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 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表示沒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則表示有新物質生成;2. 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等;化學性質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等。二、基本實驗操作 1. 藥品的取用:固體蓋滿試管底部,液體取1-2毫升;不聞、那么,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九年級化學上冊內容:巖跡野
1、走進化學世界,了解化學學科的內容和用途。
2、我們周圍的空氣,氧氣和氮氣的主要化學性質。
3、物質構成的奧秘,包括分子和原子的構成原理,及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基本化學反應。
4、自然界的水,講水的構成和化學性質。
5、粗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范和方程式的配平。
6、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7、燃料及其利用州攜,主要講烴的化學性質。
化學(chemistry)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實質是自然界中原來不存在的分子)。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上冊化學人教版知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上冊化學人教版知識1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
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 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物質特性與用途概述
1、可燃性氣體:氫氣(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等能用作燃料,但點火前需進行純度檢驗,與空氣混合易爆炸。
2、還原劑與氧化劑:碳(C)、氫氣(H2)、一氧化碳(CO)可用來提煉金屬,將金屬氧化物還原為金屬單質;氧氣(O2)、二氧化碳(CO2)具有氧化性。
3、助燃性物質:氧氣(O2)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增強燃著木條的灶差燃燒。并辯乎
4、有毒氣體:一絕悉氧化碳(CO)能與血紅蛋白結合致人中毒,煤氣中毒即為此現象;二氧化碳(CO2)唯一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5、最輕氣體:氫氣(H2)是燃燒無污染的理想燃料。
6、干冰(CO2固體)與CO2氣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CO2氣體用于滅火、溫室肥料、制汽水等;鹽酸(HCl)用于除鐵銹、胃酸主成分,濃鹽酸有揮發性。
7、石灰石(CaCO3):用于建筑、制水泥,高溫煅燒可制得CaO。
8、生石灰(CaO):易溶于水并放熱,用作食品干燥劑,能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制波爾多液,與Na2CO3反應制得NaOH。
1.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概念: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例: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
化學變化——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例: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 敗、呼吸
2、判斷變化依據:是否有其它(新)物質生成。有則是化學變化,無則是物理變化
3、相互關系:常常伴隨發生,化學變化一定伴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4、化學變化伴隨現象:放熱、吸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和生成沉淀。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導電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金屬活動性等。
課題2化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以實驗為基礎。學習化學的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1、現象:蠟燭逐漸熔化,燃燒,發出紅光,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
2、產物:二氧化碳和水
檢驗: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變渾濁)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燒杯(變模糊或有水珠出現)
3、物理性質: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質軟
結論:
⑴燃燒前:蠟燭通常為黃白色的固體,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燒時:①蠟燭發出黃白色的火焰,放熱、發光,蠟燭逐漸變短,受熱饑消局時熔化,冷卻后又凝固。
#初三#導語: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并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以下是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三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一、質量守恒定律:
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說明:
①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
②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
2、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
3、化學反應前后
(1)一定不變
宏觀:反應物生成物總質量不變;元素種類、質量不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
(2)一定改變
宏觀:物質的種類一定變
微觀:分子種類一定變
(3)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變
二、化學方程式
1、遵循原則:①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②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2、書寫:(注意:a、配平b、條件c、箭號)
3、含義:以為例
①宏觀意義: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
②微觀意義: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分子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個數比個水分子
(對氣體而言,分子個數比等于體積之比)
③各物質間質量比(系數×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每4份質量的氫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化合生成36份質量的水
4、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質參加反應(反應物);②通過什么條件反應:③反應生成了哪些物質(生成物);④參加反應的各粒子的相對數量;⑤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等等。
以上就是九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的全部內容,九年級化學上冊內容:1、走進化學世界,了解化學學科的內容和用途。2、我們周圍的空氣,氧氣和氮氣的主要化學性質。3、物質構成的奧秘,包括分子和原子的構成原理,及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基本化學反應。4、自然界的水,講水的構成和化學性質。5、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范和方程式的配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