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離子檢驗總結?一、陰離子檢驗 1. 初步檢驗:加入稀H2SO4并加熱,若有氣泡產生,則可能存在CO32-、SO32-、S2-、NO2-或CN-;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則可能為SO42-、SO32-、PO43-、S2O32-;加入AgNO3再加入稀HNO3,白色沉淀為Cl-,黃色沉淀可能為I-、Br-和CN-;若沉淀迅速變為橙、褐色,那么,高中化學離子檢驗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氯離子----AgNO3/稀硝酸---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2.硫酸根----Ba2+/HNO3 ---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硝酸根----Cu片和稀鹽酸----產生氣泡,試管口無色氣體變為棕紅色
4.碳酸根----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無色無味氣體,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過量則溶解生成相應碳酸氫鹽)
5.亞硫酸根----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無色刺激性氣體(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白色沉淀(過量則溶解生成相應亞硫酸氫鹽)
6.銨根----NaOH,KOH等強堿液(微熱)----產生無色使紅色石蕊試紙(或酚酞試紙)變藍(或紅)的氣體!
7.鋁離子---NaOH或KOH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氫氧化鋁----過量溶解(偏鋁酸鈉或鉀)
8.鎂離子---NaOH或KOH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氫氧化鎂----過量不溶解
9.銅離子---NaOH或KOH溶液----產生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10.鐵離子---NaOH或KOH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11.亞鐵離子----NaOH或KOH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氫氧化亞鐵,迅速變為灰綠色,最后變為紅褐色
SO4(2-) 先加鹽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鋇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2-) 加入硝酸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可溶于硝酸(或鹽酸),并生成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O2)
Al(3+) 加入NaOH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繼續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
Fe(3+ )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變為血紅色
NH4(+ )與NaOH溶液共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
Na(+ )焰色反應呈黃色
K(+) 焰色反應呈淺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I2 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變藍
蛋白質 灼燒,有燒焦的羽毛氣味
Cl(-)加入Ag(+)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Cu(2+)加強堿,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酸化”或“堿化”,由于在課本上出現的機會極少,因此它們往往成為學生知識的盲點或漏洞,甚至是死角。每當在考試題中出現這一背景,學生往往無從下手或不知所云。因此,筆者覺得很有必要把它們作為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加以歸納整理,以讓學生能輕松地渡過這一難關。一般意義的“酸化”,通常是指在一些實驗中使用某種特定的酸,提供酸性環境,以排除其它離子的干擾、輔助反應進行,或者通過提供酸性環境以增強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為目的的實驗操作。“堿化”的概念也可以仿此得出。 “酸化”,首先是一種反應條件,其次表現為一種實驗操作。廣義的“酸化”甚至可以包括酸參與的各種反應,如濃鹽酸與二氧化錳、濃硫酸與銅片、硝酸與銀的反應等等。那么,究竟中學化學中哪些實驗需要“酸化”或“堿化”?如何做?為什么要那樣做?“酸化”與“堿化”對于指導化學學科的高考,究竟有什么樣的意義┅┅ 本文準備就這些問題展開探討。一、無機反應中的“酸化” 1. 鑒定Cl—: 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取待測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HNO3(有沉淀時須過濾后再進行后面的操作),無變化;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待測溶液中含有Cl— 。
K+:焰色反應紫色
Na+:焰色反應黃色
Ba2+:加入SO42-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a2+:焰色反應磚紅色,加入Na2CO3后產生白色沉淀
AL3+:加入NaOH后先產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Fe3+:加入KSCN變為血紅色或加苯酚變為紫色。
Fe2+:先檢驗原溶解液無Fe3+,先加強氧化劑(K2Cr2O7、
HNO3、H2O2酸性KMnO4、HClO……)然后檢驗有沒有Fe3+。
Cu2+:一般為藍色溶液,加入OH-產生藍色沉淀。
Ag+:加入Cl-產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NH4+:加入OH-,加熱產生無色氣體,可使紫色石蕊試紙變藍。
NO3-:加入H+、Fe產生紅棕色氣體,或無色氣體與O2反應后顯紅棕色。
CL-:加入Ag+產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Br-:加入Ag+產生不溶于稀HNO3的淺黃色沉淀。
I-:加入Ag+產生不溶于稀HNO3的黃色沉淀。
SO42-:加入Ba2+產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SO32-:加入Ca2+產生白色沉淀,加入H+產生氣體 ,能使品紅褪色。
HSO3-:加入Ca2+產生白色沉淀,加入H+產生氣體,能使品紅褪色。
CO32-:加入Ca2+產生白色沉淀,加入H+產生氣體,不能使品紅褪色。
幾種重要陽離子的檢驗
(l)H+ 能使紫色石蕊試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試液變為紅色。
(2)Na+、K+ 用焰色反應來檢驗時,它們的火焰分別呈黃色、淺紫色(通過鈷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鹽溶液產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Mg(OH)2沉淀,該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與適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Al(OH)3絮狀沉淀,該沉淀能溶于鹽酸或過量的NaOH溶液。
(6)Ag+ 能與稀鹽酸或可溶性鹽酸鹽反應,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銨鹽(或濃溶液)與NaOH濃溶液反應,并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藍試紙變藍的有刺激性氣味NH3氣體。
(8)Fe2+ 能與少量NaOH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亞鐵鹽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顯紅色。2Fe2++Cl2=2Fe3++2Cl-
(9)Fe3+ 能與 KSCN溶液反應,變成血紅色 Fe(SCN)3溶液,能與 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Fe(OH)3沉淀。
以上就是高中化學離子檢驗總結的全部內容,在高中化學中,學習各種離子或物質的檢驗方法是基礎內容之一。鉀離子(K+)可以通過焰色反應呈現紫色來檢測。鈉離子(Na+)則通過焰色反應顯示黃色。鋇離子(Ba2+)加入硫酸根離子(SO42-)后,會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鈣離子(Ca2+)同樣可以通過焰色反應呈現磚紅色,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