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簡述中國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征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哪些 中國民間藝術100種 剪紙的由來的民間故事 民間美術的概念是什么
民間美術特征
民間美術特征,民間藝術就是指流傳于我們民間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民間美術作為一種文明的傳承更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以下分享民間美術特征。
民間美術特征1
一、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征
1.真善美的審美特性
“民間美術通常把現實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為自己的審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為審美判斷和審美選擇的返棚標準,將征服客觀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訴諸審美形式。”民間美術中的許多藝術形象和形式正是現代藝術家夢寐以求的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民間美術包含著精英藝術家創立的評判藝術標準的真、善、美,且達到至高無上的統一。“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現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國語·楚語》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無害,這不僅體現勞動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間美術的“美”的另一種含義。民間創作的盡美意識是非常鮮明強烈的。對于‘美’的深層內涵,創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維的自覺,因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這就是美與善在本體意識中未經分裂的原始統一。
通過長久的文化積淀和民族審美心理調試,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統一在民間美術之中。民間美術對于至善的追求誕生于人們對生命生存的渴求與對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為本,以善為價位取向,決定了它不是對客觀世界牽強附會的描述,沒有自以為是的說教,沒有無比晦澀的觀念。民間社會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真”與“善”為民間美術的“美”提供了保證。
民間藝人與民間社會“對美的要求并非是刻意的,對于‘美’的深層內涵,創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維的自覺,因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這就是‘美’與‘善,在本體意識中未經分裂的原始統一。”
他們通過直覺把握了美的意味。在求善中抵達了真,真與善的統一中浮現了美,而美又啟示真,存儲了善,真與善統一在富有情味和憧憬的和諧心境之中。
2.清新、質樸的原發性
從民間美術的基世爛存在形態來看,具有與現實生活重合的性質,張道一稱其為“原發性”。民間美術的創作者大多是處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的生活實踐和對生活的感受,決定了民間美術一直保持著中華民族原始藝術的基本品質。
稚拙、自然質樸是民間美術的一般特征,帶有較強的原發性。民間美術的原發性不僅在于民間美術的生產是自發的,更重要的是它顯示了廣大民眾對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審美創造活動。
民間藝人在創搏漏作民間美術時,既不炫耀技巧,也不矯揉造作,憑著自己的智慧和生產技能進行創作,帶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點,它遠比其它藝術更貼近現實生活。在內容上,它往往貼近于生產和日常生活情景;
在形式上,一般不做過多的雕琢、修飾,保持著清新、質樸的原發性。在現代社會,雖然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社會工業化生產的進程,使得不少民間美術被人為淘汰,然而民間美術的原發性特點仍然存在。
因此,愈是具有廣泛群體性的民間美術門類,就愈能反映中國本原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
3.充滿濃郁鄉土色彩的地域性
民間美術以其獨特的造型語言和藝術形式反映著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生活和生活追求,蘊含著各民族社會生活、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美學觀念等方面的豐富內涵。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會產生其特有的藝術文化,這種區域性的藝術文化傳統在塑造著區域民族的文化性格的同時,又影響、制約著人們的生活習尚,構成了民間藝術形式的豐富多彩。
如陜北剪紙,東北皮影,河南朱仙鎮年畫,西藏唐卡等。通過不同形式的民間美術,人們可以探究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禮儀。在內容上,它往往貼近于生產和日常生活,任憑感情的自然流露,用直觀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在形式上,一般不做過多的修飾,保持著清新質樸的隨意性,具有一種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鄉情、鄉音、鄉土培養著一方人,又影響著一方人,民間美術是對民間勞動和生活的歌頌。
民間美術特征2
中國民間工藝品的特點:
①和諧性。中國傳統藝術思想重視人與物、用與美、文與質、形與神、心與手、材與藝等因素相互間的關系,主張“和”與“宜”。對“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國工藝美術呈現出高的和諧性;
外觀的物質形態與內涵的精神意蘊和諧統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的和諧統一,感性的關系與理性的規范的和諧統一,材質工技與意匠營構的和諧統一。
