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曾國藩的功過評價 曾國藩的歷史評價和影響 如何評價曾國藩 曾國藩的一生評價 名人對曾國藩的簡短評價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他也是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是晚清漢族地主階級的進步分子,或握創立湘軍,屢敗屢戰,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這里面主要是太平天國腐化內亂的因素,當然曾文正的戰斗精神可嘉--屢敗屢戰,哈哈)。他的另外一個主要成就衫殲慶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師夷智以制夷”的主張,籌建了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工業,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西方先進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等漢族地主通過鎮壓天平天國起義和興辦洋務運動起家,實際支撐著清朝的危局,為近代北洋軍閥的興起奠定了基礎,曾國藩可謂是北洋軍閥的鼻祖。
總體來說,曾國藩是進步的封建地主階級,對于清朝統治者而言,他是股肱之臣,有功之臣。很多人甚至將他成為晚清中興之臣。對于勞苦的農民兄弟而言,他只是滿清的走狗,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客觀上,通過洋務運動,建立了近代工業雛形,促進了中國近代化。但是任何人都無法脫離時代的局限,曾國潘終究是落后的封建地主,他的大思維更當時的西方列強相比,是遠遠落后的。當時掌權的是愚昧無知、軟弱無能的慈禧太后,曾國藩在鎮壓國內人民(太平天國)功勛卓著,在對外(西方)方面毫無建樹(幸好他死的早,沒想李鴻章在1895年那樣受辱) 。洋務運動的成果---北洋海軍、福建水師等在與日本、法國的戰爭中被動挨打,全軍覆沒,可悲可嘆。 由于曾國藩在傳統文化、官場權術方面的確有過人之處,備受后人推崇,包括梟雄和英雄。
毛澤東:①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②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蔣介石: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后,再將曾氏之書與胡左諸集,悉心討究……實不愧為當世之名將。
題外話:
一說到近代歷史,很多人都會說落后就要挨打,其實不盡然。看看中法戰爭(法國不勝而勝,清朝以勝求和)、甲午海戰(實力占優卻一味避戰,躲進威海衛死亡之港,讓日本三面夾擊全軍覆沒,),恐怕對西方包括倭寇的畏懼情緒和懦弱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害怕與列強結怨,不敢與之真刀真槍的干,寄希望于國改銷際調停,一味割地賠款,目的只有一個:維護自己的統治,魚肉百姓,貪圖享樂,茍安思想嚴重。(跟南宋一個德行)其實以晚清的實力絕對可以戰勝日本,完全遏制日本的任何侵略中國的企圖,那樣歷史就改寫了。可惜晚清是扶不起的阿斗,所謂朽木不可雕也。
英雄生在近代,大都壯懷激烈,卻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既不能摧鋒于正銳,也不能挽瀾于極危,縱是英雄也枉然啊。
近代史著實讓人郁悶難當,建議大家多研究建國后的對外斗爭史,抗美援朝、1962中印邊界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才解氣,那才是中華血性男兒的本色。
曾國藩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毛澤東主席,梁啟超先生對其都有極其高度的評價。
毛主席: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梁啟超: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階段
一、童年階段
想必小時候,大家都聽過一個小孩背書的故事。有一天,有個小毛賊潛入曾國藩家中,想偷點東西,便藏到房梁上面,小偷看
見底下有個人背書,便尋思著,等書背完了,再下來偷點東西。然而,幾個小時過去了,曾國藩依然在底下背書,小偷實在是等不住
了,便從梁上跳了下來,對曾國藩冷嘲熱諷地說道,我見過笨的,沒見過你這么笨祥逗的,我都背會了。于是,小偷在曾國藩面前,從頭到尾,
從尾到頭,把磨宴文章背了一篇,果然一字不差。曾國藩目瞪口呆地看著小偷,但小偷對此不屑一顧,便揚長而去了。
這件事反映出曾國藩也就是普通人的智商,并沒有過人之處,然而,許多年以后,曾國藩卻成了晚清四大重臣之首,小偷依然是小偷,這是為何呢?這就與下面的階段有關。
二、少年求學階段
老曾家,往上翻,沒有一個讀書的,都是種地的農民。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在曾國藩爺爺一代,有了殷實的家業,但依然存在
一個嚴峻的問題,家里沒有一個讀書人。終于,曾國藩父親打破了這一魔咒,然而曾國藩的父親參加了16次鄉試后,依然沒有考中秀才(第17次鄉試考中了)
可真謂智商一般,作為兒子的曾國藩同父親有著相似的遭遇。參加了6次鄉試,依然沒有考中秀才,大家都規勸曾國
藩,別讀書了。不是讀書的料。鄉鄰這么說,考官如何看待曾國藩呢?考官對于曾國藩可真謂是深惡痛絕,曾一度將曾國藩的考
卷,作為反面教材,張貼在考試院墻面上,以警醒后生!休要效仿!然而,曾國藩對此也僅僅是撇了一眼,并未放在心上。
第七次參加鄉試的曾國藩,終于考中了秀才。從此,曾國藩的考試生涯,異常順利!會試一次就通過了,進士也是第二年就考中了,這一年曾國藩才27歲。
曾國藩后來總結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行人事,聽天命。也就是說,考試的時候,認真備考,考完就該干嘛,干嘛。當然一切的一切還得
建立在踏實的基本功上,別人也許會走捷徑,但他不會,而且,曾國藩從小就飽讀詩書。(富裕的家庭環境給他創造了良好的讀書條件)
