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高一必修二歷史,高中歷史必修二電子版

  • 歷史
  • 2023-05-24
目錄
  • 新版高中歷史必修二
  • 高一歷史必修二課本人教版
  • 高一必修二歷史重點詳細筆記
  • 高一必修二歷史課本電子版
  • 高中歷史必修二電子版

  • 新版高中歷史必修二

    積累知識,也就應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范圍要寬,不好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小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

    第22課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一、布雷頓森林會議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交戰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的經濟實力卻空前膨脹,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如何建立一個有利于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機制,成為重建戰后世嘩早界秩序的關鍵。

    2、目的

    美國企圖建立以自己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3、召開

    (1)時間: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等44個國家的代表舉行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

    (2)內容:會議通過了以美國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后決議書》及附件,這些文件統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二、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

    1、金融組織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概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945年成立。現在成員國180多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其基金主要來源于各成員國應繳的份額,現在資金約2000億美元,其中我國約為46億美元。

    宗旨: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主要任務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對在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國提短期貨款。

    (2)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WB)

    宗旨:成立初期致力于戰后歐洲經濟復興,后來則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為成員國提長期貨款和技術援助

    2、布雷頓森林體系

    (1)概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總部都設在華盛頓,由美國人擔任關鍵職務。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認繳的資金最多,獲得最大的投票權。因此,美國取得了對這兩個機構絕對的控制權。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了,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2)特點:規定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美元充當黃金的等價物或代表,官價為每盎司黃金等于35美元。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的匯率。

    (3)影響: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有利于維持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原因

    (1)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放棄自由胡蘆悉貿易政策,紛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促使各國政府加強了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造成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

    (3)深刻的教訓促使各國開始認識到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

    2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1)簽署: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2)宗旨: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

    (3)作用:創造了一個自由貿易環境,推動了褲乎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自關貿總協定締約以來,共舉行了八輪多邊貿易談判。這些談判緩解了當時國際貿易中的矛盾,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以美國為主導

    (1)標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組織成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構成了調整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標志著戰后世界經濟已經朝著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調整了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三大經濟支柱的出現,是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的反映。在此基礎上,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2

    第23課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

    一、歐洲聯盟

    1、原因

    (1)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歐國家有著相似的文化傳統。

    (2)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誕生,歐洲國家陷入持續不斷的沖突和戰爭之中,從反面激起了歐洲人對歐洲統一的強烈愿望。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普遍衰落。

    (4)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使歐洲人認識到國家聯合的重要性,開始了經濟一體化的探索。

    2、過程

    (1)1951年,法、意、荷、比、盧和聯邦德國六國,在巴黎簽訂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

    (2)1957年,六國又在羅馬簽訂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

    (3)1967年,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并,統稱歐洲共同體。歐共體的成立,大大增強了西歐國家的經濟實力。

    (4)1992年,歐共體成員國正式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目標是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

    (5)1993年,歐洲聯盟的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6)1999年,歐盟單一貨幣歐元正式問世。

    3、影響

    歐盟在經濟領域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

    1、背景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歐洲一體化的發展非常迅猛,日本的實力也在急劇增強,美國在國際經濟中的絕對優勢地位面臨挑戰。

    2、成立

    1992年,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3、協議內容

    北美自由貿易區將用15年時間,逐步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勞務、資本等的自由流通。

    4、性質

    貿易自由化組織

    5、影響

    (1)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加強了三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和交往,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經濟增長。

    (2)無論是美國,還是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

    (3)三國之間努力通過自由貿易實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優勢互補,增強區域集團的實力。

    (4)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后,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國家希望加入,美國也積極推動把北美自由貿易區擴大到整個美洲,以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美洲自由貿易區。

    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背景

    20世紀80年代,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的影響下,亞洲太平洋地區也開始謀求建立經濟合作組織。

    2、建立與發

    (1)1989年,澳大利亞等12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

    (2)1991年,亞太經合組織漢城會議,通過《漢城宣言》,正式確定該組織的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

    (3)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中國臺北和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加入。

    3、影響

    自成立以來,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以及經濟技術合作三個方面取得了成就。

    4、問題

    亞太經合組織地跨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員國之間存在著文化和歷史的差異,對其經濟集團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3

    第24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一、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1、原因

    (1)從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系開始增多。

    (2)工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世界市場迅速擴大。

    (3)二戰以來,交通運輸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資本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

