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下人教版?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利用慣性: 跳遠 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那么,物理八下人教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力》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力》教案
教學目標
①知道力的概念、單位、力的作用效果。
②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
③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難點: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圖片引入,攀巖者僅靠手腳靈活運用抓、撐、蹬等動作,用“力”實現身體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人們最早對力的認識,就是從肌肉的緊張感覺中得到的。
圖片和視頻欣賞,學生與教師歸納:
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舉、壓、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力的認識 :
學生活動認識,師歸納升華。
(1)一個物體受到了力,一定有別的物體對它 施力。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總是同時存在的。
(2)產生力的條件:至少要有兩個物體;物體間要有相互作用。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
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也會產生力的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并交流,教師糾正學生誤區。
同時明白力的分類:直接作用的力、間接作用的力。
舉出實例,強化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力的作用效果 :
學生活動:準備好的海綿、橡皮泥、文具盒等,對這些物體施加力,觀察并討論交流。
第七章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的改變或運動方向的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②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①結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重力》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重力》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具有的力叫重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
難點:
重力方向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學法指導:
1、 通過觀察水往低處流、物體從空中落下、拋向空中的物體最終落回 地面等現象,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引出重力的概念,培養學養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經歷探究過程得到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培養學生的實驗、歸納能 力
3、由實驗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運用結論對實際問題做出分析,培養學生分 析、概括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預習導入:
通過閱讀“重力的由來”回答:
①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________
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②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_________.地球上的 所有物體都受到________的作用。
通過閱讀“重力的大小”回答:
①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_____成正比。
② 重力與質量的比值大約是________,二者關系可用______來
表示。
新版人教版 八年級 物理下冊的知識點很多,怎么總結呢?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新版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的總結,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第7-8章第七章《力》復習
第一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當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時,可以判斷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二、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復習
一、功:
1、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物體受到了力,但保持靜止。)、有距離無力()物體由于慣性運動通過了距離,但不受力。、力和距離垂直(物體受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這個力也不做功。)。
鞏固:☆某同學踢足球,球離腳后飛出10m遠,足球飛出10m的過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慣性飛出)。
3、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公式:W=FS
4、功的單位:焦耳,1J= 1N?m 。 把一個雞蛋舉高1m ,做的功大約是0.5 J 。
5、應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強調對應。③ 功的單位“焦”(1牛?米 =1 焦)。
二、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單位:主單位 W 常用單位 kW 換算:1kW=103W
某小轎車功率66kW,它表示:小轎車1s 內做功66000J
三、機械能
(一)、動能和勢能
1、能量: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以上就是物理八下人教版的全部內容,1、第七章力。(6課時)。2、第八章運動和力(7課時)。3、第九章壓強(8課時)。4、第十章浮力(4課時)。5、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5課時)。6、第十二章簡單機械(6課時)共36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