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的歷史簡介?1、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那么,寧夏的歷史簡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寧夏古代的稱謂:
1、西漢稱作北典農城南北朝夏國赫連勃勃改建為“麗子園”。
2、北周建德三年稱作懷遠郡、懷遠縣。
3、唐儀鳳二年(677年)稱作懷遠新城。
4、宋時改懷遠縣為懷遠鎮。
5、西夏時稱作興慶府。
6、元時稱作中興路。
7、明時稱作寧夏府。
8、明國時稱作銀川。
寧夏簡介:
寧夏,簡稱寧,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自治區首府為銀川。
寧夏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陜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和遺物表明,早在3
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派兵在寧夏屯墾,境內修筑了聞名世界的秦長城,還興修了著名的秦渠,開創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年),這里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即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
李元昊雕像
蒙古滅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9年成立寧夏省。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4 年撤銷寧夏省,將阿拉善等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余部分并入甘肅省。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宋代以前的寧夏
寧夏居黃河上游,北倚賀蘭山,南憑六盤山,黃河縱貫北部全境,歷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境內靈武市“水洞溝遺址”、中衛長流水和固原地區諸多太古先民活動遺址的發掘發現,表明,早在2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寧夏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治區,位于中國西北內陸地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位于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陜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介于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位于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區。
寧夏地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丘陵溝壑林立,地形分為三大板塊:北部引黃灌區、中部干旱帶、南部山區。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
歷史沿革: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寧夏。
1949年12月23日,成立寧夏省,沿用了寧夏原稱。額濟納旗劃由甘肅酒泉專區代管。同年10月25日,成立了寧夏省人民政府。同年10月23日,中共寧夏省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作委員會。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決議,以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為基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
1、西周,周王朝疆域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套,寧夏全境及陜西、山西北部稱為朔方。
2、春秋,今固原地區為烏氏戎所居,今銀南地區以鹽池為中心是朐衍戎的勢力范圍。戰國,秦惠文王攻取烏戎地,置烏氏縣(今固原縣南涇水北岸)轄今固原地區。之后又在鹽池縣境設立朐衍縣、轄今銀南地區。
3、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后,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地區有行政設置之始。秦朝時寧夏為北地郡,郡治在甘肅寧縣。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長城和秦渠,引黃河水灌溉農田。
4、漢朝,屬朔方刺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
5、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6、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
7、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8、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后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占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
9、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建立。秦為北地郡,漢代屬于朔方刺史部,唐代屬于關內道,宋代屬于西夏和秦鳳路地。元代置寧夏路,明置寧夏府,后改為寧夏衛,清代復置寧夏府屬于甘肅省。1928年置寧夏省。
以上就是寧夏的歷史簡介的全部內容,9、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10、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后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后衛。后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