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如果?歷史沒有如果,所以歷史不可改變。但是,我們的思維想象力卻不受限制,讓我們來一次大膽的設想:如果歷史是這樣發展的……如果趙氏孤兒蒙難。趙氏孤兒,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孤兒了,乃父趙朔,與屠岸賈同朝而深為其怨,屠滅殺趙全族,僅一孤兒漏網,此即趙朔遺腹子,據傳匿出宮時,那么,歷史沒有如果?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說起希特勒死里逃生的經歷,那可以說是個個都驚心動魄,從希特勒在一戰中參軍開始,他的運氣就好的沒邊,也許是他身上被惡魔或救世主賦予的使命讓他與死神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過,這些事情單個拿出來,可能只會讓人感覺那純粹是僥幸,但是這些事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就連上帝聽說了也會驚得目瞪口呆。
先說小時候,1894年1月,一名男孩落入德國帕紹一條河的冰冷河水中,被另一名年齡相仿的小男孩救起。歷史學家們認為,那名落水男孩就是希特勒。當時希特勒嚇壞了,庫赫博格發現他在水中掙扎,跳進水中將其救起。雖然希特勒從未提及過溺水被救一事,但德國檔案館保留的一份《多瑙河報》1894年的報道曝光了希特勒溺水的線索。同時,德國作家安娜·伊麗莎白·羅斯姆斯曾在一本名為《離開帕紹:離開希特勒稱之為家的城市》的書中,透露了希特勒幾乎被溺死一事。
羅斯姆斯在書中寫道:“河流兩岸田園般的美景是孩子們最愛玩耍的地方。1894年,當希特勒與其他孩子玩耍時,不慎掉進了河里。水流很急,河水冰冷。幸運的是,希特勒所住房子的屋主的兒子及時將他拉上來,救了他一命。”希特勒后來也曾向他的將軍們提及小時候在河邊扮演牛仔與印第安人的故事,但從未透露過溺水一事。
何謂歷史?就是已經發生了事情,已經成既定事實的事情。時光是不可能倒流的,所以歷史也不可能改變。我覺得「歷史沒有如果」、「歷史沒有假設」的意思就是歷史是無法改變的,它不會因為我們的假設而發生任何的變化。
就像有人說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沒有向日本投原子彈,那么日本會不會那么快的投降。這種假設性的歷史問題只是時過境遷許久以后,在歷史已經塵埃落定了人們所做的假設性討論。無論人們討論的多么頭頭是道、有理有據,都無法改變日本在二戰中必然失敗的結局。
歷史雖然充滿了不少偶然性因素,但偶然又是由無數個必然連串起來的。即便美國沒有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自中途島海戰慘敗的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再加上它的其他法西斯同盟國德國、意大利的投降,美國的原子彈只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即便沒有美國的原子彈,日本最終還是會投降的。
還有人說如果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沒有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的話,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戰會不會就能夠避免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是一個偶然突發性事件,但它只是戰爭的導火線。
當時的歐洲列強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矛盾日趨激烈,即便沒有薩拉熱窩事件,雙方還是會找其他的理由開戰的。
和世上沒有后悔藥是一個道理,如果只是想想而已,你要是靠著如果就像改變歷史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用在對未來的期許,在付諸行動才能成真,沒有行動的如果對將來也是無果的。
這里的“歷史”想必可以理解為已發生了的既定事實吧。
人類尋回過去記憶的同時,許許多多穿越歷史時空的小說,傳達人們善良的愿望。
可現實告訴我們,歷史無法改變,歷史沒有如果。
如果有如果,歷史也就沒有歷史。
記得《宋家王朝》片尾,當垂暮病榻上的宋慶齡被問到,如果孫中山沒有那么早去世,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有改變時,她回答到:歷史沒有如果。
歷史真的沒有如果,卻充滿偶然。
這偶然導致了無盡的變數,這樣才構成了歷史。
歷史的車輪帶給了我們文明和進步,歷史發展進程訴說著血和淚,多災多難的沉淀。
無論美麗抑還是悲哀,歷史就在那里已成為故事---無法改變。
塵埃落定, 唯有嘆一聲:當時只道是尋常。
其實人們說如果,不過是對過去的遺憾或慶幸,更多的許是對未來的期盼或預警吧。
人們畢竟需要從歷史之中有所收獲。
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還惜舊時人。
我們其實并不都是永遠的旁觀者,但是我們首先要清醒地知道歷史曾經怎樣,將來又會怎樣。
若干年以后,我們的現在就是將來的歷史。
不管是不是風過無痕,我們的印記沒人能改變。
說歷史沒有如果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逃避思考。而且分析歷史是為了建立數據模型,而非改變結果。有了數據模型出現相似的事件就可以代入當時的參數得出盡可能準確的預期。這也是計算機被發明的理由。
希望人類這個團體能少一些廢物,不思考的人和飛鳥走獸沒什么區別,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
以上就是歷史沒有如果的全部內容,回何謂歷史?就是已經發生了事情,已經成既定事實的事情。時光是不可能倒流的,所以歷史也不可能改變。我覺得「歷史沒有如果」、「歷史沒有假設」的意思就是歷史是無法改變的,它不會因為我們的假設而發生任何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