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繁體字怎么寫?歷 拼 音 lì 部 首 廠 筆 畫 4 五 行 火 繁 體 歷、歷 五 筆 DLV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經歷;經過:來~?!??!珪r半年。身~其境。2.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年。~代?!?。~屆。那么,歷史的繁體字怎么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字的繁體字如下圖所示:
一、歷的釋義
1、經歷;經過。
2、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
3、遍;一個一個地。
二、字慧段搭源解說
本義是“經過”,甲骨文“歷”字像一只腳在林中走過;金文變兩“木”為兩“禾”,并加“廠”表示山崖。
三、組詞
歷月、日歷、公歷、歷來、來歷等。
擴展資料:
一、歷月 [ lì yuè ]
歷月是指歷法所規定的月,即歷書上的月。與實際朔望月不同。歷月的長度都必須是整日數,因而有大月和小月之別。
二、日歷 [ rì lì ]
記有年、月、日、星期、節氣、紀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頁,逐日揭去。
三、公歷 [ gōng lì ]
陽歷的一種,是前拿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通常所說的陽歷即指公歷。
四、歷來 [ lì lái ]
從來;一向。
五、來歷 [ lái lì ]
人或事物的歷史燃讓或背景。
歷
拼 音 lì
部 首 廠筆 畫 4五 行 火 繁 體 歷、歷五 筆 DLV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經歷;經過:來~。~余型程?!珪r半年。身~其境。
2.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年。~代。~次。~屆。
3.遍;一個一個地:~訪各校?!囍T方,均無成效。
4.姓。
5.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歷法:陽~。陰~。農~。
6.記錄年月日和節氣的書、表等:日~。掛~。天文~。
相散毀纖關組詞
公歷
[gōng lì]
陽歷的一種,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通常所說的陽歷即指公歷。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為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28天。因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
歷來
[lì lái]
從來;一向:~如此。老校長~重視學生素質教育。我國人民~就有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
經歷
[jīng lì]
1.親身見過、做過或遭受過:他一生~過兩次世界大戰。
農歷
[nóng lì]
1.陰陽歷的一種,是我國的傳統歷法,通常所說的陰歷即指農歷。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沖仿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設...
“歷”字的繁體字是“歷”
歷
lì ㄌㄧˋ
1. 經過:經~。來~。閱~。~盡甘苦。
2. 經過了的:~程。~代?!??!珌怼?/p>
3. 遍、完全:~覽?!珨担╯hǔ)。
4.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法。
組詞
歷朝lìcháo
所經過的各笑祥帝王腔稿或朝代
[例] 歷朝官制
◎歷朝圣訓lìcháo-shèngxùn
前幾代皇帝的遺訓
[例] 先遣內侍持歷代圣訓授君,傳上言。 --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歷程lìchéng
經歷的過程
[例] 回顧戰斗的歷程
化學反應的一系列步驟
◎歷次lìcì
以往各次
[例] 在歷次戰斗中他都表現碰圓搏得很勇敢
◎歷代lìdài
以往各代
[例] 歷代王朝
“史”字的的繁體字是:史,是它本身。
出處: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逗鬂h書·張衡傳》
白話譯文:自己辭去官職,五年后歸來。
筆順讀寫:豎折橫撇捺
拼音:shǐ
部首:口
部外筆畫:3
總筆畫數:5
五筆86:kq
五筆98:kri
筆順編號:前陸25134
釋義: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歷史。通史。斷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學史。史詩。史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歷史著作)。史壇。史評。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史不絕書。
2.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太史。內史。
3.古代官職:刺史。御史。
4.姓。
5.(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6.史冊;歷史。
7.虛飾;浮夸。
8.指畫師。
擴展資料
演變過程:
相關組詞:史書 、秘史 、史前 、歷史 、史官 、通慧沒頃史 、史策 、講史 、史實 、國史 、修史 、史學 、信史 、青史
1.史書[shǐ shū]
記載歷史的書籍。
2.史前[shǐ qián]
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史前時代。史前考古學。
3.歷史[lì sh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也指某種事物的發展過程和個人的經歷:地球的歷史。
古時日歷的“歷”和歷史的“歷”是兩個字,所以歷的繁體有兩個,樓上列出姿高備的是歷史、經跡毀歷的“歷”,而日歷的“歷念搏”,下面是個“日”字。
以上就是歷史的繁體字怎么寫的全部內容,歷字的繁體字如下圖所示:一、歷的釋義 1、經歷;經過。2、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3、遍;一個一個地。二、字源解說 本義是“經過”,甲骨文“歷”字像一只腳在林中走過;金文變兩“木”為兩“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