②象征性。中國工藝思想歷來重視造物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強調物用的感官愉快與審美的情感滿足的聯系,而且同時要求這種聯系符合倫理道德規范。
受制于強烈的倫理意識,中國傳統工藝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體量、尺度、色彩或紋飾來象征性地喻示倫理道德觀念。
這種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宮廷或文人工藝美術淪為純粹的倫理道德觀念的展示,造成矯飾之態或物用功效的損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產者自身的'功利意愿為象征內涵的民間工藝美術則顯得剛健樸質,充滿活力。
③靈動性。中國工藝思想主張心物的統一,要求“得心應手”,“質則人身,文象陰陽”,使主體人的生命性靈在造物上獲得充分的體現。
中國傳統工藝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裝飾上保持著 S形的結構范式。這種結構范式富有生命的韻律和循環不息的運動感,使中國工藝造物在規范嚴整中又顯變化活躍、疏朗空靈。
④天趣性。中國工藝思想重視工藝材料的自然品質,主張“理材”、“因材施藝”,要求“相物而賦形,范質而施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造型或裝飾上總是尊重材料的規定性,充分利用或顯露材料的天生麗質。這種卓越的意匠使中國工藝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優雅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對工藝加工技術的講求和重視是中國工藝美術的一貫傳統。豐富的造物實踐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產生的審美效應,并有意識地在兩種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審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跡的渾然天成之工巧性,和盡情微窮奇絕之雕鏤畫繢的工巧性。
民間美術特征3
民間美術的價值表達
1.實用價值
實用美術的客觀規律是實用與美的辯證統一。實用,始終是第一性的,占居首位;美,是從屬于實用的,是以實用品的物質材料、工藝條件和使用場合等為標準的,兩者結合得越巧妙,愈能加強物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民間美術對于大多數的勞動民眾來說,重要的不是其審美意義,而是適應于民俗的實用意義,因此它是民間習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藝術活動。中國民間美術,始終遵循著實用與審美緊密結合的創作原則。盡管民間美術的魅力能讓人魂牽魄動,但是它的第一特征仍然是它的實用性。
它的發生、發展均與人民大眾的勞動與生活相伴相隨。它既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實用品,又是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民間美術是同廣大人民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就其主流來說,多帶有實用性,雖然有一部分也帶有“純藝術”的特點,但仍距其實用性不遠。
民間美術的一個主要特征它體現了實用與審美、物質與精神統一的原則。民間美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進行美的創造過程中,首先考慮到的是它的實用價值,即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實現其實用價值;
其次才是一種欣賞品,用來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所以人的生命原則決定了民間美術的實用性原則,民間美術的實用價值總是和生活中的一些實用器物聯系在一起,是和人們的衣食住行相關聯,是圍繞著人們的生活需要孕育而生的。
2.道德教化功能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倫理文化,具有復雜的禮儀規范和嚴肅的道德準則.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所確立的人生價值理想,既在盡性亦在盡意,所以民間美術還擔任著啟蒙教育的任務。
民間美術以其特有的親和力,把思想理性內容融入藝術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樂,對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人生價值、是非觀念、審美情趣等以啟迪和教育,有著重要的欣賞、審美和教育的意義。這也是其自身存在價值及相對獨立發展的內驅力。
在民間美術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揚先烈事跡、忠孝賢良、圣賢風范以及俠義行為等題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間傳說、歷史典故、或戲曲人物等作為表現主題。
借助審美力量和娛玩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揚信仰觀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這方面的作品在皖南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磚雕及石雕中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八仙過海”、“水泊梁山”、“武松打虎”等。
總之,民間美術是真善美的統一體,它有著與精英藝術同樣的精髓和價值。自古至今,人們終于逐漸認識到了它的偉大意義。民間美術的造型規律、單純的風格、樸實天真的品質等等方面啟發、影響著多少藝術家