三、在京為官階段
曾國藩考中進士后,被分配到了翰林院。進京之前,曾國藩從家中攜帶了大量的銀子。看到這,好多人就開始納悶了!進京為官,還要自帶銀兩,可真謂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事實的確如此。
曾國藩雖受到了咸豐皇帝的賞識。通過7年的努力,從一個七品小官,晉升到了二品重臣,但曾國藩依然沒有擺脫貧困的局面、朝廷
給自己的薪水壓根就不夠用,所以,他只能等地方官員,來京求自己辦事時,象征性地收點小費,以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曾國藩后來回憶道,
在京為官的那段日子里,自己特別想念家鄉想念親人,但卻始終湊不齊路上的盤纏,因此,沒辦法回家!
由此可見,曾瞎宴銀國藩為官還是比較清廉的,雖說日子過得不好,但也堅持了下來,曾國藩的人生信條是:尚拙 敬業 明德。
四、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軍人物
當清政府遭受太平天國步步緊逼的時候,曾國藩主動請命,創辦了湘軍。然而,這支部隊的經費自理,且不屬于正規軍的范疇。
清朝的正規軍有八旗和綠營兩支,但是由于兵力過于分散,遇到緊急作戰,并不能有效集中,而且當時官僚腐敗嚴重。在這種背景
之下,曾國藩創立了湘軍,開啟了“戎馬生涯”以及“軍中政治教育”的先河。后來,曾國藩的這支部隊不負眾望,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曾國藩并不是軍人出身,但其擁有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力,讓當時所有的文武百官,刮目相看。
五、洋務運動時期
在安慶設立了安慶內軍械所,嘗試學習西方技術,制造新式的槍炮彈藥。這是清朝第一家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軍工作坊。
由此可見,曾國藩是一位與時俱進,敢于創新,擁有民族情懷的時代先鋒!
六、晚年時期
大家知道,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都是非常講究風水的,曾國藩也不例外。曾經,有人給曾國藩物色了一個風水寶地,風水大師
告訴曾國藩,若安葬于此地,以后曾家必定人才輩出,曾國藩實地考察后,很滿意,但與此同時,他發現了一個問題,雖說
這樣,能夠保證自己的后代,人才輩出,但卻擋住了尋常人家的風水,說完,便換了個地方!
即便如此,曾國藩后代依舊人才輩出。據不完全統計,大概為新中國培養出了240多位高端人才,曾國藩治學嚴謹以及這種豁達的為人處世態度,值得后人學習。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是中國一個爭議甚大的歷史人物,并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曾國藩出生于清朝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死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曾國藩一生共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代皇帝。曾國藩所生活的時期是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是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之間的矛盾開始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時期,是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時期。
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褒貶評價:
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期,曾國藩先后經歷了鴉片戰爭,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了洋務運動,處理天津教案。其實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的眼里有著不一樣的曾國藩。因此,有人稱曾國藩為“中興勛臣冠”者,也有人稱頌曾國藩為“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喊握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之人。
有稱贊曾國藩的,就有辱罵曾國潘的,誰也不可能讓大家都喜歡你。有些人就罵曾國藩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賣國賊”、“漢奸”、“反動頭子”、“劊子手”;也有人說曾國藩是“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
精裝正版 曾國潘全書 曾國藩為官從政為人處世智慧 冰鑒挺經家書¥48購買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并不是沒有依據的。曾國藩的歷史地位,與孕育他的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把曾國藩所處的時代的歷史環境聯系起來分析,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曾國潘能作什么,不能作什么?曾國藩究竟是阻礙了當時社會發展中的生產力的發展,還是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曾國潘在晚清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曾國藩在近代歷史上可以說是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照耀著整個清朝晚年,其歷史地位之崇高那是不言而喻的,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曾國藩在晚清時期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首先,由于曾國藩對抵抗太平天國運動的堅決,進一步延續了清朝統治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延長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時間。