    (4)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的推動者。

    (5)兩極格局的瓦解也為經濟全球化掃清了障礙,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2、影響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加速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2)發達國家憑借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成為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3)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基礎較差、技術水平低等原因,在經濟全球化中處于劣勢和被動的地位。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制定合理對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謀求發展。)

    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1、由來

    關貿總協定成立后,通過組織多邊貿易談判,緩解了國際貿易中的矛盾,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

    2、背景

    關貿總協定不是一個常設組織,而是一個臨時適用的多邊貿易協定,存在著諸多弊端,特別是在解決爭端時缺乏法律性的強制措施,不能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

    3、成立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建立,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它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是規范國際貿易、維護公平貿易的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規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開始建立起來。

    4、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不斷發展,其成員國之間貿易額已占全球貿易總額的90%以上。

    5、意義

    (1)世界貿易組織致力于促進各國市場的開放,調解貿易糾紛,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2)它通過多邊貿易,促使各成員國之間逐漸取消貿易壁壘,使各國通過貿易獲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

    (3)世界貿易組織努力減少其成員間的不平等,對發展中國家和貿易小國的利益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過程

    (1)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成員國之一。

    (2)1986年,中國正式提出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申請,開始了漫長的復關過程。

    (3)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中國經過與世界貿易組織所有成員國的艱苦談判,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影響

    (1)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中國的加入也將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貿易體系。

    (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帶來壓力和嚴峻的挑戰。(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關稅的大幅度減讓,使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強的競爭,有些產業會受到沖擊。中國的企業正在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以適應新的國際經濟形勢。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小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

    ★期末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二各個單元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一

    ★高一歷史必修二基礎知識點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必修二)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中必修二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復習提綱

    高一歷史必修二課本人教版

    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人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非課程標準直接明確規定內容)P32

    (1)時間:甲午戰后到20世紀初期

    (2)有利條件:

    ①帝國主義擴大經濟侵略尤其資本輸出進漏櫻襪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

    ②清政府準許民間設廠

    ③人們呼吁以“設廠自救”、“實業救國”挽救民族危機。

    (3)代表企業:張謇的南通大生紗廠

    (4)政治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了維新變法和民主革命運動。

    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P34

    (1)民國初期(約1912-1919年)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動:推翻專制統治,掃清障礙;

    提高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地位;

    頒布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投資熱情

    ②民眾反帝愛國運動(如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

    ③一戰期間,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表現:紡織業、面粉業的發展等

    局限:①地域分布和部門發展仍不平衡(主要沿海和輕工業),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與外國資本和傳統經濟相比仍占據對劣勢

    ③發展時間短暫,一戰后由于列強卷土重來而蕭條

    政治影響:促使無產階級力量空前壯大,為五四運動、中共誕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奠定了階級基礎。

    (2)國民黨統治前期(1927-1936年)的短暫發展:

    原因:①國民黨形式完成全國統一;

    ②國民政府開展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幣制改革(、改定新約運動)等政策措施的推動 ③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如抵制洋貨提倡國貨)

    表現:1936年達歷史最高水平等

    局限:官僚資本迅速膨脹作用:為抗日戰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3)國民黨統治后期(1937-1949年):陷入困境

    原因:①日本侵略戰爭的.破壞:a以軍事需要為名霸占b戰火摧毀

    ②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通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取得特權,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獨占中國市場

    ④國民黨內戰的破壞,通貨膨脹政策和苛捐雜稅

    ⑤官僚資本的壓迫

    影響:①抗戰期間,民族工業內遷(至西北西南地區),推動了內地經濟和社會的近代化進程,改變了工業布局

    ②民族資產階級積極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反對美蔣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創立新中國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2

    一、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礙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與西方資本主義相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缺乏資本、人才、技術、市場和思想觀念的準備。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因而投資方向和發展主要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基礎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這種工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業呈畸形發展,未能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④近代中國政局長期動蕩,使民族工業的返激發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

    (2) 推動發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強的侵略,在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災難的同時,也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為民族工業的興

    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

    ②國家政策扶植: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③民眾愛國運動推動: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推動民族工業的發展。

    ④實業家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是支撐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和力量的源泉。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3

    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頌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

    ①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②加速了自給自足的封建

    經濟解體

    ③促進了近代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和近代城市的發展

    ④促進了近代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善、革新和變遷

    (2)政治:

    促進了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形成和壯大,為中國民主革命(包括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了物質和階級基礎。

    (3)思想:

    不斷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4)發展趨勢: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非課程標準直接明確規定內容)P39

