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上古中古時代劃分 世界歷史時代劃分 歷史時代2 歷史時代2 歷史怎么劃分時代
過去的,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時間段。往渣大往指一迅梁運(yùn)個階段
比如“漢 代”的“代”就那個時代的說法。
唐畝梁代,明代,等等
朝代排序:
一、奴隸社會
1、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nóng)炎帝 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2、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3、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濟(jì)) 虞帝舜
4、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981年 約前1933年-約前1559年斟鄩陽城(今河南洛陽)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5、有窮:約前1981年-約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縣) 有窮王夷羿
6、寒朝:約前1973年-約前1933年寒水(今山東濰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約前1559年-約前1300年(商) 約前1300年-約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陽)商王湯 商(殷)王盤庚
8、周朝:約前1046年-前256年
9、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fā)
10、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1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2、——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今陜西咸陽)秦始皇嬴政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蘇徐州)西楚霸王項(xiàng)羽
3、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
4、西乎塵漢:前202年-公元8年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高祖劉邦
5、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長安(今陜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6、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長安(今陜西西安)玄漢更始帝劉玄
7、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
三、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1、曹魏:220年-265年洛陽(今河南洛陽)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2、蜀漢: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漢昭烈帝劉備 后主劉禪
3、孫吳:222年-280年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quán)
4、晉朝:265年-420年
5、西晉:265年-31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西晉武帝司馬炎
6、東晉: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東晉元帝司馬睿
7、十六國:304年-420年
8、——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9、南北朝:386年-589年
10、南朝:420年-589年
11、劉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武帝劉裕
12、南齊:479年-502年建康(拆頃裂今江蘇南京)南齊高帝蕭道成
13、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旅閉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14、南陳: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15、北朝:386年-589年
16、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陽(今河南洛陽)(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17、東魏:534年-550年鄴城(今河北鄴鎮(zhèn))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18、西魏:532年-556年長安(今陜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寶炬
19、北齊:550年-577年鄴城(今河北鄴鎮(zhèn))北齊文宣帝高洋
20、北周:557年-581年長安(今陜西西安)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21、隋朝:581年-618年長安(今陜西西安)隋文帝楊堅(jiān)
22、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長安(今陜西西安)唐高祖李淵 唐中宗李顯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武周武后武則天
24、五代:907年-960年
25、——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梁太祖朱溫
26、——后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后唐莊宗李存勖
27、——后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晉高祖石敬瑭
28、——后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暠)
29、——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周太祖郭威
30、十國:907年-979年
31、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jī)
32、宋朝:960年-1279年
33、北宋:960年-1127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34、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gòu)
35、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36、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37、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曲雕阿蘭(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38、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39、明朝:1368年-1644年應(yīng)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40、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遼寧沈陽) 后金(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41、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 (今北京市) 闖王李自成
42、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擴(kuò)展資料
列舉介紹: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chuàng)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么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lián)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chuàng)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于創(chuàng)建者原始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區(qū)域;源于宗族關(guān)系;寓意吉祥。
夏:據(jù)傳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quán)為“夏”。另據(jù)歷史學(xué)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后,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fù)夏朝的統(tǒng)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后,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zhèn))。后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后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jù)《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lǐng)非子為周孝王養(yǎng)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并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后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xiàng)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后劉邦擊敗項(xiàng)羽,統(tǒng)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后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后漢”之分。
參考資料:
朝代—
中國歷史朝代—
1石器時代:是考古學(xué)對早期人類歷史分期的第一個時代、即從出現(xiàn)人類到銅器的出現(xiàn)、大約始于距今二三百萬年、止于距今6000至者野4000年左右。這一時代是人類從猿人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逐步進(jìn)化為現(xiàn)代人的時期
2紅銅時代,又稱銅石并用時代、金石并用時代。是指介于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以紅銅的使用為標(biāo)志。
3青銅時代: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一個時代。各地區(qū)的青銅時代開始時期不一。希臘、埃及始于公元前3 000年以前,中國始于公元前1 800年。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
4.鐵器時代約始于公元前1 400年人類開始鍛造鐵器制造,促進(jìn)了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5.黑暗時代18世紀(jì)左右開始使用的一個名詞,指中世紀(jì)早期的西歐歷史;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西歐進(jìn)入一個所首咐喊謂的黑暗時代。這個名稱算是頗為貼切,因?yàn)榇蟛糠莸牧_馬文明在這段期間受到破壞,并且被蠻族文化所取代。這個名稱的使用,一方面也是因?yàn)閺倪@個時代開始,便只有少數(shù)的歷史文獻(xiàn)流傳下來,讓人們僅能藉由微光一窺當(dāng)時發(fā)生的種種事件。
6.啟蒙時代:專簡悶指歐洲工業(yè)革命前后的時期 時間跨度為:公元后1716年(1716 AD)-公元后1880年(1880 AD)
7.蒸汽時代起于19世紀(jì)初,止于19世紀(jì)7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蒸汽機(jī)的發(fā)明和應(yīng)用,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8.電氣時代;始于十九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發(fā)電機(jī)電動機(jī)的發(fā)明使用,及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jī)的相繼問世標(biāo)志人類社會進(jìn)入電氣時代
9.原子時代 :1942年12月2日,以費(fèi)米為首的一批美國科學(xué)家建造了第一座原子反應(yīng)堆,它座落在美國芝加哥大學(xué)的校園里。人們利用原子能的時代從此開始。
10.信息時代:歐美及發(fā)達(dá)國家的時間跨度概念是從公元后1969年(1969AD)-未來我國及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對信息時代指的是從公元后1984年(1976AD)-未來比歐美晚了15年。 當(dāng)進(jìn)入20世紀(jì)50年代末,計(jì)算機(jī)的出現(xiàn)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yīng)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幾何級數(shù)的方式在增長.人類進(jìn)入了信息時代。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jì):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jì):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共計(jì):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jì):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xiàng)羽,共計(jì):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jì):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jì):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jì):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jì):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jì):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共計(jì):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jì):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jiān),共計(jì):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jì):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jì):54年。
16、十國搭液:公元891-979年,共計(jì):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jì):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jì):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jì):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jì):268年。
21、民國:公元1912-1949年:,位于亞洲知虧物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22、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義勇軍進(jìn)行曲》為國歌 ,國徽內(nèi)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 ,首都北京。
擴(kuò)展資料
中國歷史源遠(yuǎn)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
一般認(rèn)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qū)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shí)。有歷史學(xué)者認(rèn)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chǎn)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chuàng)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fā)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空耐考古發(fā)現(xiàn)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zhì)的龜骨契刻符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歷史朝代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排列次序碧簡如下:
夏→商→周→秦→西漢→新朝→東漢→三國時期→西晉→南北朝、東晉→隋→唐→五代十國北漢→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
擴(kuò)鋒慧爛展資料
中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為了方便記憶這些朝代記住下面的中國歷史朝代順口溜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 一統(tǒng)秦銀漏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