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為血光之災的化學反應?那是起的化學反應,比如說酚酞、紫甘藍之類的酸堿指示劑很容易就能做到。八字什么的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不信看這里:http://www.bsk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41420 不懂問我,希望對您有幫助,南無地藏菩薩!那么,俗名為血光之災的化學反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商朝的商業十分繁榮,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極”之稱。商民善于經商,后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就是買東西,把東邊的買賣到西邊去,變貴賤,調余缺,度遠近.
中國的商業,商人,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很久了,這是一個懸而未解的歷史疑問:中國的商業文化起源于何時何地?華夏大地上,是誰第一個邁出了作為“商人”的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2004年5月20日,新華社向全國發出一篇通稿《專家考證:中國商業起源于河南商丘》。猶如一記古老渾厚的沉鐘,振聾發聵,山河回響。人們紛紛走到地圖前,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隴海鐵路與京九鐵路交會處的豫東城市———商丘。奔涌千載的商業浪潮就從這里起源,華夏文明重要一脈的商祖文化就從這里孕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經濟研究所和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黑龍江大學以及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省社科院、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多家學術單位的80多位研究歷史、考古、經濟、倫理的國內知名專家和學者,在河南省商丘市召開了“中國·商丘與商業起源研討會”。
專家們以確鑿的考古實物和翔實的史料向世人宣告:“商丘不但是商族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商業的起源地,而王亥則是中國最早的商人。
第1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制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 (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
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 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4、蠟燭燃燒實驗(描述現象時不可出現產物名稱)
(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
(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根火柴平放入火焰中。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
(3)檢驗產物 H2O:用干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
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變渾濁
(4)熄滅后:有白煙,點燃白煙,蠟燭復燃,說明燃燒的是石蠟蒸汽。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
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
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
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
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
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
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
可用于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
可用于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
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
(二)測容器--量筒
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
初三化學上冊1-6單元知識點匯總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燒、能與某物質反應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最后水占集氣瓶中空氣體積的1╱5。
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
找了一下,目前發現的確定屬于商代的最早的城址應該是偃師商城和盤龍城,不過也沒見考古學用該城址來界定商代開始的記載。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爭論都還沒有結束,是否考古學上已經確定兩個遺址以界定商代開始了呢?“夏商周斷代工程”任重道遠,一切都有可能變化。
第一章基礎知識復習
第1節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有沒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的就是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的區別:變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質,性質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質.
3.CuSo ?5H O=== CuSo +5H O CuSo +5H O=== CuSo ?5H O
CuSo +2NaOH===Cu(OH) ↓+Na SO CuSo 溶液為藍色
用途(1)可以用CuSo 來檢驗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則會變藍色;
(2)可以用硫酸銅檢驗蛋白質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銅溶液有沉淀產生,則有.
第2節探索酸的性質
1.酸的性質:
(1)酸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使無色酚酞不變色.
(2)酸+堿=鹽+水 3HCl+Al(OH) =AlCl +3H O 2HCl+MG(OH) =MgCl +2H O
HCl+NaOH=NaCl+H O
(3)酸+鹽=新酸+新鹽
實驗:雞蛋殼(主要成分是CaCO )與稀鹽酸的反應
現象: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產生,伸入試管的燃著的火柴熄滅
化學方程式: 2HCl+CaCO =CaCl +H O+CO ↑
用途: 可以用來檢驗CO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實驗室制CO 氣體
(4)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實驗一: 除鐵銹(主要成分是Fe O )實驗
現象: 溶液變成黃色,時間稍長有氣泡產生
化學方程式 Fe O +6HCl=2FeCl +3H O Fe+2HCl=FeCl +H ↑
實驗二: 氧化銅(黑色)與鹽酸的反應
現象: 黑色氧化銅溶解,溶液變成藍色
化學方程式 CuO+2HCl=CuCl +H O
5.酸的個性:
(1)鹽酸(HCl)
A.濃鹽酸是無色液體,具有揮發性,打開瓶蓋會有白零產生,具有刺激性氣味
B.工業鹽酸因含有雜質而顯黃色
C.實驗:稀鹽酸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現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產生
化學方程式: HCl+AgNo =AgCl↓+HNO用途:可以用來檢驗氯離子的存在
(2)硫酸(H SO )
A.濃硫酸有很強的腐蝕性,如果不慎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的水沖洗;
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時,可發現很熱.