二、在清朝初期,清朝的軍隊是八旗軍,當時是無望而不勝,但隨著統一全國,旗人逐漸被腐化,戰斗力逐漸衰弱。在平滅吳三桂時,康熙更多的依靠綠營兵,鄭蔽慶八旗軍已不堪重用。到了后來,綠營兵也開始腐化,不復當年重用,剿滅太平天國是主要依靠還是漢族官僚階級自己的武裝部隊。
像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甚至還依靠外國人組成的雇傭兵,可以說是曾國藩開啟了漢族官僚階級私有武裝的先河。三、在清朝前中期,始終都是滿族壓制著漢族,即使設立滿漢兩個堂官,也是滿族人作主。但從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以后,漢族的官員逐漸恢復其歷史地位,重登歷史舞臺,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以及再到后來的袁世凱,在朝堂上都是數一數并悄二的風云人物。
四、曾國藩在地方上開始興起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對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之首,也是實至名歸。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是個極為讓清廷倚重的人。他曾平定太平天國有過,被破例封侯,曾國藩在歷史上的評價向來褒貶不一。
在中華文明面臨滅頂之災之際,中國傳統倫理道德顛覆之際,他以侍郎身份登高而呼“為我孟子孔子之痛哭于九泉”建立湘軍,滅掉傳統文化的惡魔太平天國運動,此戰曾國藩重在運作,其謀略之才能堪稱一流,太平天國運動可惡之處,在于顛覆倫理,曾國藩每到一地剿滅太平土匪,當地百姓舉行大宴款待謝恩。
湘軍的崛起,遠遠超出了曾國藩的本意,型譽搏以至于客觀上促進了清朝的滅亡,雖然初衷是為了維護清政府,但終究導致了清政府的滅亡,他的崛起,給了漢人信心,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湘軍在中國軍事方面卜祥開創了劃時代意義,正是因為湘軍的崛起,導致了地域性軍隊的聽命于一人,才有了后來的軍閥割據。
曾國藩作為被稱贊佩服最多的人,一生清貧,為人處事從不高調,其毅力其氣節其軍事能力受到毛澤東,蔣介石,薛岳,陳誠,梁啟超等諸多名人效仿,毛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后來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改編于曾國藩當時的軍歌,很多戰術都是學習曾國藩的。
蔣介石更為過,床頭兩本書之一便是《曾文正家訓》,他把曾國藩的軍事思想用于帶兵打戰,也列在黃埔軍校教科書里,梁啟超更是大呼“五千年才出一個的奇人”一代書生造詣如此,卻是古今少之又少。
興辦洋務,立于自強,容閎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可要不是曾國藩支持,哪有他的輕易成就,一生的時間里幕僚中培育了眾多科學家,數學家。《曾國藩家書》影響深遠,至今仍為各圖書館最火之一。曾國藩的后代中,沒有當官的,全部清一色大學者或者藝術家。其后代人才之多打破了“家事興旺不過三代”的魔咒。
四次拒絕稱帝,當時條件成熟,湘軍是清政府唯一有戰斗力的軍隊,而他們只聽曾國藩一人命令,苦于曾國藩以儒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信仰,丟下一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拒絕稱帝。因此曾國藩被日本和西方學者稱為東方的華盛頓。
為人處事低調,不貪功,不好色,清貧一生,當時流傳一句話“李鴻章精不能欺,左宗棠威不能欺,曾國藩誠不忍欺”曾國藩死后,李鴻章一生以老師相稱,每每提起,竟然淚流不已。
左宗棠與曾國藩素有國事上的矛盾,但曾國藩死后,左宗棠落淚大嘆,出資幫助其子渡過難關,人人都知道左宗棠極其自傲,平時看不起任何人,但只有曾國藩讓他打心底里佩服。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后世稱“曾文正”。
擴展資料
曾國藩提倡忠君衛道、以儒家學說治軍的這一宗旨還貫徹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調軍內外關系等方面。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第一要務,他說,“行軍之道,擇將為先。”他的選將標準是德才兼備,智虛山勇雙全,而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內涵概括為“忠義血性”。
他提出,“帶勇之人,該求我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之秘者,與之共謀。”又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義血性,則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曾國藩認為,“忠義血性”的將領主要應從既受封建禮教熏陶又少官場惡習的儒生士子中去選擇。羅爾綱在《湘軍兵制》中統計,凡姓名、籍貫、出身、職務可查的湘軍將領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眾多的儒生為將,這在歷代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參考資料:-曾國藩
曾國藩能自我反省清卜,改掉逗正辯一些壞毛病,他在成為山缺進士之前,曾國藩身上有許多壞毛病,但是通過父親的教導,慢慢得都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