    (1)在夾縫中求生存:(發展阻力)

    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表現:)

    A限制中國及其進口

    B利用攫取的各種特權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和輸出資本

    (如抗戰勝利后美貨大量涌入,幾乎獨占中國市場)

    C侵華戰爭直接摧殘

    ②本國封建勢力的束縛:

    A甲午戰前未獲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認;

    B地方政府用苛捐雜稅勒索。

    ③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的壓制:

    A大舉內債和濫發紙幣

    B以直接投資、加入官股或收買敲詐甚至沒收等方式吞并

    (2)在斗爭中求發展:

    斗爭表現:略

    斗爭特點: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協性。即兩面性

    ①革命性原因: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斗爭目的: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②妥協性原因: 因自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對外資和本封存在一定依賴關系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整理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中必修二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二各個單元知識點總結

    ★高考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大全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復習提綱

    高一必修二歷史重點詳細筆記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一起來看看吧。

    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文學

    (一)詩歌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風雅頌;四言為主(現實主義)。

    楚辭:戰國屈原新體詩歌《離騷》(浪漫主義)

    3、漢賦:司馬相如(鋪成排比,文采華麗)

    4、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視,常用散曲抒發愁悶情懷。關漢卿《竇娥冤》

    (四)

    1、唐代:傳奇《柳毅傳》、《南柯太守傳》

    2、宋代:話本

    3、明清時期興盛原因: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市民階層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書(三國演清談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五)戲曲

    1、原始—漢唐:儺舞

    2、唐:梨園

    3、兩宋:南戲,形成完備的戲曲形式

    4、元代(黃金時代,標志戲曲的成熟):雜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戲之主):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

    4、清代:京劇,新的高峰

    精品我為大家提供的高二歷史必修三文學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一、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原因

    姿正空鴉片戰爭后,大量外國商品涌入。

    2、表現

    (1)洋紗涌人中國東南沿海的市場,使中國家庭棉紡織業的“紡”與“織”分離

    (2)洋布輸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國農家的“織”與“耕”分離。

    (3)列強大量收購中國的農副土特產品,使中國絲、茶生產日趨商品化。

    3、影響

    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同時瓦解著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二、洋務運動

    1、背景

    (1)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

    (2)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方式和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統治。

    2、代表人物

    中央:恭親王奕沂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

    3、興起

    從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洋務運動。

    4、過程

    (1)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60年代)

    ①以自強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②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機器制造局(崇厚)。

    (2)近代民用工業(19世紀70年代起)

    ①以“求富”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以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跡瞎運輸等方面的困難。

    ②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3)籌劃近代海防(19世紀70年代中期起)

    10年之間,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近代教育

    ①創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

    ②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開近代教育的先河

    5、結果

    清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6、影響

    ①洋務派引進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在洋務派倡導下出現了,它們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原因

    (1)外國的經濟侵略使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2)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

    (3)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4)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

    (5)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辦廠

    2、產生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3)民資企業:發昌機器廠(上海);繼昌隆繅絲廠(廣東南海); 貽來牟機器磨坊(天津)

    (4)意義:它們的出現,說明在中國封建經濟的解體過程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使用機器雇傭工人來進行生產)產生了。

    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歸納: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1、鐵犁牛耕的發展

    (1)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漸推廣。

    (2)漢朝:西漢趙過推廣的耦犁,要用兩頭牛牽引,三個人駕馭。后來又出現犁壁,使鐵犁可以朝著同一個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這種犁安裝了犁評,可以調節犁耕的深淺,既簡便.又輕巧,能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術的不斷進步

    (1)耕作方法:

    ①壟作法(春秋戰國)

    ②代田法(西漢)

    (2)耕作技術:

    ①西漢發明播種用的耬車

    ②魏晉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術(北方旱地)和耕耙技術(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兩漢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漸形成了穩定的稻麥輪作的一年兩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發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時期);漕渠、白渠、龍首渠(漢朝)②灌溉:翻車(曹魏時期)、筒車(唐朝)、水力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猜你喜歡:

    1. 高一必修二歷史專題一知識點歸納

    2.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3. 高一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

    4.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5. 必修二歷史知識點必背

    高一必修二歷史課本電子版

    【 #高一#導語】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艱苦努力,奮發進取,在絕望中也能尋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終將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高一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一、先秦商業產生

    商朝時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經商)出現、貨幣為貝殼、商業由官府控制;