民間美術所承載的文化、道德、社會內涵為社會學家深入探討民族文化、歷史和社會風俗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民間美術作為真善美的統一體,不管是從社會學還是美學的角度來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后,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刺繡、印染、服裝縫制等更是直接來源于群眾之手,并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于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 、扎紙 、符道神像 、服裝飾件 、龍舟彩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民間美術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另外 ,它們的制 作材 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象、夸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指襲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總的來說,可分為: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筑彩畫、壁畫、燈籠畫、扇薯逗納面畫等。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面塑、琉璃建筑飾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等。④刺繡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繡、挑花、補花等。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制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⑧ 剪紙 。包括窗花、禮花、刺繡、刺繡花樣、掛箋等。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⑩ 編織 。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 食品 。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間美術貫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數沒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
民間美術的特點
民間美術的特點,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繁多,文化內涵深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色彩豐富,多數與民間的節日慶典有關系,都是勞動人民通過日常的所見所聞所創作,下面來看看民間美術的特點有什么吧。
民間美術的特點1
中國民間美術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
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 、扎紙 、符道神像 、服裝飾件 、龍舟彩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
民間美術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
另外 ,它們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象、夸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世戚巧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喜慶感覺。
擴展資料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總的來說,可分為:
1、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筑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2、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面塑、琉璃建筑飾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4、刺繡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繡、挑花、補花等。
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仔遲民間美術的特點2
1、創造群體是中華民族大眾群體;
2、創作內容包涵在生產勞動、衣食住行、人生禮儀、節日風俗、信仰禁忌等各個方面;
3、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與地域文化特征;
4、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宇宙觀、美學觀、感情氣質、心理素質和民族精神;
5、反映了中國本原文化的哲學體系、藝術體系、造型體系和色彩體系;
6、藝術創作具有隨意性。
1、民間美術中的重要品類之一的節日用品——年畫。
年畫,又稱木版年畫,是一種運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紙上的畫種,它是我國民間過年節時張貼的一種民間畫類,用以除舊歲、迎新春、美化環境、營造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我國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為了適應人們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民俗節日,經長期的社搜鍵會傳承固定下來,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習慣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春節了。據載,早在漢代民間就有在門上畫勇士、貼門畫的風俗,以后歷代不衰。清代中葉更為盛行,全國各地均有年畫,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風格。最著名的當數北方的楊柳青年畫和南方的桃花塢年畫。此外,山東濰坊、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廣東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畫產地。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十美放風箏》。畫面描繪的是初春時節,12位美麗的女子放飛鳳箏的場面。人物表情有別,姿態各異。人物是按當時的審美時尚塑造的——柳葉眉、丹鳳眼、瓜子臉、櫻桃小口一點點。