C.濃硫酸有脫水性,當滴在紙上時,會使紙變黑(化學性質)
D.濃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它來用干燥劑(物理性質)
E.檢驗稀硫酸(或 )——取少量待檢液體取于潔凈的試管中,各滴入幾滴 溶液和稀 ,有白色沉淀產生
(3)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取待檢液體于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各滴入幾滴 有白色沉淀產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無現象產生的原溶液是稀鹽酸.
(4)硝酸( )A.揮發性; B.腐蝕性; C.不穩定性(見光易分解,貯存在棕色瓶中)
第3節 探索堿的性質
1.堿的概念: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離子( )化合物叫做堿.
2.堿的性質:
(1)堿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堿使無色酚酞變紅,使紫色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用途:A.治胃病;B.用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2)堿+酸鹽+水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用途:A.治胃病;B.用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3)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實驗: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化學方程式:
(4)堿+鹽=新堿+新鹽
實驗一:氯化銅溶液(藍色)氫化鈉溶液反應. 現象:生成藍色沉淀
化學方程式:
實驗二:氯化鐵溶液(黃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現象:生成紅褐色沉淀
化學方程式:
3. 堿的個性
(1)氫氧化鈉( )
A、俗名:火堿、燒堿、苛性鈉
B、氫氧化鈉是一種白色固體,在空氣中易潮解,同時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需密封保存.
C、氫氧化鈉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
D、氫氧化鈉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E、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加鹽酸,有氣體產生說明已變質:
b.加入氯化鈣溶液,有沉淀產生說明已變質:
c.加入氫氧化鈣溶液,有沉淀產生說明已變質:
F、氫氧化鈉變質后除雜方法:
加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
G、氫氧化鈉可以用來做干燥劑,可以干燥氫氣和氧氣,不能干燥 和
(2)氫氧化鈣
A、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B、氫氧化鈣溶液俗稱石灰水;
C、
(3)鑒別 和 溶液—分別取少量待檢液體于兩支潔凈的試管中,分別通入 氣體(或各滴入 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原溶液是 ,無現象產生的原溶液是 .
第4節幾種重要的鹽
一、鹽的概念—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組合的化合物.
1、幾種常見的鹽:
(1)俗名:純堿或蘇打(2)結晶水合物:
(3)碳酸鈉晶體在空氣中易風化 (4)碳酸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顯堿性
2.碳酸鈣( )
(1)是大理石、石灰石、貝殼和雞蛋殼的主要成分;(2) 是一種難溶的鹽;
(3) (4)碳酸鹽的檢驗:加稀鹽酸能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3.食鹽( )
(1)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溶液(2)
三、鹽水性質
(1)鹽+酸==新鹽+新酸 (2)鹽+堿==新鹽+新堿
(3)鹽+鹽==新鹽+新鹽 (4)某些鹽加熱易分解
四、鹽的制取
1.酸、堿、鹽的溶解性
只有 、 、 、 、 溶. :全溶
只有 不溶 :只有 不溶:只有 、 、 溶
2.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手互相交換成份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
3.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1)反應物中沒有酸時,反應物必須都能溶于水;(2)生成物中必須有氣體、沉淀或水中的一種。
以上就是俗名為血光之災的化學反應的全部內容,某養生會所以洗腳排毒為幌子,利用電解鹽水化學反應后變黑稱老人洗腳排出毒素,同時忽悠老年人購買所謂的排毒口服液,按照老人的說法他所購買的這種排毒口服液在喝后就能將毒素排出體外,其價格為上萬元一支,三支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