    春秋戰國:由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商人,其中,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為祖師。

    二、秦漢商業初步發展

    A、原因: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是商業繁榮的主要原因;漢文帝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兩漢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B、表現:西漢富商大賈周流天下,對外貿易發展,出現了許多商業中心:長安、洛陽、邯鄲等,每個城市都有專供貿易的“市”,它與住宅區嚴格分開。

    三、隋唐商業進一步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商業發展相對緩慢)

    原因:農業發展、手工業進步,運河開通表現:金融方面:柜坊(銀行雛形)和飛錢出現

    城市繁榮:長安、洛陽、益州、揚州

    市場發展:城市中“市”“坊”分開,農村集市發展

    對外貿易: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唐設市舶使

    四、宋元商業叢滑繁榮

    1.宋朝商業繁榮的表現:

    城市繁榮,徹底打破“市”“坊”界限,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開封和臨安是當時的城市。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

    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出現并推廣

    各族政權之間的邊境貿易(榷場)發達

    海外貿易發達

    2.宋朝商業繁榮的原因

    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時間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

    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純鄭饑的繁榮。

    3.元代商業繁榮的表現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國際商業大都會。

    杭州是南方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

    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經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國旅行家譽之為世界第一大港。

    2.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有關市的發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

    (2)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漸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5)宋代:“市”突破時空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服務設施也較完備;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3.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

    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做返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鐵鏵犁等得到推廣.

    (2)古代中國的水利工程

    戰國: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鄭國主持的鄭國渠工程,關中農民創造“井渠”,現流行于新疆地區;東漢:王景治理黃河.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

    (1)漢唐絲織業的主要成就

    漢代:在考古出土中發現很多技巧高超、品種繁多的絲綢實物,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絲織品素紗禪衣和起絨錦等.絲織品遠銷到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商代青銅器的出土地點分布廣泛,生產規模相當大.

    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風形式由自然通風演進到人力皮囊通風,然后又到畜力馬排鼓風,東漢初,南陽太守杜詩創造出以水力為動力的鼓風裝置.

    (3)唐宋陶瓷業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江西景德鎮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唐宋以來,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陜西耀州窯等聞名天下.

    4.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1、春秋末期:鐵犁牛耕的出現

    2、戰國:商鞅變法中首次提出“重農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4、西漢:西漢中期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思想;絲綢之路出現;西漢的素紗禪衣很有名;西漢出現最早的紙

    5、兩漢:選官制度是察舉制

    6、六朝:開始出現農村集市“草市”

    7、隋唐: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術是雕版印刷術

    8、唐末:XX開始用于軍事;出現夜市

    9、宋朝:儒學有了新發展—理學;朱熹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XX制度進一步強化;明成祖在中央設內閣;明朝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陽明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贄是反傳統經典的思想家

    5.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古代農業

    1、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①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

    ②漢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時期,曲轅犁,耕田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農經濟

    ①形成時間:春秋戰國

    ②形成原因:

    a、鐵犁牛耕的出現,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③特點:

    a、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

    b、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④地位:在古代中國經濟中始終占主導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井田制”(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度)

    ③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魯國“初稅畝”,實際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戰國,秦國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農業政策

    (1)重農抑商

    ①開始:戰國商鞅變法

    ②評價

    a、保護農業生產,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b、封建社會后期,抑制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魚鱗圖冊”(明朝,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征收賦稅的依據)

    高中歷史必修二電子版

    【 #高一#導語】高一新生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3、秦:靈渠

    4、兩漢:此頌凱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筒車。

    2.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其地理范圍與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大致相當。尼羅河自南而北流經埃及全境,形成狹長的尼羅河下游河谷地帶,其北端為低平的尼羅河三角洲。

    高度集權的法老XX:古代埃及國家實行高度集權的XX。法老是XX的XX。

    最負盛名的金字塔名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

    櫻世金字塔的象征意義:

    1)是古代埃及法老XX的象征;

    2)是古代埃及人來世信仰的具體體現;

    3)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創造性智慧的結晶;

    4)也是古代埃及社會經濟和建筑技術發展的一項具體成就。

    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發明了象形文字。

    3.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有關市的發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

    (2)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漸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5)宋代:“市”突破時空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服務設施也較完備;

    (6)明清:都市中形成森喚繁華的商業區。

    4.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5.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6.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

    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

    c、獨特技術——唐三彩

    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亚洲桃色AV无码|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国语成本人片免费av无码|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多人p群无码|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免费无码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