再看看放飛鳳箏的女子們的衣著:服飾鮮艷濃重,顏色搭配得當,在淡色建筑、樹木和天空背景襯托下,整幅畫面的色彩“艷而不俗”,極為引人注目。
俊秀婀娜的女子輕閑歡快地放飛著風箏玩耍。舒緩高翔的風箏,撲面而來初春的輕風,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這不正是終年勞作的人們熱望和祈盼的心境嗎?這正是這幅年畫寓意深刻之處。從中我們也看到民間年畫的社會功能與作用。
楊柳青年畫產于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傳說發源于17世紀初葉。楊柳青年畫刻工精麗、繪制細膩、色彩絢美,雖為民間木版年畫,卻猶存宋元繪畫遺風。
楊柳青年畫;受北方雕版插圖和版畫傳統的影響很大,其特點是善于運用象征、寓意和夸張等藝術構思,來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與理想。取材多戲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慶吉祥之意。
作品通俗易懂、構圖飽滿、造型簡練、色彩鮮艷、和諧典雅,富有裝飾趣味。楊柳青年:畫的制作,以木版套印與手工彩繪相結合為其特點,人物頭臉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暈染,別具風采,是一種雅俗共賞,具有強烈地方特點的畫種。
民間年畫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場面熱鬧。強調畫中要有情節性、故事性,使人回味無窮,即“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強調畫面完整勻稱的構圖,和氣吉祥的可喜氣氛,柔麗動人的悅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順口動聽的美好題詞等。
在色彩方面,民間年畫十分講究色彩的配置,并總結出一套經驗,如:“紅靠黃,亮晃晃”,“粉靠綠,人品細”,“黑靠紫,色發死”等。以上也是我們欣賞分析民間年畫時應把握的方面。
2、在我國民間美術中,還有一種用于春節裝飾烘托氣氛,人門又十分熟悉的民間剪紙,全國各地民間都有不同風格的剪紙品種。
早在漢唐時代,就有用金銀箔剪成花鳥,貼在鬢角做裝飾的風尚。后發展為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貼在窗戶上、門楣上作為裝飾之用,民間剪紙是表意性的,講究構圖的整體性、造型手法的適形特點。
形象概括簡練、虛實對比鮮明、線條規整流暢、色彩對比強烈。由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風格也異彩紛呈,大體北方粗獷豪放、造型簡練,南方構圖繁茂、精巧秀美。內容十分豐富,多以表達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紙除了用于窗花、掛千等起烘托節日氣氛之外,剪紙圖樣還可以用作刺繡的“花樣”,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3、風箏是同學們熟知并喜歡玩的民間游戲品,是傳統的體育運動,同時,也是一種民間工藝品。
風箏在我國起源較早,最早見于記載的是南北朝時期。開始用于傳遞書信,唐以后花演變成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絲弦,風吹后發出的聲音如箏一般,故名風箏。
風箏又是集科技與藝術于一身,融運動和娛樂為一體的藝術品。在我國南北廣為流傳。其中,北京、天津、山東濰坊和江蘇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風箏的著名產地。
《沙燕》是北京風箏。北京風箏已有300碑的歷史。其風箏扎制工藝精細、構思奇巧、型勻稱、式樣繁多,極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
北京沙燕風箏,造型夸張,強調燕子雙翅的力度與尾翼的舒展,強調燕眼與爪的尖銳捷。其圖案裝飾豐富多彩,頭部、腹部為固定的樣式,胸部可繪以多種紋樣,如蝙幅紋、云氣紋、牡丹紋,取其吉祥之意。其設色艷麗,注意風箏高飛后的遠看效果,同時也注意細部描繪技藝和色彩的表現。
4、民間玩具是民間美術中的一個種類。
勞人民以自己靈巧的雙手,為下一代的成長,就地取材、因材施藝,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這些玩具體現著勞動人民自己的審美情趣,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與愛心。也是對兒童進行審美和民風民俗培養的教具。
產于陜西鳳翔縣的泥玩具《掛虎》。書中掛虎屬于掛片類,是饋贈親朋禮品。在當地至今還有小孩過滿月、生日時,外婆家送掛虎或坐虎給孩子們掛在家中的習慣。據說有避邪、吉祥的作用。為什么人們藉以各種姿態的虎的形象來寓意驅邪,表達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傳說虎為獸中王,可籍虎威驅趕一切惡獸。
另外,“虎頭虎腦”、“虎虎有生氣”等又是人們對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這種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間玩具中以虎為題材的作品很多。
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雙目和利齒,以表現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時,虎身上又飾以吉祥花草,表現出吉祥的一面。這是民間美術作品中寓意深厚,蘊含著樸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證。這種象征寓意在民間美術作品隨處可見。
有運用諧音的方式來表達的,如:蓮(連)年有魚(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達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則形成約定俗成的符號造型,如五毒(即:瞻賒、蝎、壁虎、蜈蚣、蛇)。這是我們欣賞民間美術品時需要特別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發掘出其中寓意,才能體會其構思之妙。
鳳翔的掛虎配色一般以大紅、大綠和黃色為主,以墨線勾畫輪廓。這種色彩配置,給我們一種什么感覺?這是一種三原色的對比配置,產生對比強烈、醒目鮮明的效果。黑線勾畫,使過分對比的色塊得以緩和,避免了“火氣”的弊病。
傳統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慮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與物品的實際用途有機地結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為團塊造型。即將虎的腿、尾等處理得很短小,孩子們玩耍時不易損壞。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種憨態可掬、稚拙可愛的審美趣味。
