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卷子?材料四:明清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秩序穩定的一個偉大時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間歐洲卻經歷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現代化發展……不過這并不表明明清兩代便是歷史的倒退,此間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認。那么,高一歷史卷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A.形成了實際具有宰相職權的首輔
當時記得掌印太監有披紅的權利,意思就是,你的折子上來了,我不批,你有啥辦法?
至于其他不知道了,你確定這是高一的卷子么?
我高三都有點昏了。
這個是古代史怎么成高一了?我記得高三才開始學古代史的,好像是課程改革了把!唉,都忘了...你怎么不問問你們歷史老師呢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從這一時期的形勢看,蘇聯由于不斷向外擴張,戰線過長,特別是陷入阿富汗戰爭后,內外矛盾加深,國力有所下降。美國自從越南“脫身”后,國內外處境有所改善。美蘇爭霸態勢轉入均衡、僵持階段。西歐、日本崛起,發展中國家壯大,世界多極化的趨勢開始顯現。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
鄧小平同志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了分析,毅然決定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并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兩個重要轉變”:第一、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從而改變了原來認為戰爭危險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變了“一條線”戰略,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堅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邊。
他強調,“同心同德地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全國人民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是解決國際問題、國內問題的最主要的條件”,“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請用史實加以說明
答案:中國強調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應當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繼續加強睦鄰友好,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合作推向新的水平。繼續增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
你在做《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單元檢測吧,這有答案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單元檢測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B 2、C 3、B 4、D 5、A 6、B 7、C 8、C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A
二、材料解析題:
16.(1)周恩來1953年
(2)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礎。在世界上也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3) 中國強調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應當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繼續加強睦鄰友好,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合作推向新的水平。繼續增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
(1)主題: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最有價值:長沙出土的鐵鋤。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實物史料)。
(2)特點:耕作技術不斷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廣。影響:促進精耕細作生產模式的產生;推動經濟重心南移;促進農耕文明的繁榮。
(3)變化:牛耕大量退出;江東犁被鐵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長快,人地矛盾突出(勞動力過剩);養牛成本較高。
完全標準答案 求采納!!!
以上就是高一歷史卷子的全部內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請用史實加以說明 答案:中國強調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應當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