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發燒怎么物理降溫?所以要選擇適度退燒,一般而言,若孕婦的體溫未高過攝氏38.5度以上,且無明顯的不適癥狀,就可以考慮以物理方法幫忙退燒如:冰枕、散熱貼片、溫水擦拭如用溫毛巾反復擦身,在腋窩、額部和腹股溝部放置冰袋等等。2、那么,孕婦發燒怎么物理降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低燒的時候可以熱敷,但也不能用太熱的水了,也可以洗個溫水澡,像平常洗澡一樣,37.6就可以用濕溫的毛巾多敷幾次。
孕婦發燒怎么辦37度3
孕婦發燒怎么辦37度3,孕婦發燒的話,治療起來會更加麻煩,因為她們很多藥物不能使用,害怕對于胎兒造成傷害,所以在發燒期間,最好使用一些物理的方法降燒,那么孕婦發燒怎么辦37度3呢?
孕婦發燒怎么辦37度31
發燒37.3℃并不是很高,懷孕之后本身孕婦的體溫就會升高,這個時候孕婦需要注意多喝水,控制體溫,可以采取物理降溫的方式來降低體溫。可以在頭部放一個濕毛巾來降溫,也可以用溫熱的水擦洗身體,特別是腋窩下、大腿根部、脖子下面等部位,降溫效果會很好。
如果孕婦的體溫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那么建議及時的去醫院,讓醫生看一下是什么原因,然后用藥物來降低體溫,針對病因來治療,這樣體溫才能夠降低。孕婦不能夠擅自吃藥物來退燒,以免藥物當中的成分對胎兒的發育帶來影響。
孕婦感冒發燒要積極的配合治療,還需要注意保暖,不要讓身體受涼,以免病情會加重。孕婦感冒之后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還需要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室內一定要通風換氣,生病期間要勤喝水,這樣毒素排出的更快,孕婦才能夠盡快好起來。
孕婦發燒怎么辦37度32
孕婦發燒37度3已經進入了低燒狀態,這個時候需要孕婦多喝水,盡量不要穿的太厚,穿的太厚容易造成體溫繼續升高。
發燒的時候什么情況冷敷,什么時候熱敷,五個月的孕婦發燒37.6°,怎么辦?
這個問題的確需要分情況而論,發燒37.6°,不算太高,正常物理降溫即可,如多喝水、多休息,還可以洗個溫水澡。
1、需要熱敷的情況
① 如果是發燒的同時,伴有手腳冰涼,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雙腳,可以讓準媽媽感覺更舒服一些;
② 如果是受涼感冒,同時流清鼻涕,伴有鼻塞等表現,同時體溫也不太高的話,可以熱敷額頭;
2、需要冷敷的情況
如果發燒時全身都燙,可以用熱毛巾冷敷額頭(也別太涼),輔助降溫。
孕期感冒發燒需要注意哪些事項?1、體溫很高,超過39度,或者持續高溫不退,要及時去醫院;
2、感冒兩三天沒有好轉跡象,也最好去醫院看醫生抽血化驗下;
3、輕微的感冒發燒,可以自己在家多喝水,注意休息,適當多吃水果,如果有咳嗽癥狀,可以吃點蒸梨,有鼻塞可以用熱毛巾熱敷鼻子等來緩解;
4、感冒發燒期間,注意家里每天通風,勤洗手等,做好衛生措施。
懷孕期間如何避免感冒發燒?做好預防是關鍵,孕期的準媽媽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預防感冒。
1、合理飲食:在營養均衡的基礎上,可以多吃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以增強抵抗力;
2、堅持運動:懷孕后最好能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但也要把握好運動強度,以自己不感覺到累為宜,運動不僅可以讓人心情好,也有助增強體質;
3、充足睡眠:睡眠可以緩解疲勞,孕期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僅利于胎兒的健康發育,也是增強免疫力的方法之一。
在發高熱的時候,其實就應該選擇冷敷,低熱的時候可以選擇熱敷,如果孕婦發燒37.6度的話,應該選擇多喝開水,而且注意休息和保暖,可以多吃維生素c
孕婦38℃物理退燒最好辦法
孕婦38℃物理退燒最好辦法,孕婦發燒的話,治療起來會更加麻煩,因為她們很多藥物不能使用,害怕對于胎兒造成傷害,所以在發燒期間,最好使用一些物理的方法降燒,以下分享孕婦38℃物理退燒最好辦法。
孕婦38℃物理退燒最好辦法1
孕婦發燒如果身體溫度沒有高過38、5度,可不服藥治療。因為體溫不超過38、5度對胎兒的健康沒有很大影響,因此這時候采用物理降溫就是最佳的方法。
物理降溫可以幫助疏散體溫,腳增強血液循環,具體可使用的方法如下。
1、冷敷:具體方法是在血管集中的部位進行冰敷,主要的作用為降低血液的溫度,從而通過血液循環來更好的降低體溫。而冰敷可以使用的材料有冰袋
但是使用時最好隔一層衣服或者是用毛巾包裹好,如果家里面沒有,可使用礦泉水瓶子制作,也可以把沾水的冷毛巾瀝干水分用來冷敷。
2、沖澡擦身:沖澡擦身的作用是可以讓身體表面水分的蒸發,同時還可帶走過高的體溫,降低身體溫度。但是準媽媽應該注意沖澡的時候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不要讓身體受涼、防止感冒的情況加重,使發燒的情況更加嚴重。
3、熱水泡腳:熱水泡腳也是一種常用的物理退燒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加快身體血液的循環,提高身體代謝機能,從而起到緩解發燒的作用。
以上就是孕婦發燒怎么物理降溫的全部內容,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為孕婦退燒的方法:用52度白酒擦拭孕婦腋窩、大腿根、肘部、腳底等部位,可以起到物理降溫的作用,期間孕婦應多喝水,保證身體水分充足,這樣有利于排汗。如果嚴重,并伴有頭痛、咽痛、氣喘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