5、民間美術的寓意象征的特點,還大量表現在廣大勞動婦女的刺繡品之中。
這些刺繡品多繡于鞋、枕頭、肚兜、襪底、鞋墊、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這些刺繡紋樣大都隱喻對生活的熱愛,對愛情的追求,祈求子孫萬世、幸福長壽之意。
如前所述,民間美術的紋樣大都是約定俗成的寓意符號,如:魚、蝶、鳥、鼠喻男子,花、蓮等植物多喻女子。“魚戲蓮”、“蝶戀花”即隱喻男女的愛慕。這種用鳳、牡丹、魚、蓮等組成的圖案是先民對繁衍崇拜的延續。
6、編織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各種編織工藝。
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各類編織品就有 100多種。織法種類多樣,造型美觀、大方,實用結實,粗中有細、凈中有色是我國傳統編織品的特色。
編織品可分六大類:竹編、草編、藤編、柳編、棕編、葵編。產品可分籃、盤、萄、簍、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賞課本上的圖例,我們從這些編織品精巧的構思、合理的結構、巧妙多變的織法,就可領略到這些蘊含著勞動人民豐富智慧的民間工藝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邊的生產是二十年代初從上海發展過來。
且多由上海提供圖樣,上海打樣師 則又來自山東煙臺和青島。六十年代以來,常熟花邊在藝術上大有進展,尤以雕繡見長。它 以精巧的技藝在不同布料上繡制各式花樣,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鏤空,以襯托主 題,使花樣有立體感。
傳統常熟花邊,多在白布上繡白色花樣,或在米黃布上繡灰色花紋, 故有稱之為“常熟黃白臺布”。后來又增加了棉麻交織,針法也發展了彩繡、搶繡、編織繡等三十多種,品種更為豐富。
民間美術的特點3
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內涵深厚,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美術種類,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之一。欣賞民間美術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間美術的概念、種類,了解民間美術的一般審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間美術的一般欣賞要點。
民間美術是在我們勞動人民社會生活中發生、發展,流傳了幾千年的美術品種,它存在于勞動群眾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種浩繁,本課選取了年畫、風箏、玩具、剪紙、編織、地方民間美術作品——常熟花邊等幾類典型的中國民間美術作品進行介紹,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審美趣味,
使學生初步地、較為全面地了解我國民間美術的輝煌成就,理解學習掌握民間美術基礎知識,不僅僅是繼承和發展民間美術本身的問題,同時也是對民族歷史文化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我們進行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民間美術由于是勞動人民為滿足精神生活需要而進行的一種樸素的、自由的表意創造,所以,民間美術作品質樸純真地傾注著勞動群眾個人的感情信仰和隨心所欲的個性,隨意性的藝術風采是其藝術特點。故而,在欣賞民間美術作品時,應把握住以下幾方面來感受、體會、欣賞。
①實用簡潔、因材施藝:民間美術作品大多是人們日常生活、節日活動或祭祝活動中的實用物品,有著強烈的裝飾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膽取舍、夸張提煉的手法,形成獨有的特征。民間美術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藝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藝。
②質樸率真、隨意大方:民間美術的作者即是勞動群眾,他們在生產勞動之余,自發地按照自己的直覺和趣味,自由想象發揮,因而,其作品具有濃厚的鄉土味,質樸大方。
③熱烈夸張、象征寓意:由于實用的要求,民間美術品大多有著強烈的情調,造型夸張,色調對比,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裝飾味。民間美術由于民俗傳統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義和象征。
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
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我國的歷史文化是非常悠久的,所以有著很多的民間藝術文化遺產,中國民間美術的主要種類有年畫、刺繡、風箏、編織、玩具、剪紙等民間美術,以下分享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
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1
中國的民間美術旅棗舉是組成各個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種類十分豐富,其中繪畫類的包括版畫、年畫、建筑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雕塑類包括彩塑、建筑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琉璃建筑等,玩具類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等,刺繡染織類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是織錦、刺繡等,服飾類包括民族服飾、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等。
除此之外,還有家具器皿、戲具、剪紙、紙扎燈紙、編織等。河北的民間藝術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這些藝術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其特色是起源于民間生活,還有的是從歷史傳承、外地引進、發展創新而來,生命力旺盛。
