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一、激趣導入 展示種子:通過展示蠶豆和西瓜的種子,引出“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道理。 板書課題:31、一顆希望的種子,并朗讀課題。 提問引導:提問學生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想要收獲什么?引發學生思考。二、初讀課文 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檢查預習: 讀準生字新詞的音,認清字形。那么,二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課文內容。
2、學習并積累課文中的新詞。
3、感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5、增強環保意識,培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
(2)自學新詞。
(3)思考課文內容,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4)提出疑問,搜集相關資料。
(5)嘗試背誦課文。
二、導入
檢查預習情況,復習預習方法。
回顧預習步驟:讀課文、自學新詞、理解內容、提出問題、搜集資料、嘗試背誦。
三、學習課文
解題,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討論課文內容,分享美好回憶和對環境保護的看法。
交流預習中搜集的資料,討論如何保護自然環境。
四、課堂練習
詞語連線,嘗試多種答案。
背誦課文。
五、課后作業
仿照課文,創作一段小詩。用彩色紙抄寫。
小學二年級語文《一顆希望的種子》優秀備課教案如下:
教學目標: 認識生字:掌握9個生字,確保學生能夠準確讀寫。 積累詞語:積累10個與課文相關的詞語,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朗讀課文:通過分角色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提問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提出問題,特別是從詞語、句子、課文內容等不同角度入手。 情感教育:使學生理解“付出總會有收獲”的道理,激發他們的勞動和創造欲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展示種子:通過展示蠶豆和西瓜的種子,引出“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道理。 板書課題:31、一顆希望的種子,并朗讀課題。 提問引導:提問學生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想要收獲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初讀課文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教案# 導語】
《神州謠》是二年級下冊語文識字單元的第一課,是一首內容豐富、節奏明快的三字經。它以中國的美稱“神州”為切入點,展開了一幅歷史畫卷和壯麗的山水圖,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以及神州大地的壯美。同時,這首詩也表達了勤勞善良的華夏兒女對祖國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的渴望。
【篇一】
學習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 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掌握“夕、與”等字的寫法。
教學準備:
1. 學生課前收集祖國各地風景圖片、少數民族資料,制作詞語卡片。
2.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 多媒體播放歌曲《大中國》。
2.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 學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 卡片檢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 出示生字詞語,帶拼音,檢查音準。
4. 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5. 詞卡去拼音檢查,相機糾錯。
6. 多媒體,讀去拼音的詞。
7. 讀通課文,四人合作讀并正音。
8. 質疑:課文讀通了,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三、朗讀感悟
1. 介紹祖國山河的壯麗。
二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備課教案5篇
教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關于二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備課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二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備課教案1
《溫柔的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和基礎,采用隨文識字、自主識字等方法邊讀文邊學生字,在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文中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正是由于媽媽給予了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關愛
在孩子的眼里,媽媽才是最溫柔的、最美麗的,孩子愛媽媽。
教學重點:認識11個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結合文中重點語句,切身感受母愛的溫柔。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件(ppt)。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小故事—《溫柔的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了課題,
你想到了誰的手?(媽媽的手)為什么?(因為媽媽的手是溫柔的)
2. 學習“柔”字,拼讀、組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教學目標:
1、掌握14個生字,理解"鐵棒、詩人、困難、更加、功夫、不論、決心、從此、刻苦"等詞匯。
2、能夠運用"誰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型,構建完整、具體句子。
3、能準確、流暢地誦讀課文,賦予角色不同的語氣。
4、領悟鐵棒磨成針的道理,認識到無論做任何事,只要有決心,下足功夫,一定能夠成功。
第一課時:
1、解釋題目,找出與題目相關的段落,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2、學習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
(1)學習7個生字,理解"唐朝、詩人、困難、刻苦"的含義。
(2)了解李白小時候的表現,為學習第二段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激發興趣。
1、展示實物鐵棒與針,請學生對比,并提出問題:鐵棒能否磨成針?通過學習課文,學生能解答此問題。
2、展示題目,引導學生朗讀并學習題目中的生字。
3、觀察插圖,描述少年的所見所思,介紹背景知識。
4、教師講解"唐朝、詩人"的概念。
二、教師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學生標記章節,找出與"鐵棒磨成針"相關段落。
三、學習第一段。
1、自由閱讀第一段,拼讀生字"唐、詩、困"和多音字"朝"的讀音。
2、復習并認讀新詞。
3、學生朗讀第一段,思考段落結構,理解段落內容。
4、討論理解詞語,并總結李白為何被稱為大詩人,貪玩的含義,學生遇到困難時應有的態度,以及李白小時候對待困難的結果。
以上就是二年級下冊語文備課教案的全部內容,二年級語文下冊名師備課教案1 《溫柔的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和基礎,采用隨文識字、自主識字等方法邊讀文邊學生字,在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文中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