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物理會考必背公式?公式:Vt=gt h=gt212.力(A)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稱做力。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按力的性質分,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物體與物體之間存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那么,文科物理會考必背公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業水平測試知識濃縮本
必修1知識點
1.質點(A)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考慮物體的大小和形狀。這時,我們突出“物體具有質量”這一要素,把它簡化為一個有質量的點,稱為質點。
2.參考系(A)
要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首先要選定某個其他物體做參考,觀察物體相對于這個“其他物體”的位置是否隨時間變化,以及怎樣變化。這種用來做參考的物體稱為參考系。
3.路程和位移(A)
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位移表示物體(質點)的位置變化。我們從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條有向線段,用這條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A)
如果在時間內物體的位移是,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為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體在時間間隔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稱為平均速度。
如果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認為 表示的是物體在時刻t的速度,這個速度叫做瞬時速度。
速度是表征運動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5.勻速直線運動(A)
6.加速度(A)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加速度是表征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7.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A)
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紙帶上連續3個點間的距離除以其時間間隔等于打中間點的瞬時速度。
我也是高二的,應該會比較有經驗,你是個文科生,物理不用學得太好,你就找幾個典型的題,自己做一做,別問別人,直到自己能做出來,看到這類的題有感覺,就可以了, 公式就那幾個,就是來回變,你自己推一遍就會了
高二物理會考復習提綱(文科)-----物理選修1-1第一章
第一章 靜電和靜電場
第一節 認識靜電
一、靜電現象
1、了解常見的靜電現象。
2、靜電的產生
(1)摩擦起電:用絲綢摩擦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帶負電。
(2)接觸起電:
(3)感應起電:
3、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二、物質的電性及電荷守恒定律
1、物質的原子結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環繞原子核運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一般情況下,物體內部的原子中電子的數目等于質子的數目,整個物體不帶電,呈電中性。
2、電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統的電荷總數保持不變。在一個系統的內部,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系統的總的電荷時不改變的。
3、用物質的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定律分析靜電現象
(1)分析摩擦起電
(2)分析接觸起電
(3)分析感應起電
4、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發生轉移的過程,電荷并沒有產生或消失。
例題分析: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都是使物體的正負電荷分開,而總電荷量并未變化
B.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帶負電,是摩擦過程中硬橡膠棒上的正電荷轉移到了毛皮上
C.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是摩擦過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電荷
D.物體不帶電,表明物體中沒有電荷
2、如圖8-5所示,把一個不帶電的枕型導體靠近帶正電的小球,由于靜電感應,在a,b端分別出現負、正電荷,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
A.閉合K1,有電子從枕型導體流向地
B.閉合K2,有電子從枕型導體流向地
C.閉合K1,有電子從地流向枕型導體
D.閉合K2,沒有電子通過K2
第二節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一、電荷量和點電荷
1、電荷量: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量。
高中會考題都是比較簡單的基礎題,只要平時多看看書本和做書后練習題,把會考綱要的題目做一遍,就基本能及格。
物理知識要點主要有: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3.末速度Vt=Vo+at
4.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5.位移s=V平t=Vot+at2/2=Vt/2t
6.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7.有用推論Vt2-Vo2=2as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一, 速度
1, 周期與頻率:T=1/f
2, 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注: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弧長(x):米(m);
角度(θ):弧度(rad);
頻率(f):赫茲(Hz);
周期(T):秒(s);
轉速(n):r/s;
半徑(r):米(m);
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
3, 固定在同一軸上轉動的物體,各點角速度相等。用皮帶(無滑)傳動的皮帶輪,輪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二, 萬有引力與航天:
1, 開普勒第三定律:r/T=K(=GM/4π)
{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于中心天體的質量)}
2, 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
-11222 322(G=6.67×10N?m/kg,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 地球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地=mg;g=GM/R地
{R地:地球半徑(m),M:地球質量(kg)}
4, 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
{M:中心天體質量} 22 ?GMr,??GMr3,T?4?2r3GM
Mm4?24?2r3
r?M?
5, 天體質量M的估算:G2?mrT2GT2
6,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 ?gR?7.9km/s;V2=11.2km/s;V3=16.7km/s
7, 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于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T=24h。
以上就是文科物理會考必背公式的全部內容,會考復習 ,運動相對性可能考, 你把高一運動學公式弄會,會做最簡單的題就行,會看圖像,速度—時間圖像。位移—時間圖像,不要求理解。還有力學會受力分析就行,會求合力,分力,然后應用牛二定律做題,加速,減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