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綜合治理應考慮整個農業生產體系,注重長期的效益,應該為子孫后人留下一片生存的藍天。具體的治理措施包括:1. 加強病蟲害測報體系的建設,提高病蟲測報的準確性。2. 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推廣使用生物藥劑。3. 提高農業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檢疫等措施在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中的作用。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護環境,同時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那么,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是一種從農業生態系統整體出發,綜合考慮有害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充分發揮自然控制因素,結合必要措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經濟受害水平以下,以實現最佳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管理策略。
IPM的核心特點強調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保護和保留天敵是加強及維持自然控制的關鍵方法。此外,實施多戰術戰略,化學防治是其中重要手段,但必須權衡成本效益,確保收益大于危害。
近年來,IPM的概念已經擴展和深化。它不再局限于技術層面,而是成為一個代表生態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管理的概念。除了“有害生物”外,P還被賦予了“人”(people)、“參與”(participation)、“政策”(policy)、“農藥”(pesticide)、“生產”(produce)、“純收益”(profit)等新內涵。IPM作為系統管理范疇,不再局限于病蟲害和農藥,更注重農民的參與、提高農民素質和決策能力,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
在具體實施中,IPM提倡健身栽培、保護天敵,并定期進行田間生態調查分析,了解作物生長情況、病蟲害、天敵以及其他昆蟲種群的動態。以農田生態分析結果取代傳統經驗閾值,最終由農民根據實際情況自我決策。
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理論上的特點包括三個主要方面:
首先,其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是多元化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依賴于系統論、信息論和滅變論作為其理論基礎,并遵循生態學原則。這種理論將病蟲害視為農業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強調農業高產與穩定的基石在于植物與其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和諧共存。維持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保護和培育環境資源,是病蟲害防治的重要目標。
其次,防治措施的選擇和運用至關重要。沒有一種防治手段可以包治百病,每種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因此,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策略強調各種措施之間的互補和協調,特別注重自然控制因素的應用。所有人為的防治措施都應與自然控制相協調,以達到最佳效果。
最后,防治的目標設定也至關重要。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目標不是徹底消滅病蟲害,而是將有害生物的種群數量控制在經濟受害允許的水平之下。這需要采取綜合性的管理措施,確保農業生產的安全與穩定。
化學殺蟲劑和殺菌劑的廣泛使用導致了農藥殘留、環境污染和病蟲害抗藥性等問題,引起了全球的關注。196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召開了一個關于“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的專家組會議,會議明確了綜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PC)的概念,隨后發展成為了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發達國家實施了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IPC或IPM項目。1992年,國際昆蟲學會議提出了“Biointensive IPM”的新思想,即生物強化害蟲綜合治理。我國在1975年提出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并在1986年提出了類似于國外IPM的定義。
隨著對病蟲害管理思想的提出,人們開始重視“經濟受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 EIL)和“經濟閾值”(Economic Threshold, ET)。在防治策略上,人們的觀念從徹底消滅害蟲轉變為更多地考慮害蟲的生態學問題。只有在人類“不可容忍”的情況下,才會協調地選用一些適當的技術和方法。因此,人們認為IPM是一種多學科的管理方法,它體現在審慎地采用多種最有效的方法將有害生物種群控制在可容許的水平。
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生態學原則綜合管理:從維護森林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對有害生物、環境和管理措施進行綜合管理。生態平衡:利用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人為地促進森林生態平衡,實現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
**2. 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調預防的重要性,通過監測、預警等措施提前發現并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采取多種治理手段,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
**3. 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治理過程中,注重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避免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確保治理措施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促進林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原則是以生態學為基礎,強調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并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就是防治目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是管理系統,它不要求將有害生物徹底消滅,而是要將有害生物的種群數量控制在經濟受害允許水平之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和綠色防控的根本區別提問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
以上就是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全部內容,首先,其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是多元化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依賴于系統論、信息論和滅變論作為其理論基礎,并遵循生態學原則。這種理論將病蟲害視為農業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強調農業高產與穩定的基石在于植物與其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和諧共存。維持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保護和培育環境資源,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