民間美術的特點是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
民間美術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
另外 ,它們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象、夸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喜慶感覺。
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2
中國民間美術是由中國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拆碧、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后,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
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農民畫、刺繡、印染、服裝縫制、風箏等更是直接來源于群眾之手,并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于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可分為:
1、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筑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2、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面塑、琉璃建筑飾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4、刺繡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繡、挑花、補花等。
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6、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制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7、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8、 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繡、刺繡花樣、掛箋等。
9、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10、編織。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食品。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3
由于現代化的突飛猛進,大機器生產的大步跨進,我國古代很多傳統手藝都即將被取代。縱觀歷史長河,我們便會發現,雖然他們當時沒有現在的冰箱空調電視機,沒有手機電腦無線網但
巖搜是他們卻能夠穿花衣傳文明,由此可見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是十分豐富的。古人們創造的很多東西在當時的生產生活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令后輩們甚是敬佩。
一、造紙術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不僅方便了人們傳播知識提高素養,而且解決了很多貧寒子弟讀不起書的問題,不僅對中國當時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對當時西方國家的革命運動也起到了巨大影響。
二、做糖人
現在在一些民俗小鎮的街頭時常會看到擺攤賣糖人的小販,在古代社會,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賣糖人的攤位隨處可見。做糖人不僅要掌握熬制糖的火候,而且還要想象力豐富能夠畫出形狀各異的圖案,對手藝人的要求也很高。
三、刺繡
在男耕女織的古代社會,刺繡也成為了女子們的代名詞。刺繡不僅需要人有耐心地去縫制,還需要有心靈手巧的技能。刺繡在當下也是十分受人歡迎,即便是天賦稟然的秀女,想要擁有扎實的刺繡功能也必須要每日勤加練習。
四、陶瓷
陶瓷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十分出名的藝術,陶瓷不僅在我國社會上影響深遠,而且對于西方文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跨國貿易剛剛開始之時,陶瓷便作為了中國的名片出口遠洋。想要燒制出精美的陶瓷,不僅要掌握好燒制陶瓷時的火候溫濕度,原料的挑選也必須精益求精。
五、草編制品
在農業發達的古代社會,人們平日里會利用雜草和一些農作物的根莖制作生活物品,例如草鞋、蓑帽、凳子墊都可以用雜草編制。由于現在社會物資比較豐富,雜草編制品也比較費時費力,人們都已不再使用草編制品。
古代的每一項傳統藝術都是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雖然放到現在可能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但是這仍然需要我們去繼承去發展,去保留幾千年來的文化文明。
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筑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面塑、琉璃建筑飾件等。孝畝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兆扒玩具等。④刺繡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繡、挑花、補花等。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制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⑧ 剪紙 。包括窗花、禮花、刺繡、刺繡花樣、掛箋等。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⑩ 編織 。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 食品 。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巧猜森糖果造型等。民間美術貫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