬于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是()
2 A. mB. m/sC. m/s D. N
4. 關于速度與加速度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的速度改變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
B. 物體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C. 物體的速度改變量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D. 物體的速度為零,其加速度一定為零
5. 關于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靜止的物體可能沒有橘槐液慣性
B. 速度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
C. 同一物體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慣性不同
D. 伽利略的斜槽實驗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并把實驗探究和邏輯推理和諧地結合在一起
6. 力是矢量,它的合成與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以下關于大小分別為7N和9N的兩個力的合力正確的有()
A. 合力不可能為3N B. 合力不可能為9N
C. 合力一定為16N D. 合力可能為2N
7. 關于自由落體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勻速直線運動
B.物體剛下落時,速度和加速度都為零
C.物體在下落的過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m/s
D.物體的質量越大,下落時加速度就越大
8. 金圓物屬小桶側面有一小孔A,當桶內盛水時,水會從小孔A中流出。
對于垂直方向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s=gt^2/2. 則相同時間間隔內物體經過的路程比為1:3:5:7。備悉
觀察咐耐AB:BC(垂直高度)=3::5,由此可知AB和BC所處的時間為2t和3t,其中t為拍照的時間間隔。而AB的垂直高度為15cm,即((2gt)^2-(gt)*2)/2g=3g t^2/2=15cm,可以求出時間間隔t=0.1s.
水平方向是勻速運動,每次移動3格。通過得到的時間間隔可以得到水平速度v水平=15cm/t=1.5m/s
垂直方向速度為2gt=2m/s
速率為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速度的平方和v=1.5^2+2^2=2.5m/仿簡乎s
手機打字麻煩。過程簡略一點。
因為自由落體是勻加速。有gt2=x.x=0.1m.求得t=笑櫻0.1s.水平方向勻速。v1=1.5m/s。根據相同時間間隔位移為1:3:5:7…A點為第一個時間間隔。所以v2=gt=1m/梁升唯s.所以v合=(橡培√13)/2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實驗題的全部內容,若允許實驗誤差在5%之內,則由 在實驗中控制 (一般說: )時,則可認為F=mg,由此造成的誤差小于5%。 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在小車和重物之間接一個不計質量的微型力傳感器,可以直接從計算機顯示的圖象中準確讀出小車受到的拉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